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桥粒是一种牢固的细胞间连接,通过中间丝锚定于相邻的细胞膜,对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桥粒功能异常与肺癌、肺纤维化、硅沉着病以及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上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桥粒在肺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相关肺部疾病的机制,并为其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桥粒 肺疾病 细胞间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表现为羊毛状发,膝盖、掌跖角化性皮损,暂无心脏症状的患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其父母及100例无关健康对照者外周血DNA,采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患儿的基因突变,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女,3岁,出生头发卷曲,8月龄出现掌跖角化并渐累及膝盖,其父母表型正常。测序发现,患儿桥粒斑蛋白(DSP)基因第23号外显子存在移码突变c.5152dupT(p.L1718Ffs*15),DSP基因第24号外显子检测到无义突变c.C6478T(p.R2160X)。其母亲DSP基因第23号外显子亦存在c.5152dupT移码突变,但第24号外显子未检测到相关突变。其父亲及100例健康对照中均未检测到相关突变。诊断:Carvajal综合征。结论该例Carvajal综合征患儿存在DS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152dupT(p.L1718Ffs*15)和c.C6478T(p.R2160X),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 标签: 皮肤角化病,掌跖 桥粒斑蛋白质类 DNA突变分析 Carvajal综合征 羊毛状发 心脏皮肤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蛋白基因突变之间的病因联系。方法以4个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家庭为研究对象,收集家庭内的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n= 3)尸解心腔血,采集与其有血缘遗传关系的直系亲属(病例亲属,n=4)和无血缘遗传关系的对照人群(n=7)静脉血,提取DNA进行ARVC桥粒蛋白基因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桥粒斑蛋白(DSP)、桥粒芯蛋白2(DSG2)、桥粒芯胶蛋白2(DSC2)、连接桥粒斑珠蛋白(JUP)共97个外显子位点的PCR扩增及测序,结合遗传家系综合分析5个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及病例亲属全部发生DSP基因突变,PKP2、DSG2、DSC2和JUP基因突变各1人,同一人同时携带1~3个基因突变。DSP基因存在4个外显子突变位点,其中1个为新发现杂合同义突变c.4014 C>A(p.A1338A)。1例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同时携带PKP2基因的2个错义突变位点,且1个为新发现杂合子突变c.739 G>C(p.G247R)。新发现JUP基因的1个杂合错义突变位点c.799 G>A(p.A267T),其蛋白质功能预测值高达0.963,蛋白质功能发生异常改变的可能性较高。DSG2和DSC2基因各有1个突变位点。对照人群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云南猝死ARVC病理诊断病例及病例亲属携带ARVC桥粒蛋白基因DSP、PKP2、DSG2、DSC2、JUP突变,推测部分云南猝死与ARVC桥粒蛋白基因突变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病因关联。

  • 标签: 猝死,心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蛋白基因
  • 简介:巴西天疱疮(FS),一种地方性落叶型天疱疮(PF),是以抗桥粒核心糖蛋白-1自身抗体阳性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之前该病主要集中在巴西MatoGrossodoSul的LimaoVerde地区,,在FS患者的血清中亦可检测出抗桥粒核心糖蛋白-3(Dsg3)抗体,为进一步确定该病的血清学、地域分布、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作者试图应用ELLSA法检测生活在该地区及非本地人的正常个体的血清中抗Dsg3自身抗体。146例来自Li-maoVerde的正常人中有53例(占36%)检测到抗Dsg3自身抗体,而来自周边地区的140例正常人中只有8例(占6%),检测出的阳性率比例与该高发区域的距离呈现显著性的相关趋势。(P<0.001)。作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支持FS发病中触发了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很可能就位于该地,也同意来自Brasilia合作研究者所报道的观点,即可能发展为FS的危险人群也可能有发展成地方性寻常性天疱疮的危险。巴西地方性天疱疮患者抗桥粒核心糖蛋白-3抗体检测@Hilario-VargasJ.@DasherD.A.@L.A.Diaz$DepartmentofDermatolo...

