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推拿对颈性眩晕-基底动脉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内我院神经科接收的90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挂号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则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用药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血流力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推拿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血流力学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各血流参数测值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200例中医各型高血压病患者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并与30例正常血压者作对照。结果:肝火亢盛型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正常;阴虚阳亢型平均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轻度增高;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搏动指数明显增高。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衍化进程。

  • 标签: 高血压 中医辨证分型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磁共振动脉管成像(MRA)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狭窄组)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80岁。对照组(基底动脉正常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7-69岁。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狭窄以远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灌注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基底动脉狭窄以远处平均流速、峰值流速、血流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基底动脉量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0,P〈0.05)。结论随着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处基底动脉量减低。

  • 标签: 磁共振 基底动脉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I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1;(2)Ⅱ、Ⅳ组的股动脉PI;(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力学影响最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液动力学现象 动脉硬化 血管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术后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本院于2015年12月~~2019年12月纳入75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借助超声分别于术后4周及术后12周对患者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以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周的子宫动脉PI、RI、PSV、EDV等指标与术后12周相比差异显著,且术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术前((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人员进入平原后出现疲劳、嗜睡、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研究颈动脉力学变化对高原反应及其影响。 方法:对 34名来自海拔 4000米地区的疗养员,再疗养前后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血管内径,最高血流速度、最低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数据,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受检的 34名疗养员中入院初检查:颈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者 21人, 41条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条,椎动脉 22条; 23人 30条颈内动脉和 4人 4条椎动脉速度减低,有 2人的 2条颈内动脉速度增高;在院内疗养 30天后再次检查:颈动脉阻力增高有 8人 30条血管,其中 15条颈内动脉和 5条椎动脉。 结论:受检的疗养员中,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都伴有阻力指数增高,给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 .

  • 标签: [ ]高原人员 疗养前后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人员进入平原后出现疲劳、嗜睡、头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研究颈动脉力学变化对高原反应及其影响。 方法:对 34名来自海拔 4000米地区的疗养员,再疗养前后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血管内径,最高血流速度、最低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数据,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受检的 34名疗养员中入院初检查:颈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者 21人, 41条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条,椎动脉 22条; 23人 30条颈内动脉和 4人 4条椎动脉速度减低,有 2人的 2条颈内动脉速度增高;在院内疗养 30天后再次检查:颈动脉阻力增高有 8人 30条血管,其中 15条颈内动脉和 5条椎动脉。 结论:受检的疗养员中,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都伴有阻力指数增高,给临床提供了诊断依据 .

  • 标签: [ ]高原人员 疗养前后 颈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球后动脉。方法选择高血压组80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观察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动脉(SPCA)频谱形态,分别检测3支动脉血流力学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眼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价眼底动脉改变有较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眼动脉 视网膜动脉 睫状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52例次[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585例次,亚临床甲亢161例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186例次,亚临床甲减122例次,正常组198例次]的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与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nodothyronine,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组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PSV×心率(heartrate,HR)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在甲亢组中PSV、PSV×HR及甲状腺体积分别与血清FT3、FT4呈正相关(P〈0.01),且其与血清FT3的相关度较FT4高;血清FT3在5.70-15.00pmol/L范围时(正常范围2.63-5.70pmol/L,上限值46.08pmol/L),甲状腺上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其相关性较高,且两者间的相关性随着血清FT3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血清FT3近检测上限范围时,两者不相关;而在其他组中,两者呈低度相关或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并可辅助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临床诊治。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甲状腺上动脉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血流力学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力学变化的规律,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流力学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力学变化的规律 , 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对血液动力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是危重患者管理治疗非常管理的部分,右心压力的监测可为左心房压监测提供参考。在年轻的手术患者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与肺动态楔压的变化相反。肺动脉导管(PAC)监测的临床优势包括测定心室压的压力,决定心排血量,同时可以获得心室和混合静脉血样本,这些信息可用来评估容积和心室功能,计算血流和呼吸指数,从而估计组织总体氧供平衡。监测疾病进展以便治疗。肺动脉导管监测的使用超过三个阶段,许多研究通过多种医疗特性和临床护理证实了它的不足和不统一性。本文就肺动脉导管的使用监测及并发症等做了综述。

  • 标签: 肺动态楔压 温度稀释法 心排血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重症超声的快速发展,其已覆盖重症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协助管理重症患者,而血流力学无处不在的重症医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实施血流力学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将重症超声应用,并融入血流力学治疗,进而形成超声血流力学的概念,是重症医学的进一步突破。本文将对超声血流力学这一概念进行诠释。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力学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血流力学监测生命体征的临床资料,阐述各种血流力学监测方法以及血流力学监测护理进展。结果血流力学监测方法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对于有血流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其监测下治疗及配合正确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目前血流力学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各有特点,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配合,严密观察动态变化,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力学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78例中晚期孕妇的胎儿脐动脉,其中510例为正常脐血流力学指标,168例出现异常脐血流力学指标。结果胎儿脐动脉力学指标的改变与脐带异常、临床病理妊娠、胎儿畸形等关系密切,并可以借此预测妊娠结局,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论产前进行胎儿脐动脉力学检测在判断胎儿宫内变化及胎儿畸形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动脉力学参数在孕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1.06月至2022.10月医院收治的150例URSA患者纳入URSA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内到医院产前检查的150例正常妊娠孕妇纳入正常组,2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子宫动脉力学参数,分析子宫动脉力学参数对孕早期URSA的诊断效能。结果:在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S/D)上,URSA组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显示,RI、PI、S/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659、0.752。结论:RI、PI、S/D在URSA中呈高表达,用于孕早期URS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孕早期URSA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行天麻钩藤饮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基底动脉力学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接收的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出94例为研究对象,接收时间段2020年3月-2021年5月,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组,单独行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基底动脉力学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2周后的Vm、Vs快于对照组,RI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中,联合应用天麻钩藤饮和中医骨伤手法,可以有效改善-基底动脉力学,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中医骨伤手法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动力中超声学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0例患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0例无高血压症状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力学参数和收缩期峰值血液速度(PSV)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的速度(EDV)、平均的流速(Vmean)和血管搏动的指数(PI)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的病变情况并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I和PI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的患者斑块的检出率和颈动脉的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力学参数EDV显著低于健康人,RI明显比健康人高,总体的变化体现在血流速度逐渐缓慢。

  • 标签: 老年人 颈动脉 超声学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