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多普勒雷达资料、日本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4日至5日沈阳地区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讨论了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大气不稳定条件、暴雨过程的动力和热力触发机制以及水汽条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副高后部暖湿空气和贝加尔湖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

  • 标签: 暴雨 环流背景 副热带高压 对流 切变
  • 简介:一、概述所谓连续性暴雨是指安康地区(10站)连续两天以上出现至少一站日雨量(20~h—20~h)大于等于50mm的降水过程.按此标准统计,连续性暴雨从6月到10月在安康均有发生.且主要集中出现在7到9月,其中又以7月出现的频数最高,9月次之.本文以暴雨日为特征日,采用(0,1)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安康7月连续性暴雨预报方程.

  • 标签: 暴雨预报 暴雨日 降水过程 预报方程 不稳定能量 南支槽
  • 简介:本文根据车贝雪夫展开系数的物理意义.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归纳出用环境背景场预报暴雨的概念模式,对环境背景场的描述客观、定量、自动化,同时给出了1993年试报结果.

  • 标签: 车贝雪夫展开系数 物理诊断 暴雨概念模式
  • 简介:本文考虑到近几年省地台采用的“硬接口”方法空报漏报较多,当西风带系统与副高共同影响时,省台的概率预报方法很难把本地区的局部地方暴雨概括进去,提出了一种“软接口”方法,既用好省台的指导预报,同时利用地区小天气图对省台预报进行消空,在高空图上选用一些关键区,组合几种状态,对本地区进行分片预报

  • 标签: 暴雨预报 接口 方法
  • 简介:摘要:关于赤水市暴雨天气过程订正预报思路,因为天气预报不是一个机械的操作过程,而是综合性极强技术要求极高的技术工作,预报员在每次制作天气预报时,要通过周密的分析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天气形势,各项科学指标,等利用天气学原理加以综合分析,最终形成天气预报。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赤水市暴雨订正预报思路,希望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暴雨 天气预报 订正预报思路
  • 简介: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绍兴市7—9月出现的暴雨—大暴雨大多由台风、台风倒槽或东风波等东向影响系统造成,统称为“东向暴雨”。此类暴雨往往来势较猛,加之海上资料缺乏,给分析预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这类暴雨预报能力仍比较低。日本数值预报图对大量级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梅汛期大—暴雨预报中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

  • 标签: 暴雨预报 东风波 数值预报 预报能力 历史资料分析 锋区
  • 简介:引言本文通过对建德37年降水资料的气候分析,得到了以下重要事实:1.我市是暴雨多发地,而梅汛期暴雨则占全年暴雨的60.8%;2.暴雨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很大,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时梅汛期总降水量的多寡主要取决于梅汛期暴雨的频次;3.我市梅汛期暴雨以100mm以下的暴雨出现机率最大,约占总数的93%;大暴雨共出现11次且全部出现在七十年代以后;特大暴雨未出现过;4.长林大坑源是我市暴雨的中心,而梅城、凤凰等地则是暴雨的少发地用梅汛期大到暴雨的中期预报模式和短期地县结合预报模式,来制作补充订正预报效果明显。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年际变化 暴雨特征 大到暴雨 中期预报模式 天气形势
  • 简介: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估测降水、主观降水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5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果与历史描述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积水面积偏小。反演结果显示:本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暴雨 内涝 系统 “99630” 反演
  • 简介:本文提出了将动力条件转变为热力条件预报5月和9月的暴雨的方法。

  • 标签: 暴雨 预报
  • 简介:天气概率预报是对未来某天气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用百分率来定量表述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国外已在广泛应用,国内的上海和北京也开展了此项预报业务,而且很多地区正准备发布天气概率预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气候概率预报、主观概率预报和客观概率预报三种方法。1大到暴雨分县概率预报的必要性1.1对1995年5月1日至7月2日我台大到暴雨分县定性预报的分析1995年我区暴雨主要集中在5月1日至7月2日。在这63天中我台向各县(市)局发的分县指导预报电码中报了大到暴雨的有24天,其中5月份7天;6月份15天;7月份2天。报得最多的是铜鼓、靖安和奉新,均为19天,最少的是万载13天。成功率最高的是靖安47.4%,最低的是丰城26.3%,全区平均为36.2%,空报率为63.8%。全区同时报了大到暴雨的为11天,这11天中,出现1站大到暴雨的有1天;2站的有4天;3站的有1天;全部9站的仅有2天。

