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纪录片《敦煌画派》梳理了大量的敦煌美术艺术的历史资料,充分吸纳了“敦煌画派”研究的最新成果,创造性的通过美术史的角度进行叙述,通过对静态的壁画及彩塑的深入解读,挖掘敦煌艺术的精神内涵。突破以往纪录片绝对客观的表述方式,以人物叙述为线索,构造与敦煌精神相符合的人文情怀。

  • 标签: 情景再现 历史文化纪录片 地缘文化 口述史
  • 简介:因为游了青海才去敦煌,我们是穿过柴达木盆地才走近敦煌。车窗外,到处是黄褐色的沙,几乎一毛不长的地面上很难找出一点绿色。戈壁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树,没有花,一望无际的平整,也一望无际的干涸。只有零星的几棵野草倔强地探出头来,灰扑扑的。

  • 标签: 敦煌 历史 柴达木盆地
  • 简介:吐蕃时期,藏族史书为了神化王权,彰显赞普的地位,在某些词汇运用上,严格区分等级,在史料取舍与编排上,惩恶扬善,塑造德政形象,这种编纂方法明显具有汉族史书“春秋笔法”的特征,反映出吐蕃时期藏族史书的编纂深受内地的影响,史学与社会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吐蕃 历史文书 春秋笔法
  • 简介:一、前言从1910年前清学部将押运进京的敦煌遗书交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以来,国图收藏敦煌遗书的历史已跨入第二个百年。馆方对敦煌遗书始终极为重视,将它们与《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并列,称为“四大镇馆之宝”。

  • 标签: 敦煌遗书 历史 中国国家图书馆 现状 《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
  • 简介:敦煌”,旧时“丝绸之路”必经的重镇,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多元艺术在此融合重构。敦煌大厦地面以上层数为20层,总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如何充分利用“敦煌”的品牌效应来提升大厦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打造出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智能化办公建筑,这是本案的重点。

  • 标签: 敦煌 丝绸之路 中西文化 建筑面积 文化内涵 品牌效应
  • 作者: 孙伟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9-29
  • 出处:《中国开发区》2022年8期
  • 机构: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山东 济南 250000
  • 简介:摘要:提起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总是能让人有无尽的遐想,有人称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内容最大最丰富的画廊。

  • 标签: 敦煌壁画 廊庑建筑 万年绝世画
  • 简介:敦煌石窟保留下来的北魏时期洞窟与写经较前代大大增多,石窟画塑极其精美,与同时代中原佛教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本文认为,敦煌在北魏时期具有较高的军事地位,北魏诸州置三刺史制度(宗室一人、异姓二人)是一些北魏宗室成员活动于敦煌和写经流传到敦煌的重要原因,因此敦煌北魏佛教艺术与中原地区佛教艺术保持一致。

  • 标签: 三刺史制度 元荣 《魏书》
  • 简介:“敦,大也。煌,盛也。”由干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敦煌自古以来便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一席,成为广开西域的标志、丝绸之路的重镇、接触西方不同文明的前沿之地。

  • 标签: 文化化 化基 无以伦比 扬中 立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敦煌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中面临的挑战,着重分析了敦煌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其保护传承的意义。文章指出敦煌文化在历史、艺术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独特地位,同时强调了保护传承的紧迫性。在分析敦煌文化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洞窟石壁的病害、游客压力过大和莫高窟环境的脆弱性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化保护与传承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运用漫游技术进行虚拟游览、洞窟壁画的数字化修复,以及通过文创游戏来传播敦煌文化。本研究旨在为敦煌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提供科技支持,以确保这一宝贵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 标签: 敦煌文化 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
  • 简介:道教在敦煌崇佛的环境中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敦煌遗书中道教典籍的斋醮、符、论道、社会经济等文书及道教文学作品作了有益的考述。

  • 标签: 敦煌 遗书 道教
  • 简介:一、概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政府被迫调动包括河西、陇右以及北庭、安西等西北各地的精锐部队入援内地,西北边防空虚,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乘机进攻,逐步占领了陇右及河西地区。其中,吐蕃何时占领敦煌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由于直接资料较少,学者们只能通过间接资料和其它有关文献进行研究,推测成分较大,故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见,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多种,如大历十二年(777)、建中二年(781)、贞元元年(785)、贞元二年(786)、贞元三年(787)及贞元四年(788)等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标签: 历史文化研究 吐蕃 敦煌 述要 国内 西北边防
  • 简介:敦煌藏经洞中出土的古藏文经卷中有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藏文译述本,共三件,卷号是:S·T·737,P·T·981、P·T·983。此本将《罗摩衍那》主要情节作了译述,是今知该史诗最早外文译本。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公元58-76年在位)时,蔡倍至印度研究佛学归来,在洛阳建寺译经,中国开始有汉译本佛经。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格萨尔》 历史文书 历史根据 史诗 《罗摩衍那》
  • 简介:头顶佛光的敦煌壁画人物,形象鲜明:高髻、蛾眉.细眼、红唇,丰满的身材,修长的手臂,端庄的神态.鲜艳的服饰。在小朋友的笔下,这些形象更富想象力.而且充满神秘色彩。

  • 标签: 敦煌壁画 想象力 神秘色彩 小朋友 形象 人物
  • 简介:在大戈壁滩上驶行一日,迎着灼热的太阳、低度热的空气、灼热的风,遥望远处常常有一片晶光闪亮的湖泊,到跟前一看却依然是黄褐的少砾。敦煌住所门前有一架葡萄碧绿森森,一下扫去身上脸上的炎尘热气。

  • 标签: 敦煌 戈壁滩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 简介:<正>天亮前,家祥醒过来。他觉得自己的头像瓦罐,裂成了好几块,从床上下来时,他能听见脑浆流动的声音。"二十岁!"凌晨的时候他和强哥在酒吧露台上喝酒,黑黢黢的鸣沙山变成座糖山,溶化在夜色里面。"二十岁的时候我换过好几个女朋友啦。"强哥说。

  • 标签: 郑真 鸣沙山 一只手 月牙泉 日思夜想 我不知道
  • 简介:在到过真实的敦煌之前,我已经在梦里无数次地遇见了她.在常年漠风吹拂的鸣沙山边,莫高窟静静沉睡了一千多年.仿佛一位凌空欲飞的仙女,更像空谷里一株绝世的幽兰,她的美丽在漫长的岁月里无人可识.在我的梦里,莫高窟是含泪微笑的.微笑是缘于她孤绝的美丽和自信,泪水则浸透着百年来她所承受的无尽的磨难.因了莫高窟数不胜数的劫掠和苦痛,风沙中的敦煌在我眼里永远是一座悲伤的城.

  • 标签: 敦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