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行会产生于中世城市兴起时期,由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组成的经济组织。经历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公会三个发展阶段,对英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行会是英国经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研究中世英国行会及其作用有利于了解英国甚至西欧的社会状况。

  • 标签: 中世纪英国 行会
  • 简介:阿玛菲(Amalfi),现在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的一个沿海城市,其南面是第勒尼安海。尽管她只是一个城市,但在中世时期,她却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而且是当时意大利的"四个海洋共和国"之一。[1]为了解决海上贸易纠纷,大约在10世纪,阿玛菲在本市设立了海事法庭,此后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和黎凡特的贸易定居点相继设立了这种法庭。为了指导这些法庭审理案件,大约在10世纪至11世纪开始将阿玛菲海事法庭的某些审判原则形成文字。[2]xiv现知最早提到《阿玛菲海法》这部法律的是1570年出版的那不勒斯王国海军司令福瑞西卡(MarinoFreccia)的一部著作,其中不仅提到了这部法律,而且还表示在那不勒斯王国仍在适用这部法律。其次是那不勒斯1782年出版的一部15世纪的意大利编年史(ItalianChronicles)汇编,该汇编的前言称,在14世纪,阿玛菲的乌尔索伯爵宫(PalaceoftheCountsofUrso)曾存有一部海法(aProthontineTableoftheSea)供市民抄写使用,他就有一份这部法律的副本,而且称,大约在14世纪末期,这部法律被阿玛菲总督(LordofAmalphi)温西洛斯(WenceslausofSanSeverino)带出宫外,从此这部法律的原件消失了。该编年史汇编的一部手抄本现保存在维也纳,其中就有这部由阿玛菲市民于1010年抄写的拉丁语《阿玛菲海法》。[2]xi-xiv这部法律是欧洲中世时期最早的一部海法典,它曾受到近代许多海商法专家的高度称赞。

  • 标签: 海法 黎凡特 中世纪时期 西西里岛 第勒尼安海 坎帕尼亚
  • 简介:学术自由的概念经历过历史的衍变。中世大学中的“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和大学师生作为个体以及由其组成的社团整体所享有的特许权的总和,包括结社自治、罢课、迁徙、教会司法、通行执教资格等。博洛尼亚和巴黎是中世大学的主要策源地,它们获得的特许状(令)是中世大学之“学术自由”的例证;中世大学教师加兰的约翰留下的信札对理解与阐释中世的“学术自由”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官方与私人两类史料进行考查与释读,厘清中世大学的“学术自由”与近现代学术自由的分野,剥离教研自由与大学在中世起源时期的关系。

  • 标签: 中世纪大学 学术自由 特许权 特许状
  • 简介:骑士是西欧中世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阶层。骑士体育是指中世西欧的骑士阶层所进行的以骑士制度为基础,以军体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军事性为主要特色,以提高作战技能为战争服务为指向的体育活动。文章具体描述了西欧中世体育教育骑士贵族体育的教育内容,重点总结了骑士贵族体育教育的特点,说明了中世的体育并非完全处于“黑暗”之中,正是在这黑暗之中的摸索,才为近现代的文明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路径。

  • 标签: 骑士 体育教育 骑士精神
  • 简介:卡洛林时代(约8世纪中叶-9世纪晚期)是欧洲中世政治、社会和文化史的重要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西方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卡洛林时代的许多文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天主教仪式音乐的实践、理论与观念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是欧洲音乐艺术的真正滥觞,许多典型的“中世”式的要素从这一时期开始,真正进入到了基督教音乐的肌体之中,并在随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缓慢发展和衍变,即便是在经历了近代与现代社会的剧烈转型之后,时值今日,依然依稀可辨。本文试图从结构性史学观念的角度,观察从查理大帝时期直至诺特克·巴布鲁斯时代,法兰克人的音乐活动的物质与心理基础,寻觅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典型的“中世”特征,并将其中一些结构性要素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类似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更生动地理解欧洲音乐文化从源头开始就具有的某种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中所包含的巨大潜质。由此,将会展现出“中世音乐史”这一断代史学科不同于之后时期的性质,以及汉语语境下的学者在探索这一学术领域时可能具备的优势与空间。通过这一研究,或许会更深入地揭示宗教仪式音乐之于西欧文明的某些本质性意义。

  • 标签: 卡洛林文艺复兴 文人音乐 查理大帝 诺特克·巴布鲁斯
  • 简介:中世时期,基督教在精神世界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在扩大基督教影响的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教育的发展。教会组织在知识领域居于垄断地位,教士和信徒们在教会资助下发起古典翻译运动,经学哲学家们致力于调节信仰和理性矛盾。在维护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教会借用思辨理性为其工具,反过来促进了理性精神的发展,由此为中世大学塑造了原始的组织形态,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兴起了思辨的风气。

  • 标签: 中世纪 信仰 理性 基督教 大学
  • 简介:典雅爱情(CourtlyLove)是盛行于西欧中世的一种新型爱情观,亦被称为骑士之爱,它的形成源于骑士(knight)渴望荣誉的积极心理,所接受的"爱情教育",十字军东征期间女性地位的上升、当时社会对封建婚姻、宗教禁欲的反叛以及普罗旺斯抒情诗的推动等因素.其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注定它只能存在于中世这样一个特殊时代,然而其倡导的尊重女性、绅士之风等某些社会风尚,对西方社会甚至是整个世纪的影响至今不容忽视.

