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可检测贝病毒(dugbe virus,DUGV)、盖勒尤卜病毒(qalyub virus,QALV)和亚福拉病毒(thiafora virus,TFAV)等三种内罗病毒基因组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比对、分析在公共数据库发布的三种病毒基因组S节段核苷酸序列,确定检测靶标,利用生物信息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优化检测程序,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利用体外转录技术制备的模拟样本、其他病毒感染标本、病毒株和正常人血标本比较评价所建方法的检测限、特异性、重复性特征。结果所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均可有效扩增检测病毒靶标RNA,检测限分别为160 copies/μL,20 copies/μL和10 copies/μL,检测科萨努尔森林病病毒、乙型流感病毒BV和BY型、甲型流感病毒H3N2、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和塔西那病毒样本无非特异性扩增,三种内罗病毒相互间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分析显示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DUGV、QALV和TFA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可用于相关临床样本、媒介、宿主动物标本以及进出口物品筛查检测。

  • 标签: 内罗病毒 杜贝病毒 盖勒尤卜病毒 蒂亚福拉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一两瓣桥式带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小腿内侧筋膜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转移术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5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8 cm~18 cm×9 cm。筋膜瓣、肌瓣和血管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小腿内侧一两瓣移植成活后,再行断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筋膜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8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疗效较满意。结论小腿内侧一两瓣桥式带转移修复方法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 标签: 胫骨骨折 小腿 骨折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确诊的肾移植术后PJP受者20例,所有受者均出现发热、胸闷气短或咳嗽少痰等症状,行胸部CT、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mNGS)确诊。PJP受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18.75~25.00 mg/kg+甲氧苄啶:3.75~5.00 mg/kg,4次/d)+卡泊芬净(50~70 mg/d)基础抗感染方案,疗程14~21 d。同时治疗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并予以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5~7 d行胸部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PJP受者,13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38.8±0.68)℃,7例以胸闷气短症状为主;14例出现低氧血症表现,1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余受者予以持续面罩吸氧治疗;17例受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90 d,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持续恶化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PJP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花费高昂、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NGS检查对于确诊PJ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方案的基础抗感染方案效果良好;同时适当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辅助呼吸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 肺孢子虫肺炎 复方磺胺甲恶唑
  • 简介:摘要:作为现代建筑先驱的柯布西,其居住理念对现当代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影响尤其深远。从花园城市到蜂房居住区,从别墅公寓到马赛公寓,这一系列探讨个体与集体存在关系的居住模型源于柯布对居住小房间概念的创造与演化。对居住小房间的概念追踪溯源,柯布在 1907年至 1911年的欧洲之旅中参观过的两座意大利修道院正是触媒所在。本文在现场考察与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两座修道院的共性与特性,对照分析柯布的居住作品探索过程,理清其居住理想与修道院的关联线索与发展延续,并对其居住理想的当代启示做出总结。

  • 标签: 意大利修道院,乌托邦,柯布西耶,居住理想,住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