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材料】自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大部分小麦主产省遭受干旱。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

  • 标签: 北方冬麦区 旱灾 山西中部 背景材料 江苏北部 陕西北部
  • 简介:[背景材料]直去年入冬以来,中国走部分小麦主产省遭受干旱。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 标签: 北方 旱灾 背景材料 甘肃东部 东北部 西北部
  • 简介:旱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中国也是一个旱灾频仍的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采取科学的救灾措施和制定抗旱的预警机制,是提高抗旱能力的当务之急。

  • 标签: 旱灾 中国 抗旱
  • 简介:在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旱灾的发生较为频繁。本文拟对这一时期旱灾的特点、政府、社会各界的救灾及救灾实效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并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今的抗旱救灾有一定的借鉴或启示。

  • 标签: 清末 北洋政府 旱灾
  •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小生产者粮食储备也极其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微弱,常常遇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在清代,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害频繁,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水旱灾害面前,政府和人民如何应对;这些救灾措施在当时所取得的了怎样的效果以及对于今人而言有何借鉴意义,这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与研究。

  • 标签: 清代 陇东地区 水涝灾害 旱灾
  • 简介:本文基于对农业旱灾脆弱性理论分析,从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四个维度设计农业旱灾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运用BP神经网络法对重庆市2001—2015年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考察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的动态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论表明:重庆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但是面临极端气象条件时依然表现为重度脆弱。在旱灾脆弱性的驱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是驱动旱灾脆弱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农业的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水平较高,严重影响了脆弱性总水平的下降。因此,农业旱灾风险脆弱性管理需要继续强化经济脆弱性和科技脆弱性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做好农业旱灾风险的社会脆弱性管理。

  • 标签: 农业旱灾 脆弱性 BP神经网络 风险管理 灾害社会学 重庆市
  • 简介:丽江是一个以水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水在旅游资源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然而,从2009~2012年的3年间,丽江遭遇持续干旱,水资源的短缺不仅对部分景区景观效果造成直接冲击,而且也在旅游目标市场群体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对旅游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获取旱情对丽江旅游的影响,获知旅游者对当前丽江旅游满意度的第一手资料,提出应对策略,为旅游抗旱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旱灾 旅游者满意度 调查 结论 对策
  • 简介:明清时期海南岛南渡江中下游流域是水旱灾害多发地区。定安、万州分别为水灾、旱灾频发区。时间上看,秋季频发水灾,春季频发旱灾;咸丰、光绪时期是水灾多发期,咸丰时期还是旱灾多发期。明清中央政府建粮仓、兴建水利设施防灾抗灾;地方官员或上奏朝廷赈灾,或号召富户、士绅等以钱物赈灾,或向上天祈雨消灾;民间百姓或逃往山中采食,或出海谋生,或通过信仰妈祖以求获得救赎。

  • 标签: 明清 海南岛 水旱灾害 时空分布 社会应对
  • 简介:近代以来(1900—1949)巢湖流域内多次发生水灾和旱灾,水灾发生的次数众多,且具有季节性、连续性等特点,尤其是1931年特大水灾最具有代表性;旱灾发生的频率低于水灾,近代巢湖流域的旱灾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1934年的旱灾影响最为广泛。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对巢湖流域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水旱灾害让农业经济大为受损,同时也破坏了巢湖流域内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 标签: 近代(1900—1949) 巢湖流域 水灾 旱灾
  • 简介:贵州省长期受旱灾影响。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的严重干旱对贵州省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图从贵州省此次干旱成因的角度,通过典型调查法,在分析调研点的干旱影响及抗旱实践基础上,研究贵州省应对旱灾的对策。

  • 标签: 干旱 成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