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树轮课程资源取材于身边的木本植物,只需要简单的电锯便可以切割制作成所需要的切片。教师精心选取部分切片并呈现给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探究其形成过程及原理的欲望,同时也可以成为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植物体内激素调节”相关知识的良好素材。

  • 标签: 树轮 课程资源 植物激素 激素调节
  • 简介:树木年轮密度(树轮密度)分析作为树轮气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能够提取更准确的环境信息,应用范围更广,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讨论了树轮密度测量技术与树轮密度分析方法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X射线分析法仍然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树轮密度分析手段,基于树轮密度数据的过去温度变化重建仍是树轮密度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关研究表明:森林上限和高纬度地区树木年轮的最大晚材密度对夏季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以用来重建过去几百年、乃至千年的不同空间尺度的温度变化;树轮早材密度或最小早材密度对降水量的响应比较显著,但目前主要集中于重建区域小尺度的降水量变化方面。另外,树轮密度分析结果还可以用来研究某些气候要素分量的变化(季节变化、气候事件爆发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等)、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子以及海气动力机制、气压异常等。

  • 标签: 树轮气候学 树木年轮密度 气候变化
  • 简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参加,周秀骥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和千年气候变化研究”于2008年批准立项,执行时间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重大项目拟从建立中国典型气候区域的树轮气候网络入手,重建中国区域千年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非线性分析诊断,

  • 标签: 气候变化 中国地区 树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利用采自崆峒山区的66根油松树轮样芯,建立了采样点的标准年表、差值年表和自回归标准化年表。相关分析表明,标准年表与当年夏季均温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了1751-2005年崆峒山地区夏季温度序列。结果表明,自1751年以来,研究区存在3个高温期(1786-1847年,1894-1937年、1987-2004年)和3个低温期(1764-1785年、1852-1893年,1952-1986年)。与Nino3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太阳黑子数等对比表明,崆峒山地区对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及太阳活动都有较好的响应。

  • 标签: 树轮宽度指数 夏季均温 气候变化 崆峒山
  • 简介:利用树木年轮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福建省戴云山台湾松(Pinustaiwanensis)径向生长模式以及与气候的相关关系,戴云山是台湾松在大陆分布的最南界。前人研究了区域树轮对气候变化的线性相关关系,本研究进一步计算了基面积年增量年表BAI年表,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戴云山台湾松径向生长与气候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模拟结果显示台湾松径向生长与温度和降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其线性关系只在一定阈值内成立,比如降水在大约40~270mm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台湾松BAI年表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区域5—10月份平均温度引起的季节性干旱是台湾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相关系数达-0.64。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戴云山地区台湾松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可能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树木年轮 台湾松 戴云山 非线性关系
  • 简介: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三明地区马尾松(Pinusmassiniana)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夏季温度限制着马尾松的径向生长,年轮宽度与上一年和当年7-8月平均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马尾松的径向生长受到降水和湿度的影响较大,与上一年1-3月降水量和2-3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6-11月平均降水量和7-8月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宽度年表与上一年2-3月太阳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宽度年表与6-11月PDSI显著正相关(P<0.05),生长季的干旱胁迫抑制了马尾松的生长。研究说明本地区限制马尾松树木生长的因素较多,1年中不同时期限制马尾松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不同。

  • 标签: 三明 马尾松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 简介: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的该地区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的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的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的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树木年轮 极端干旱事件
  • 简介:何朝安(以下简称“何”):老师,两次听您讲授“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课程,感觉您对整个分析哲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们学生很受启发。很荣幸借《哲学分析》约稿的机会,让我与您进行一次对话。为此,我认真查阅了我的听课笔记,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

  • 标签: 分析哲学 对话 语言哲学 哲学分析 听课笔记 “何”
  • 简介:摘要:水是万物之源,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没有水,人类将寸步难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的摄入保证了人类正常的生理机能。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急需我们进行改善和解决,水质化验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水质化验 水污染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气分析临床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血气分析是常用的酸碱平衡的判断方法。

  • 标签: 血气分析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ICU560例患者血气分析检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气分析的结果受患者状态、标本的采集以及治疗、存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论树立起质控意识,严格把关,做好标本采集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气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主题从干扰问题的概述;以及减小干扰的若干方法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主题,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 标签: GSM 干扰 方法
  • 简介:政策分析与政策分析人员是政策分析领域两个最为重要的概念.本文围绕这两个概念,解释了政策分析的概念起源、学科特征、基本类型和研究途径,并阐述了政策分析人员的工作性质、机构背景、关注焦点和分析方法.

  • 标签: 政策分析工作 特征 类型 政策分析人员 公共政策分析
  • 简介:近些年来,国内音乐理论界有关“分析”的讨论非常热烈:“音乐分析”、“音乐学分析”、“音乐分析学”成为热门话题;2007年在西安召开的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的主题是“历史、分析、批评、方法”;更大规模的讨论是2009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上海会议”),更是把“分析”这个话题推向了高峰。

  • 标签: 话题 音乐分析 上海会议 音乐学分析 2007年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摘要:分析化学作为基础性的化学类学科,是很多化学类的科研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分析化学测试技术随着分析化学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设备等。对于当前的分析化学而言,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绿色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分析化学检测技术分析展开研究,对分析化学技术做出简单概述,对该技术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着重突出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和绿色分析技术的重要性,以期促进分析化学检测技术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 标签: 分析化学 测试技术 检测
  • 简介:摘要:杜邦分析法在面向世人之初就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这是一个将财务比率拆解为三个财务比率相乘的方法,很好地诠释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优势和劣势。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本文主要从杜邦分析法方法概念入手,分解指标对于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及局限性展开了分析

  • 标签: 杜邦分析法 财务 分析
  • 简介:摘要:对于化学分析,它是分析化学中最为原始的办法,他的历史比较久。主要是依据靠在化学反应观察分析化学物质的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更多先进的分析仪器被研发出来,所以说现在用的比较多的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性,以及分析效率高,它的速度快,并且它使用的方式比较便捷,到至今为止,仪器分析它始终没有能够完全代替化学分析,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两个之间的差异。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然后以便更加高效的利用这两种分析办法,服务于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来。

  • 标签: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差异比较。
  • 简介:摘要: 人们在对自然界物质内存结构和组成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技术方式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利用物质内部的性质结合对应的变化规律得到准确的化学成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化学分析工作中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化学分析的工作效率,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 简介:摘要:对于化学分析,它是分析化学中最为原始的办法,他的历史比较久。主要是依据靠在化学反应观察分析化学物质的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更多先进的分析仪器被研发出来,所以说现在用的比较多的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性,以及分析效率高,它的速度快,并且它使用的方式比较便捷,到至今为止,仪器分析它始终没有能够完全代替化学分析,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两个之间的差异。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然后以便更加高效的利用这两种分析办法,服务于我们的平常生活中来。

  • 标签: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差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