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TI在星形细胞瘤边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行DTI检查,采集ADC及FA值,计算并比较肿瘤不同区域ADC值及FA值。结果DTI示肿瘤区、近侧瘤周区及远侧瘤周区ADC值和FA值与参照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低级星形细胞瘤间,ADC值及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有助于确定星形细胞瘤浸润范围,但对高、低级肿瘤分级作用不大。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瘤 磁共振成象 弥散张量成像 边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40例经手术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的CT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行平扫加增强扫描34例,平扫6例,星形细胞瘤I级13例,II级16例,III~IV级11例。CT表现分型水瘤型3例,水肿型8例,囊型7例,环型6例,结节型6例,混合型10例。结论星形细胞瘤的CT定性诊断率可达80%以上,结合CT表现与病变部位、临床症状综合分析,以提高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颅内星形细胞肿瘤 CT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神经导航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评价神经导航在颅内星形细胞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于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应用神经导航系引导进行颅内星形细胞肿瘤切除术的54例病例资料。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星形细胞肿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1.42±0.46)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36例(78%),次全切除l0例,大部切除8例。所有肿瘤全切患者术后增强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残留病灶。结论:神经导航定位精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实时导航颅内星形细胞肿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 标签: 神经导航 星形细胞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尽管习惯上将其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和室管膜瘤。本文试着论述星形细胞瘤的成因及MRI表现。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的指标经模糊C均值聚类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的168点矩阵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法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的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的模糊C均值聚类函数参数作为聚类对象,将不同的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所得聚类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聚类产生的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聚类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参数对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53例脑肿瘤患者进行CTP检查.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星形细胞肿瘤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CTP采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机行灌注扫描,在AW4.2P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测定肿瘤最大灌注区和对侧正常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l、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手术获取脑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星形细胞肿瘤高级别组CBF、C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CBF、CBV和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876和0.914,而MTT无鉴别作用,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455。采用cBF=62.635mL/(100g·min).CBV=4.310mL/100g和PS=5.925mL/(100g·min)作为分界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敏感性均为84.2%,特异性分别是81.8%、81.8%和91.9%。结论多层螺旋CTP参数CBF、CBV及PS值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肿瘤
  • 简介:目的: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中p53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PCNA、GFAP、VIM、S-100的表达.结果: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阳性率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程度也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例染色阳性强度大于Ⅰ级.GFAP、S-100随病理级别升高而阳性率降低,VIM却随级别升高而升高.结论:检测P53基因突变产物,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P53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发展、演化中有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及恶性程度,GFAP、VIM、S-100的测定也可了解其分化程度,三者结合,可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P53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治疗依然为挑战性难题。有明确边界的髓内星形细胞瘤可以获得手术近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预后良好;低级别弥散型的脊髓星形细胞瘤手术以活检明确诊断并为放化疗提供基础为主要目的;问变型或恶性星形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辅以放化疗为治疗选择,预后不佳。本文通过分析作者近年来治疗的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瘤患者,再结合文献,谈一些目前国内外儿童脊髓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现状以及体会。

  • 标签: 儿童脊髓肿瘤髓内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传统的观念和落后的活体组织学检查手段界定了脑胶质瘤极少在脑内播散和/或种植的学术概念。但尸检结果则提示胶质瘤竟有17%~30%的软脑(脊)膜播散发生率的事实,可有临床表现的播散患者仅1.5%~4.0%,且多数病例愈后较差。本文旨在对这种少见但已清楚认识的特殊类型的星形细胞瘤进行临床过程、治疗体会总结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本组的7例患者是1992~2003年的11年间的644例星形细胞患者中所并发的,发生率为1.08%。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双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5例;原发肿瘤在一侧半球形成同侧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形成对侧半球播散和/或种植的1例。本组病例无小脑和脑干的播散和/或种植。观察本组病例的临床过程有以下特点:(1)均经手术行肿瘤的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在复发和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原发肿瘤 种植 脑胶质瘤 活体组织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幕上星形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一般而言,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信号较均匀、边缘较清,多数无瘤周水肿,少数有轻至中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MRI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直接任意扫描且无创伤性,对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 标签: 核磁共振 星形细胞瘤 肿瘤
  • 简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giantcellastrocytoma)为中枢神经系统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位于侧脑室壁,肿瘤细胞较大、以多形性为主,有时呈簇状排列;典型者为胞质丰富的“毛玻璃”样多角细胞或陷于纤维间质中的小的长梭形细胞(图1a)。节细胞样巨锥细胞亦较常见,细胞核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核多形性,多核细胞常见(图1b)。

  • 标签: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系统 CELL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均有所缓解,情绪稳定,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疼痛减轻,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85.7%(24/28)。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星形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胶质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MRI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星形细胞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右颞叶8例,左颞叶4例,脑干6例,小脑半球12例,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对星形细胞瘤定性准确性达85.8%以上。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显示视神经情况及判断病变范围独具优势。

  • 标签: 颅内星形细胞瘤 MRI 诊断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脑胶质瘤中存在一部分肿瘤细胞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肿瘤细胞标记物CDl33及Nestin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l33、Nestin在127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I级15例,Ⅱ级42例,Ⅲ级42例,Ⅳ级28例。(2)脑肿瘤细胞标记物在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0)。(3)CDl33表达与Nestin表达之间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0.411,P=0.000)。(4)CDl33阳细胞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136、P=0.412),Nestin的阳性细胞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412、P=0.153)。结论:CDl33及Nestin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

  • 标签: 星形细胞肿瘤 病理级别 CDL33 Nesin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s,PA)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脑肿瘤,在脑胶质瘤中,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以及生物学表现,肿瘤生长缓慢甚至可自愈,多数可以手术切除,预后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胶质瘤,因此,正确地诊断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Braf基因突变等细胞遗传学异常被认为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高度相关,本文介绍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 标签: Braf基因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 PA
  • 简介:颅内碰撞瘤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在颅内混杂或相邻生长,肿瘤组织中不含脑组织。颅咽管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都是常见的颅内肿瘤

  • 标签: 颅内肿瘤 碰撞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颅咽管瘤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成人幕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6例中单发14例,多发2例。7例肿块位于脑表面者,相邻的颅骨均见弧形受压、变薄。肿块呈囊实性,椭圆形,境界清楚,无瘤周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多环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壁强化或无强化。结论:成人幕上大脑半球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可提示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大脑半球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成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