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与半月板破裂的关系.方法85例共96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按受伤到手术时间参考Keene时间划分标准分为三组:①急性期组;②亚急性期组;③慢性期组.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病程与关节软骨破坏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整个病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病损.其中急性损伤的软骨病损多为Ⅰ-Ⅱ度,亚急性损伤软骨病损为Ⅱ-Ⅲ度,慢性损伤以Ⅲ度为主,开始出现Ⅳ度病损.9例交叉韧带损伤及14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软骨损伤明显较同期患者严重.软骨损伤程度与半月板破裂时间成正相关(P<0.01).结论半月板破裂能导致软骨损伤,同时软骨损伤能加重半月板损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半月板破裂,减少伤残的发生.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 关节软骨 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不同临床分期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衰竭患者3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5岁。早期19例,中期11例,晚期7例。急性衰竭8例,亚急性衰竭13例,慢性衰竭1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72h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血清转氨酶、黄疸指标等],从而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衰竭有效率为37.50%,亚急性衰竭为69.23%,慢性衰竭为68.75%。早中晚期衰竭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21%、63.64%、28.57%。治疗后24h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有下降,PT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再次复查以上指标较治疗后24h的ALT、AST、TBiL、DBiL、IBiL有所上升,但较治疗前仍有所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衰竭的方法,安全好,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肝衰竭
  • 简介:实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试图将预定的剂量传输给整个肿瘤容积部分,并且避免肿瘤周围健康组织受到照射。患者的生理物理因素(比如呼吸及较轻微的情况如心跳),胸、腹部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形状会动态变化,由此导致的分次治疗内肿瘤运动和形状的不确定性成为当前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主要障碍,也使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对放射治疗中的图像引导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内容涉及四个部分:①透彻阐述了动态放射治疗的主要特征和问题;⑦现有成像技术、肿瘤探测、肿瘤运动管理、动态治疗在放射治疗应用方面的发展水平及其贡献;③对比当前对待分次内肿瘤组织运动的各种方法:④概括动态放射治疗的要点和发展方向。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肿瘤跟踪 动态放射治疗 四维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血浆置换疗法效果与安全。方法1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1.3岁。进行血浆置换共235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000ml,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生物化学指标及电解质状况。随机抽取30份置换用血浆同时作相应检测。观察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并加以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降低(P〈0.01),胆碱酯酶、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血糖、血氨显著增高(P〈0.01),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置换用血浆中糖、氨含量明显增高,钾、钠、氯浓度偏低或降低,钙离子和总钙浓度极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全身不适、肌肉抽搐19例次(8.1%),穿刺部位淤斑和出血42例次(17.9%),恶心、呕吐5例次(2.1%),过敏反应48例次(20.4%),一过低血压6例次(2.6%),分别经补充钙剂或凝血因子、给予甲氧氯普胺或地塞米松、调整进出体内血液流速等加以防治。结论人工血浆置换疗法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脂代谢等状态,妥善预防与处理治疗中并发症是确保该疗法安全所必需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并发症
  • 简介:目的 为介入手术者提供安全保障。方法 模拟介入手术条件,测量不同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结果 提出了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的综合防护措施。结论 这些防护措施能确保介入手术者的辐射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X射线装置 辐射防护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观测缺血再灌注后人血流量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g,鼠龄2~3个月。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又分为假手术后1h、6h、24h3个亚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n=18),又分为再灌注后1h、6h、24h3个亚组(每组6只)。依Pringle’s法建立肝脏缺血15min再灌注模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再灌注后1、6、24h各时间点门部动脉及门静脉人血流量,计算总血流量。与Sham组比较观测缺血再灌注后人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人血流量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相关。结果再灌注后1、6h门部入血流量较Sham组减少[(52.08±11.88)mL/min、(44.69±8.75)mL/minvs(85.32±29.85)mL/min、(81.41±28.67)mL/min;P〈0.051,再灌注24h组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后人血流量与AST间存在负相关(r=-0.73,-0.78,-0.71;P〈0.05),与A坍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观察门部人血流量的变化情况间接评价肝脏微循环状态。血流量的变化与AST的变化呈反向关系。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再灌注 血流量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 简介:目的观察羊体外循环模型中肺损伤的存在,探讨体外循环下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羊1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30kg,羊龄8个月。分为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浅低温体外循环模型,停跳90min,复跳6h,分别比较其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变化及普通病理组织和超微病理组织的各自特点,测定AQP-1mRNA表达。结果利用体外循环前指标作为自身对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之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中心静脉压在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再灌注至平稳时分别为(5.86±1.12)kPa、(6.52±1.33)kPa、(6.36±1.04)kPa],肺干质量/肺湿质量比值(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0.232±0.025、0.224±0.021、0.187±0.022、0.153±0.018、0.134±0.023)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P〈0.001),血浆总渗透压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P〈0.01)。病理组织证实,复跳之后3-6h可以见到明显的肺间质水肿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肺内AQP-1mRNA表达与体外循环时间呈反相关(体外循环前、心脏复跳前、复跳后1h、复跳后3h、复跳后6h分别为100.0、98.1±24.4、80.2±20.3、78.1±17.7、55.3±16.4),在复跳后3h与6h分别降至术前水平的77.8%和54.6%(P〈0.01)。结论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在心脏复跳后3-6h内表现严重,同时AQP-1的表达下降,存在肺血管内皮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肺损伤 水通道蛋白1(AQP-1) 基因表达
  • 简介:光流法是一种可变形图像配准方法,已用来配准CT图像、四维CT(4D-CT)图像、锥形束CT(CB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MRI/CT图像、PET/CT图像、SPECT图像。文章描述了光流法在放射治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放射治疗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使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更少,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进而使肿瘤放射治疗更精确。