  • 标签: 地方性天疱疮 天疱疮患者 巴西地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创面新生细胞中微丝与桥粒的变化。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组别伤口愈合部位细胞的微丝与桥粒的差异。结果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在数量、形态及结构上差异明显。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作用下的创面细胞超微结构显微形态较其他组更趋正常化。

  • 标签: 美洲大蠊提取液 透射电镜 难愈合创面 超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粒斑菲素蛋白3(PK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60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KP3的表达水平,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PKP3高表达与低表达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总生存曲线。结果160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109例PKP3呈高表达,51例呈弱表达。PKP3高表达与年龄(χ2=8.845,P<0.05)、病理分级(χ2=6.434,P<0.05)、孕激素受体(PR)(χ2=3.902,P<0.05)、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χ2=6.237,P<0.05)、CK56(χ2=5.561,P<0.05)、分子分型(χ2=8.602,P<0.05)、丝切蛋白(Cofilin)(χ2=14.672,P<0.05)和极光激酶A(Aurora A)(χ2=25.286,P<0.0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P3高表达与T分期(χ2=0.046,P>0.05)、N分期(χ2=3.270,P>0.05)、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临床分期(χ2=1.420,P>0.05)、雌激素受体(ER)表达(χ2=2.534,P>0.05)、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χ2=3.173,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KP3高表达(HR=2.330,95%CI:1.321~4.924,P<0.05)、病理分级(Ⅲ)(HR=88.331,95%CI:7.639~1 021.413,P<0.05)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KP3高表达(HR=2.078,95%CI:1.022~4.224,P<0.05)、病理分级(Ⅲ)(HR=67.626,95%CI:5.797~788.947,P<0.05)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示,PKP3的高表达与较低的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PKP3在乳腺癌在组织中高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差。

  • 标签: 乳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主动免疫兔模型中探讨桥粒重塑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s)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5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β1ARAbs组,6只)、干预组(Meto组,6只)和对照组(Con组,6只)。经背部多点注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胞外第二环抗原肽(2 mg/只)建立动物模型。0、2、4、6和8周时测定抗体水平,8周时记录并比较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VA负荷及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检测桥粒结构和桥粒重塑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和Meto组比,β1ARAbs组VA发生次数增加[(397.67±50.81)次对(32.67±3.76)次对(96.33±8.25)次,P均<0.001],VA持续时间延长[(164.13±10.79) s对(14.95±1.05) s对(57.61±5.27) s,P均<0.001],LVEF水平(55.97%±2.82%对76.44%±2.00%对70.58%±0.55%,与Con组比较,P<0.001;与Meto组比较,P=0.002)和VA诱发率(75%对6%对8%,P均<0.001)升高;VERP缩短[(115.92±2.24) ms对(136.33±5.80) ms对(131.90±4.38) ms,与Con组比较,P=0.005;与Meto组比较,P=0.02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β1ARAbs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水平升高(2.30±0.16对0.18±0.08对1.43±0.20,与Con组比,P<0.001;与Meto组比,P<0.007)。结论β1ARAbs增加VA负荷和持续时间,加重心室重构和VA易感性,潜在机制与ERK信号介导的心肌细胞间桥粒重塑增强有关。

  • 标签: 桥粒 室性心律失常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 缝隙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例亲属常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蛋白基因突变情况,为病因假设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病例亲属(n = 7)和对照村民(n = 7)的血液样本,同时进行病例亲属和对照村民的基本情况调查和心电图检查。提取血液样本DNA为PCR扩增模板,采用Sanger法进行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桥粒芯蛋白2(DSG2)、桥粒芯胶蛋白2(DSC2)、桥粒斑蛋白(DSP)和桥粒斑珠蛋白(JUP)5个ARVC桥粒蛋白基因共97个外显子的测序,综合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病例亲属中有5人携带基因突变位点,包括DSP基因20号外显子c.2862 C>T(p.Cys954Cys)、24F号外显子c.7122 C>T(p.Thr2374Thr)杂合同义突变,DSC2基因15号外显子c.2326 A>G(p.Ile776Val)杂合错义突变,均为单杂合突变携带者;其中,为父子关系的病例亲属2人均携带DSC2基因同一位点突变。经心电图检查,在携带基因突变位点的病例亲属5人中,有3人发生ST-T改变或顺钟向转位改变。对照村民均未检测到PKP2、DSG2、DSC2、DSP、JUP 5个基因的突变。结论南涧县云南猝死病例亲属存在ARVC桥粒蛋白DSP和DSC2基因突变。DSC2基因c.2326 A>G(p.Ile776Val)致病性突变可能与部分云南猝死病例的发病有关。

