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刑法理论认为,死缓条件包括死缓适用之前提条件和实质条件。其中,“罪行极其严重”是死缓适用的前提条件,“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其实,人身危险性才是死缓适用的实质条件。对此,司法实践应当树立这样的认识:死缓适用应当分层判断,在符合“罪行极其严重”这一前提条件后,再进行“人身危险性”这一实质条件的判断。同时,理念的革新对于破解重构死缓适用实质条件之困境至关重要。

  • 标签: 死缓 前提条件 实质条件 社会危害性 人身危险性
  • 简介:死缓限制减刑在本质上属于不同于死缓的刑罚执行制度,也属于一种量刑制度。在适用前提上,首先要将死缓限制减刑定位于死刑的替代措施,只针对“死刑过重”而非“生刑过轻”;其次,死缓限制减刑在死刑体系中的逻辑应当以死缓死缓限制减刑一死刑立即执行为顺位;再次,适用死缓限制减刑还要明确死缓适用范围。在具体适用标准上,被判处死缓的“累犯”的前罪与后罪都应当限定为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只包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行为;“犯罪情节等情况”只包含在“累犯+8种犯罪”基础上的从重情形。

  • 标签: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过重 逻辑顺位 犯罪情节等情况
  • 简介:首批刑法指导案例有关死缓限制减刑适用标准的裁判,表明"因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兼有从重处罚情节与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应选择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则建构。现代刑法学必须兼采量刑的社会学模式对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标准进行规范解释:婚恋纠纷等民间矛盾作为犯罪动机的非规范表达,不仅是影响有责性和人身危险性的重要标准,而且能够成为联结刑法规范与刑事政策的言说工具。基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民间矛盾的裁判价值只有依附于刑法规范才能彰显,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在合理解释民间矛盾的基础上,以事实还原的方式诠释民间矛盾与死缓限制减刑裁量基准之间的关系;同时,民间矛盾并不必然带来"由死转生"的结果。

  • 标签: 死缓限制减刑 指导性案例 量刑的社会学模式 人身危险性 民间矛盾
  • 简介:站在限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立场,死缓限制减刑的目的应当不在于提升死缓的惩罚力度,而在于为死刑立即执行提供替代性选择。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七种犯罪应当是指罪名而不是犯罪行为,对"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限制解释为"有组织犯罪组织实施的暴力犯罪"。死缓限制减刑适用的对象,应当是在《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之前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而不是原本就可以适用普通死缓的罪犯。

  • 标签: 死缓制度改革 《刑法修正案(八)》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 限制死刑立即执行
  • 简介: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方法,是最古老、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在历史上死刑曾经长期占据刑罚体系的中心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权观念的昌隆,世界各国在死刑的存废问题上做法不一。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不废除死刑,但坚持少杀,严禁滥杀,防止错杀。我们对死刑的适用历来是极为谨慎和严格控制的,井在实践中创造了死缓制度,从而把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

  • 标签: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死缓制度 社会危害性 犯罪分子 适用条件
  • 简介:<正>死缓是我国独创并特有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这一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死缓制度的创立和运用,既表明我们对于那些犯有死罪的犯罪分子必须给予严厉惩罚的原则性,义显示出对于那些虽犯有死罪但又不是必须立即处死的犯罪分子以悔过自新机会的灵活性,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死刑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的典范。实践经验证明,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

  • 标签: 死缓制度 死刑缓期执行 情节恶劣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犯 立功表现
  • 简介:死刑缓期执行(以下简称“死缓”),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制度,其设定目的在于使一些罪该处死的犯罪分子在具备特定情形时有条件地不被处死,从而在总体上限制和减少死刑的实际适用。本文围绕死缓的存废、死缓适用条件,死缓犯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死缓 死缓适用 死缓处理 刑罚制度 中国
  • 简介:死缓制度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制度,是依附于死刑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包括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免除死刑的执行和附条件的执行死刑。死缓制度作为我国一项特有的刑罚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其弊端也日益凸现。文章试就死缓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死缓制度 缺陷 完善
  • 简介:金陵制药厂原厂长、金陵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原高级顾问江中银(副厅级),因犯贪污、受贿、非法持有、私藏枪支三项罪名,近日被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 标签: 死缓 枪支 持有 判处 受贿 死刑
  • 简介:陈世礼又安排沈路给了陈燕20万元,在陈世礼收受B公司董事长曹康所送价值100万元一套门面房问题上,杨大光对陈世礼的帮助感激不尽

  • 标签: 卸死缓 死缓罪责 翻供贪官
  • 简介: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之下的创新之举。该制度脱胎于原有的死缓制度,同时为解决新形势下中国死刑适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从宏观视角看,该制度的双重属性和符合逻辑的量刑思维进路之选择,于争论之理论中寻求优势理论,可为在微观视角下对该制度精细化解读奠定宏观理论框架。

  • 标签: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与行刑 思维进路 精细化
  • 简介:  马克昌认为死缓犯缓期二年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死刑犯罪的某些危害特别严重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况,  如何看待死缓犯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表现  根据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死缓犯的不同表现

  • 标签: 制度得到 得到最好 最好落实
  • 简介:我国刑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标签: 死刑缓期执行 假释 减刑 死缓 无期徒刑 立功表现
  • 简介:死缓两年执行期满,若无故意犯罪,即改为无期徒刑。这本是给死缓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事实上从历史发展角度、刑法角度、人道主义关怀角度来看,死缓执行期满不应变更执行,仍应处决。而死缓的价值是从死刑的立法、禁止将死缓作为保留性条款、规范立功的标准体现出来的。只有对死缓期满变更执行的否定,才能体现出法制建设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死缓 处决 刑法 人道主义 立功
  • 简介:摘要留有余地判处死缓的案件,是我们近年来在审判实践中经常提及而又争议颇大的一类刑事案件。该类案件的发生不仅仅是制度上的原因,民愤对此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相关的因素对此类案件作浅薄的分析,以希望能对司法实践中的案件有所帮助。

  • 标签: 留有余地的判处死缓 民愤 司法公正
  • 简介:以贪污、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处死缓的江西省新大地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涂景新日前被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告无罪。同案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涂景新妻子王慧艳、海南省机械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助理黄智忠也同时宣告无罪。

  • 标签: 无罪 死缓 改判 鉴定 审计 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