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事物首现”为视点,探讨“他不小心一个杯子打破了”类的定式字句的存在理据。“”后“一量名”具有“说话人已知、听话人未知”的信息特征。定式字句不能表达祈使语气,在现代汉语中是受限制的格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现象,它必须同时满足事物首现、字句句法、听说双方未知已知对立等不同方面的要求,正是因为定式字句具备这种能力,还具有一系列的语用价值,它才得以存在于现代汉语之中。

  • 标签: 事物首现 无定式把字句 存在理据 语言信息
  • 简介:本文讨论庐江方言中“”字和“给”字作为动词、介词的不同用法,揭示了它们间的关系,最后对“字句的歧义进行了简单辨析。

  • 标签: 庐江方言 “把”字句 “给”字句 用法
  • 简介:池州市标记受事主语句与“字句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然二者的转换并非自由的。主语的定指与否、动词动作性的强弱、动词是否致果、补语的可控度等因素制约二者的转换。“字句标记受事主语句的主、宾语的生命度要求不同,生命度对二者的变换也有制约性。

  • 标签: “把”字句 无标记受事主语句 转换 生命度
  • 简介:钓鱼是一项充满变数的活动,它过于简单化、不思变或跟不上变化是钓不好鱼的。

  • 标签: 钓鱼 定式 简单化
  • 简介:郴州方言中“字句的四种用法:表处置、表给予、表被动、表致使。文章对它们进行了描述,辨析了表被动的“字句造成歧义的情况,并将郴州方言中的“字句与普通话中的“字句进行比较。

  • 标签: 郴州 “把”字句
  • 简介:字句的“变换观”常会使我们忽略掉一些句式自身的重要特点,而句式语义不是完全能从组成成分及已有句式的语义自然推导出来的。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不取简单给“字句里的成分贴上“施事”“受事”一类标签的做法,而研究句式赋予了这些成分以什么样的角色。本文用“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的主要特征测试并得出了现代汉语“字句里“”字宾语的“自立性”“位移性”和句子主语“使因性”特点,并从说话人视点的区分解释了“责任者”语义的来历。文章认为,句式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其间各个组成成分的次序、远近、多寡都是造成句式整体意义的重要因素,文中借助认知心理学的“顺序原则”“相邻原则”和“数量原则”说明“字句个别特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显示“把握整体”这种方法更广的解释力。

  • 标签: 句式语义 认知图景 自立性 位移性 使因性 责任者
  • 简介:""字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句之一。随着前人对汉语语法的不断研究,使人们对""字句的意义及特点理解得更为透彻。通过论述几点""字句的意义及特点,提出一些改进""字句教学工作的方法。

  • 标签: 汉语语法 把字句 汉语教学
  • 简介:与典型的“字句比较,绥德方言“字句有四种类型较为特殊:“字句不带补语、“字句无处置动词、“字句表示祈使语气、“字句与“被”字句套用。本文就这四类句式进行结构、语义描写,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式作历史溯源与一定的解释。

  • 标签: 绥德方言 “把”字句 描写 解释
  • 简介:汉语“字句受语义和谐律和结构和谐律共同管制。语义和谐律由陆俭明(2010a)提出,认为任何语言的任何句子涉及的诸方面意义都要求彼此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本文将“字句分为处置型、致使型和意外型三类,这三类“字句的构式义、动词义、“”的宾语义、事件结果义以及语境义等在语义和谐律的管制下相互作用。受语义和谐律的启发,提出结构和谐律的观点,认为任何语言的任何句子都要追求结构的平衡与和谐。假设动词后存在一个“结构槽”,一部分“字句的成因是由于句子的深层结构既有宾语又有处所补语,而一个动词结构槽无法同时容纳宾语和处所补语,因此将宾语向前移位,从而达到结构和谐的效果。

  • 标签: 语义和谐律 结构和谐律 “把”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9
  • 简介:字句动词的[+持续]语义特征与句子情状[-,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字句的动词不能出现在这

  • 标签: 字句类型 类型语法 语法特征
  • 简介:摘要“字句是语言中的一种常用句型,人们通常通过这种句式受事作为突出的对象。所以,“字句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型。作为方言之一的陕西方言,“字句的使用频率更高、更具有特色。让人难以把握和理解。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更具有特色。随着方言作品的活跃,陕西方言却让初次接触的人感到一头雾水,让人难以把握和理解。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的“字句为例,通过与普通话语法比较、有别于普通话用法的方言“字句用法及“+N+一+V”固定结构的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立图对关中方言的“字句有一些了解。同时,也期望能举自己的能力为初接触陕西关中方言的人剔除一粒垫脚的沙粒。

  • 标签: &ldquo 把&rdquo 字句 受事 &ldquo 把+n+一+v&rdquo 结构 差异 简洁
  • 简介:从情状类型来看“字句(上)杨素英一、前言多年来,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字句一直是语言学界和汉语教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语言学家们对“字句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历史发展等都进行过详细探讨,侧重结构形式分析的学者认为“”字具有将宾...

  • 标签: “把”字句 情状类型 受事主语句 终结点 变化过程 宾语
  • 简介:近代汉语中的否定词位于“被”字之后是一种特殊否定式“被”字句,即NP1+被(+NP2)+Neg+VP格式的句子,这种句式的产生与“被”字的虚化程度和焦点表达有关。这种句式的消亡可以归结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以及“被”字的现实标记性与否定词的非现实标记性的冲突。

  • 标签: 否定式“被”字句 虚化 焦点 现实标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酒我喝醉了”,“我把酒喝醉了”两个句子进行剖析,揭示“我把酒喝醉了”不成立的原因,得出结论“我喝醉了酒”对应的字句应为“酒我喝醉了”。

  • 标签: 三个平面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本文讨论''字句的三种功能动因,主要讨论'NP1NP2VR'''字句,这类''字句是在通格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施格成分(施格化操作)得到的,施格化操作的功能动因是引进并凸显使因者,因此这一类''本质上是施格化句法操作的功能标记。由于结构类推的作用,某些宾格结构中的宾语也可以先通过隐性的被动化操作然后引进施格成分构成合格的''字句。''字句是汉语普通话的汉藏语语系类型、语序混合类型、主宾格-施通格类型混合的产物。本文最后对''字句的三种功能驱动因素作了说明。

  • 标签: 通格 施格 宾格 “把”字句 施格化操作
  • 简介:保留宾语字句字句中比较常见而又特殊的一种,但目前关于该句式的系统研究很少。该句式与另外两种保留宾语句不同,具有独特的句法特征,需要单独的语法解释。通过综合论证,可以得出保留宾语字句是含三个论元的二元非作格动词句,""后名词性成分属于中间论元,并由VP指派题元角色;其格位特征通过与轻动词v的一致性特征匹配得以消除。

  • 标签: 把字句 保留宾语 “把” 句法生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2-02
  • 简介: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有的动词能进入,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字句中的谓语动词具有[+完成][+持续]的语义特征

  • 标签: 字句情状 情状类型 类型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