  • 标签: 大到暴雨 天气概率预报 应用前景分析 分县预报 指导预报 传统预报方法
  • 简介:使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2000—2012年武汉地区梅雨期(6—7月)暴雨的气候特征,并建立了暴雨天气预报方程。结果表明,6—7月武汉地区各旬暴雨日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6月下旬;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7月中旬,占梅雨期总暴雨日数的61%;暴雨局地性强,雨强呈上升趋势。筛选出武汉站强天气威胁指数、百色站850hPa层的露点温度和怀化站850hPa层的风向、风速作为预报因子,建立武汉地区梅雨期暴雨预报方程,实际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程的预报质量优于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

  • 标签: 梅雨期暴雨 气候特征 预报方程 效果检验
  • 简介:该文分析了1996年7月25—28日暴雨特点和兰州中心气象台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区域性暴雨落区预报基本正确,降水中心吻合,但量级相差较大

  • 标签: 地方模式 暴雨预报 检验
  • 简介:本文在分析梅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梅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1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梅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客观预报 区域性暴雨 江淮地区 浙江省气象台 环流特征
  • 简介:据防汛部门统计.我市汛期有85%以上的年份防汛工作总有一段紧张时期,因此汛期暴雨历来是我们预报工作的重点,也是主攻的对象.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省台汛期(5—7月)对全省的暴雨分片预报中,对我片所在地新余而言,暴雨预报的概括率(含对我片

  • 标签: 暴雨预报 汛期暴雨 防汛部门 降水预报 省台 偏南风
  • 简介:摘要:城市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以暴雨洪水管理模型为基础,结合雷达观测技术以及水文测报技术,对赫尔辛基城市暴雨洪水进行分析预测,对预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展示,当某区域积水水位值超过预先设定的最高水位值时,触发报警系统,及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减小城市暴雨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

  • 标签: 暴雨洪水 预警预报 管理模型 水文测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提前对局地暴雨或大暴雨进行准确预报对城市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从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发展趋势看,高分辨数值模式产品在业务中的应用已成为趋势。近几年来,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域高分辨数值模式产品也逐渐在业务中得到应用,并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现状,本文对于潘、大水库8.03暴雨预报情况作了具体分析。

  • 标签:
  • 简介:一、引言金华地处浙江中部丘陵地区,汛期大暴雨天气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它常常与大范围强降水或连续性暴雨过程相伴随,因而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冷式切变线是我区汛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70%以上的大暴雨过程都发生在冷切类环流形势下。在1971~1990年20年中,共出现大暴雨天气10次,其中8次为冷切类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汛期冷切类大暴雨过程作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暴雨过程 预报模式 暴雨天气 汛期暴雨 中低层 环流形势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统计1981-2020年卫辉市暴雨资料,对其变化规律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卫辉市暴雨分为:(1)副高后部切变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2)东北冷涡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8月中旬;(3)台风影响的暴雨;(4)气旋(含蒙古气旋、华北气旋和江淮气旋)暴雨。然后结合暴雨天气的物理量场的特征,环流背景形势、水汽供给、动力条件等建立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暴雨天气预测预报的方法,对提高强降水天气的预测预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暴雨,气候特征,影响系统,预报方法,卫辉市
  • 简介:"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在原LASG-REM模式基础上,改进和发展了一个适合我国地区特点的中尺度暴雨预报模式(AREM),并研制了一个常规、非常规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项目模式集成小组将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与AREM模式集成为一个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系统,其目标为业务应用.经过研究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套基于目前业务数据平台MICAPS/9210系统、完全自动化运行的包含三维变分的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系统.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预报模式 变分同化 汛期降水 暴雨预报 天气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