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甲状腺术后可以导致病人颈部诸多不适,严重的如吞咽哽噎感、紧缩感、憋闷窒息感、压榨感、自觉发音沙哑等等,部分病人甚至因此严重困扰正常生活。以往文献就怎样改善术中操作以减少或预防颈部不适作了较多的报道,但仍未有明显效果。本文就进行颈部伸展训练以减少甲状腺术后不适感作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状腺术后 颈部不适 训练 伸展 窒息感 不适感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相连多节段颈椎减压术后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方法:研究对象为颈椎行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路植骨融合、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及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患者。而没有定期随访、脊髓损伤造成术前及术后无法查体对比、手术范围不在颈5水平的患者都被剔除研究组。观察颈5神经根麻痹是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翻修、术前身体状况、糖尿病、吸烟、

  • 标签: 多节段颈椎 减压术后 神经根 发生率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体位过伸训练对降低甲状腺术后不适的临床效果。方 法 选取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术前护理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50)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50)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过伸训练。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的甲状腺术后不适发生为8.00%,与对照组患者的甲状腺术后不适发生26.00%相比较低(P <0.05);②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是4.00%,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2.00%相比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体位过伸训练对降低甲状腺术后不适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术前体位过伸训练 常规护理 甲状腺手术 术后颈部不适发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对其术后咽喉部不适发生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从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收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了6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3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则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将最终取得的管理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护理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在护理管理质量、患者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提升。患者术后咽喉不适和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低,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后,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依从性,减轻临床护理管理难度,减少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和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癌 术后咽喉部不适 品管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08~2011年临床上报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更要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发生。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是不同的,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最高。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生率 正确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学定义;分别描述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阐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可能机制并大致介绍目前一些预防性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术后 慢性疼痛 发生率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骨科手术后患者易感染的问题,分析感染发生及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而实现控制骨科术后感染的目的。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35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分作两组,分别是感染组以及非感染组,应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2.0,分析其术后感染的表现、发生,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3500例患者中,术后感染41例,感染发生为1.17%。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Ⅲ类切口、抗菌药物>2种和低蛋白血症是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手术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利用现有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干扰,降低骨科术后感染

  • 标签: 骨科手术 感染发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3/4以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即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及髓样癌。功能性颈清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几乎每个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颜面部水肿、吞咽牵吊感和颈部僵硬、瘢痕挛缩。笔者选择2000年2月-2004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8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功能性颈部清扫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分别从颜面部水肿、吞咽牵吊和颈部僵硬、瘢痕挛缩3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术后功能锻炼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功能性颈清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颈部清扫术 功能锻炼 功能性 后颈部 癌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单次胃复安治疗对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8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n=40)麻醉前10min静脉滴注安慰剂;胃复安组W(n=40)麻醉前10min静脉滴注胃复安10m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手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前接受胃复安治疗的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降低,但手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手术前胃复安治疗能安全有效的降低妇科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

  • 标签: 手术后恶心呕吐胃复安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避免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产妇2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5例。术后遵医嘱给予留置尿管24h。实验组从术后6h开始夹闭尿管,间歇放尿,术后24h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常规遵医嘱术后24h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产妇拔尿管后3h内自行排尿、需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夹闭尿管,间歇放尿后,产妇有尿意时拔除尿管,能促进产妇排尿,减少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尿潴留 护理对策
  • 简介:  我们通过对23例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14例于吻合口瘘发生后2~4d行空肠造瘘术,其中23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

  • 标签: 切除术颈部 口瘘 吻合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颈神经损伤(CN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天坛医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209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7(84.69%)例、女32(15.31%)例,年龄42~80(67.5±8.8)岁。(1)统计患者术后CNI的发生及临床表现。(2)纳入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做CNI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风险评估。结果(1)209例患者术后有16例发生CNI,发生7.66%。其中迷走神经损伤的患者最多,为9例(4.3%),表现为术后声音嘶哑;其次为舌下神经损伤3例(1.44%),症状较轻。出院时CNI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95% CI)为2.782(0.990~7.819),P<0.05]、年龄70~80岁[OR(95% CI)为3.58(1.268~10.111),P<0.05]、女性[OR(95% CI)为3.854(1.292~11.499),P<0.05]是影响CNI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95% CI)为3.594(1.188~10.878),P<0.05]、年龄70~80岁[OR(95% CI)为5.024(1.625~15.528),P<0.01]、女性[OR(95% CI)为5.353(1.615~17.737),P<0.01]是CN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年龄70~80岁、女性是CEA术后CN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龄女性糖尿病CEA患者围术期需给予更多关注。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部神经损伤 危险因素 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铜冶炼过程中的高烟灰产出,是直接影响闪速炉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一方面影响金属直收率;另一方面加重了后序排烟系统的作业难度,影响了闪速炉作业。近两年贵溪冶炼厂(以下简称贵冶)熔炼车间针对此状况在生产实践中组织攻关,在降低烟灰发生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烟灰发生率 生产实践 余热锅炉 烟灰粘结 冶金模型 精矿喷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TURP治疗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痉挛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95%)与对照组(62.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TURP术后患者行舒适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缓解患者痉挛疼痛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感染发生,并根据相关的因素总结降低感染的应对的策略。方法:回归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00例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的感染,特定的感染部位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分布。结果1200例的患者中,有71例感染,感染为5.9%;前三个感染的部位是泌尿系统,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总共检测到96种病原体。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4.4%,33株;革兰氏阴性菌占64.6%,62个;真菌占1.0%,1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BMI≥24kg/ m2,合并急诊的手术,基础的疾病,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3h,有创手术和住院≥10d可显着的影响术后的感染的发生( P

  • 标签: 普外科 术后感染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