  • 标签: 光流法 图像配准 放射治疗
  • 简介: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干细胞在肝脏的形成和再生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胰腺上皮细胞等.随着对其特性的深入了解,它将代替肝细胞移植和肝脏移植成为治疗器官衰竭的一种重要细胞来源,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将对的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等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干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对3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分成亚低温(32~34℃)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亚低温组生存率66.7%(10/15),对照组46.7%(7/15),随访良好率亚低温组亦高于对照组(70%>42.8%)。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其神经功能,而且亚低温治疗是安全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 标签: 亚低温 脑干损伤 原发性 治疗
  • 简介:介绍了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创新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可实现多视角放射治疗情况视频实时监控与同步记录的优点的直线加速器(LA)放射治疗全息视频监控与记录装置。该装置同时实现多叶光栅控制界面视频及包括LA机架角度、射野大小、治疗照射剂量跳数等LA治疗参数控制界面视频实时监控与同步记录,具有治疗计划与治疗执行两个界面同步对比、同步记录的优点。这也是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必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 标签: 放射治疗 全息视频 实时监控 同步记录
  • 简介: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准确。方法选择2014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0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6岁。采用7野均分(0°、52°、104°、156°、208°、260°、310°7个角度)进行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计算,获取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时叶片位移偏移、射野通过率,并将EPID归零野验证结果与PTW电离室矩阵归零野验证的射野通过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PID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获得的叶片偏移1mm以内百分比数值的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在208°、260°及310°3个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野验证通过率在0°、5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4°、156°、208°、260°、3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D归零野验证时获得的射野通过率与PTW电离室矩阵的验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应用于调强计划的验证。

  • 标签: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1998年3月5日主因腹痛、腹泻、便血3年入院。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史。体检:除外右下腹部麦氏点手术切口,无病理体征。X射线钡灌肠造影:降结肠近端肠腔轻度狭窄,不能充盈,肠管形态消失,肠壁增厚,黏膜乱,

  • 标签: 根治术后 肝转移 结肠癌 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钡灌肠造影
  • 简介:射野方向观视是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重要的射野设计工具.为增强其效果,现通过图像融合,将轮廓线构建的三维表面图像融入到DRR中.其中DRR由光线跟踪生成,三维表面由OpenGL库生成.结果表明,能有效突出射野方向观视中的感兴趣部位.

  • 标签: 治疗计划系统 射野方向观视 数字重建放射图像 OPENGL 图像融合
  • 简介:对杂化型辅助系统进行临床评价旨在了解其安全和代谢功能.此辅助系统使用500g猪肝细胞另加富集的肝细胞进行共同培养.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使最初细胞的三维组织重组达到充分氧合,以使细胞功能达到长期分化.此系统可不必冷冻保存.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其安全和有效之后,由德国卫生权威机构和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了以下人体研究.被列为高危状态的A例暴发性衰患者经此种杂化人工辅助成功地过渡到肝脏移植.

  • 标签: 人工肝系统 辅助系统 杂化 安全性 临床评价 冷冻保存
  • 简介:据SchwartzRE2012年1月30日(ProcNatlAcadSciUSA,2012Jan30.)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洛克菲勒大学和威斯康星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身体组织制造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产生样细胞(1iver-likecell),该样细胞能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 标签: 肝样细胞 感染 HCV Schwartz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用人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妊娠期急性脂肪的治疗作用。方法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患者,均为初产妇,单胎,平均年龄28岁。采用人工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1例死亡。结论人工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简介:据JohnsonBN2015年9月18日(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2015.doi:10.1002/adfm.2015017.)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3D打印技术或许有助于神经系统修复。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着医学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其中神经元的损伤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如果要治疗这些疾病,如何修复受损神经元就成为了摆在科学家面前的头号难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有效方法来促使受损神经元再生。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证实了这一想法。利用3D扫描获得了小鼠坐骨神经的轮廓,然后再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出了一个内含能够促进神经元再生化学成分的硅酮类支架。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元损伤 神经元再生 明尼苏达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支架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血液净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进行人工血液净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90例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63例,女性27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7.7岁。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5组,即1-7d组、8-14d组、15-21d组、22-28d组、大于28d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留置1-7d组46例患者,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率为23.9%;8-14d组56例患者,不良反应19例,不良反应率为33.9%;15-21d组25例患者,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率为44.0%;22-28d组41例患者,不良反应18例,不良反应率为43.9%;大于28d组22例患者,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率为54.5%。渗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血液净化治疗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留置时间相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呈增加趋势,留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4d,是否延长留置时间取决于临床工作中患者实际情况。渗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留置时间无关。

  • 标签: 人工肝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时间 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