  • 标签: 骑士 典雅爱情 骑士之爱 探析
  • 简介:上帝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最具形而上性的概念,其对整个西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世基督教哲学家们试图通过理性方式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力图把信仰中的上帝和知识体系中的上帝有机结合起来。殊不知,这种证明行为不但没有证明上帝的存在,反而证伪了上帝的存在,最终结局则是导致了上帝在西方近代社会的消逝。中世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行为是偶然的,但其背后推动的理性发展则是必然的。

  • 标签: 中世纪 “上帝存在” 基督教哲学 证明行为
  • 简介:英国中世后期的连环剧本是宗教剧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展现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到末日审判的圣经故事,具有庄严、崇高和严肃的特征,但为了凸显上帝拯救人类这一戏剧主题,连环剧重点刻画了一系列喜剧性格,设置了众多喜剧性场面,形成了“寓庄于谐”的喜剧艺术风格,最终实现了戏剧的教诲与娱乐双重功能。

  • 标签: 中世纪 连环剧 喜剧性
  • 简介:中世骑士比武的演变历程为研究主线,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对骑士比武的几种主要形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骑士比武由于战争的需要而兴起,初期的群战比武充满暴力与血腥,群战比武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骑士的军事训练。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对一的长矛比武取代群战比武,成为展示骑士精神的重要平台。骑士比武发展到后期出现跑马刺环和长矛击靶两种骑士比武方式,演变到化装比武阶段,最终成为一种讲究仪式程序、注重竞技规则、塑造个人形象的竞技活动,从这一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骑士比武的逐步去暴力化倾向,同时从另一侧面看到了人类竞技体育文明的演变轨迹。

  • 标签: 体育史 骑士比武 骑士精神 身体暴力 中世纪
  • 简介:西欧中世加洛林王朝时期的一些法律和司法措施是形成后来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的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具有显著的日耳曼特色和加洛林王朝背景,包括民众参与审判的传统、巡阅使制度、Scabini制度、纠问式审问方法以及宣誓调查法等。此后这些因素被诺曼底公国继承,1066年诺曼征服后,这些因素传入英国,并最终形成了陪审制度。英美陪审制根植于日耳曼习惯法中,其起源与中世王权紧密联系,陪审制度的形成使陪审员由证人向审理者角色转变。

  • 标签: 陪审制 加洛林王朝 起源因素 宣誓调查法
  • 简介:政教二元格局是指在西欧中世教会权力与世俗王权相互制衡的社会形态。政教二元格局的思想来自于《圣经》,它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日耳曼原始部落习俗与基督教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勇武的日耳曼王国在基督教信仰的引领下,能够更稳定地驾驭世俗王国的统治:而教会也可以在世俗政权的保护下扩充教会的权力领域。政教二元权力格局存在了近千年具有多方面因素。到了近代,教权与王权相继衰弱,教会分裂出各个教派,开始与新兴的世俗政权形成了的二元政治平衡张力。可以说中世西欧的政教二元社会对欧洲近代的民主法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中世纪西欧 政教二元格局 基督教 权力制衡
  • 简介:中世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也是促进中世欧洲社会和文化向近现代转型的核心知识机构.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愈发需要对一些重大历史和理论问题进行廓清,中世大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而凸显.探究中世大学,不仅是发掘历史,更是丰富理论、引导实践.研究者必须勘察问题,明确意义,明晰理路,促进理论探究不断发展,为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 标签: 中世纪大学 历史视野 现实导向
  • 简介:中世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史》(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
  • 简介: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欧洲中世大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大学制度的来源、制度的历史变迁以及制度的社会环境。中世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宗教和社会的影响,教会与国王的权力斗争,大学与地方政府、权威人士和市民的互动,以及大学内部团体的相互关系,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的产生、发展和变迁,也决定了大学和大学制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当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问题与挑战,在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为中国一流大学走向世界、办出特色把握好方向。

  • 标签: 国际化 本土化 中世纪大学 历史制度主义
  • 简介:一.欧洲中世壁毯概述在中世的工艺美术中壁毯是极为受重视的,它受到教会、贵族和商人的格外庇护。织毯最早被希腊、罗马人进口用于他们的建筑。由于壁毯具有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宣扬宗教精神的作用,当时教堂、邸宅大都用壁毯作为具有实用功能的装饰。壁毯有防潮、御寒的作用,可以把冰冷的石头城堡变得温暖、

  • 标签: 工艺美术 中世纪 欧洲 染色 审美价值 宗教精神
  • 简介:瓦伦西亚海事法庭诉讼法由西班牙古王国阿拉贡王国佩德罗四世(PeterⅣ)国王颁布,该法颁布于公元1336年至1343年左右,目的是指导瓦伦西亚海事法庭的审判实践。巴黎图书馆保存的“第124号西班牙手稿”(M.SEspagnol124)和1494年在巴塞罗那出版的首版《康索拉度海法》中均有这部法律。西方海商法学界通常将这部法律称之为“瓦伦西亚规则”。[1]这部法律不仅对当时西班牙沿海城市的海事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方近代的海事审判和海商法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部法律的原文为古西班牙方言加泰罗尼亚语(Catalan)。

  • 标签: 海事法 诉讼程序 瓦伦西亚 商人公会 阿拉贡王国 海法
  • 简介:开展中世早期剑的研究,对中世早期考古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是一种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重建的图像分辨率高。本研究中的剑均出土于德国西南部劳斯海姆(Lauchheim)的中世早期墓地。应用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检测剑的内部结构,不会对腐蚀层造成再次损坏。

  • 标签: 西南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展现出一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波澜壮阔又复杂曲折的历史图景。现今,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已走过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基本历史经验,可以为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深刻的历史启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启示
  • 简介:摘要自然主义在中国有着曲折和模糊的发展历程,但一直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80年代兴起的写实主义小说,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的影子。本文将从题材的客观真实、叙述方式的超然冷静、人物的环境化和生物性的塑造三个方面对其比较,最终得出从理论上来说写实主义即是自然主义的观点。

  • 标签: 自然主义 新写实主义 客观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