  • 标签: 猝死,心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蛋白基因
  • 作者: 李小玲 张筱 杨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 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太原 030013,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29,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健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中国北方人新的前列腺癌风险变异个体。方法分析10例中国北方前列腺癌的mRNA测序数据,筛选出26个表达于肿瘤mRNA,且具有潜在生物学功能的单碱基变异。利用Sequenom SNP分型平台,在345例中国北方前列腺癌患者和匹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对这些变异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分析。结果识别2个以前未见报道的与前列腺癌关联的单核苷酸变异,CHST12 rs12536223 C>T(P=0.033,OR=2.730,95%CI:1.046~7.097)和DSP rs28763961A>T(P=0.030,OR=0.550,95%CI:0.315~0.948)。rs28763961T的携带增加DSP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P=0.036),并显著降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总PSA的丰度(P=0.007)。结论rs12536223和rs28763961是新的中国北方人前列腺癌关联变异。rs28763961T等位基因的携带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单核苷酸变异 桥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人群常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蛋白基因的突变情况,探索ARVC桥粒蛋白基因突变与云南猝死之间的病因联系。方法收集祥云县云南猝死病例(n = 1)的尸解心腔血,采集同发病例(n = 1)和病例亲属(n = 16)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样DNA,PCR扩增后采用Sanger法对5个ARVC桥粒蛋白基因[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连接桥粒斑珠蛋白(JUP)、桥粒斑蛋白(DSP)、桥粒芯糖蛋白2(DSG2)、桥粒芯胶蛋白2(DSC2)]的97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同时,调查云南猝死病例、同发病例及病例亲属的基本情况和遗传家系,综合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云南猝死病例和同发病例携带JUP、DSP、DSG2基因突变,病例亲属中PKP2、JUP、DSP、DSG2、DSC2基因各有2、14、16、15、4人发生突变。云南猝死病例、同发病例及病例亲属携带6个相同的突变位点:JUP基因3号外显子c.213 T>C同义突变,14号外显子c.2089 A>T错义突变;DSP基因19号外显子c.2631 G>A同义突变,24号外显子c.8472 G>C同义突变;DSG2基因8号外显子c.861 C>T同义突变,15号外显子c.3321 T>C同义突变。结论祥云县云南猝死病例、同发病例及病例亲属携带的6个相同突变位点(JUP基因c.213 T>C、c.2089 A>T,DSP基因c.2631 G>A、c.8472 G>C,DSG2基因c.861 C>T、c.3321 T>C)可能与部分云南猝死的发病有关。

  • 标签: 猝死,心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桥粒蛋白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相关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2015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首次就诊的24例活动期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评估患者活动期和稳定期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PDAI),并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具有致病作用的抗构象表位桥粒芯蛋白(Dsg)抗体滴度、总Dsg抗体滴度和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滴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活动期患者的Dsg1抗体滴度(611.4 ± 136.8)与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585.5 ± 1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13,P = 0.89),Dsg3抗体滴度(708.6 ± 130.7)高于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297.2 ± 54.4,t = 2.90,P < 0.01)。活动期患者的Dsg1抗体滴度及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54、0.54,均P < 0.01);Dsg3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无相关性(r = 0.11,P = 0.62),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与PDAI评分呈正相关(r = 0.53,P < 0.01)。20例稳定期患者血清中Dsg1抗体与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与首次就诊时比较均明显下降。Dsg3抗体滴度仅7例明显下降;13例仍存在较高滴度的Dsg3抗体,其中6例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滴度明显下降,5例AChR抗体滴度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Dsg1抗体及抗构象表位Dsg1抗体滴度都可以反映病情活动度。部分患者病情活动度与Dsg3抗体滴度不一致,抗构象表位Dsg3抗体或者AChR抗体可能有助于反映病情活动度。

  • 标签: 天疱疮 桥粒芯糖蛋白质1 桥粒芯糖蛋白质3 受体,胆碱能 天疱疮疾病面积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