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口腔黏膜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6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4)。观察组外用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喷人口腔黏膜表面,每次放疗治疗前后15min各喷一次,至放疗疗程结束。对照组放疗治疗前后15min用朵贝氏液漱口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口腔黏膜反应出现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因肽喷剂可预防和减轻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

  • 标签: 金因肽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射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放疗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反应时的照射剂量、时间及张口困难的程度。结果放疗结束后观察组在口腔黏膜反应、张口困难、感染、疼痛反应方面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阶段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鼻咽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反应 阶段干预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99-02
  • 简介:摘要放射口腔黏膜炎(RIOM)是头颈癌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RIOM不仅显著影响患者口腔功能,还影响近远期生活质量,重者可降低肿瘤控制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期。关于放射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合近年来关于RIOM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RIO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反应的早期预防与护理干预价值。 方法: 收治鼻咽癌患者 60 例,分为一般护理组(对照组)、早期预防组(研究组),各 30 例,比较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经对比研究,研究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早期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鼻咽癌患者减少放射口腔黏膜反应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 口腔黏膜反应 早期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溃疡防护剂用于防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放射口腔黏膜反应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放疗后出现1级口腔黏膜炎的56例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28例。参考组应用碳酸氢钠盐水漱口,试验组应用口腔溃疡防护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均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腔溃疡防护剂可显著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标签: 口腔溃疡防护剂 鼻咽癌 口腔黏膜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阶段护理干预对放射口腔黏膜反应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一年时间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阶段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口腔粘膜炎性反应发展程度与口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粘膜炎性反应发展程度好于常规组,口腔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阶段护理干预对放射口腔黏膜有保护作用,降低口腔粘膜炎性反应发展程度,较少口腔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阶段性护理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西医常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复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防治同期放化疗鼻咽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RTOM)有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至10月四川省肿瘤医院100例鼻咽癌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常规组,每组50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Ⅲ级RTOM发生率,次要终点是RTOM严重程度、营养不良风险以及安全。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常规组Ⅲ级RTOM发生率分别为18%和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07,P=0.003)。与中西医结合组相比,西医常规组的RTOM严重程度等级显著更高(OR=3.269,95%CI:1.627~6.567,P<0.001),且营养不良风险更高(OR=3.021,95%CI:1.786~5.109,P<0.001)。中西医结合组较西医常规组降低了放疗/化疗所致的口干发生率(48.97%和72.00%,χ2=5.493,P=0.019)、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2.24%和30.00%,χ2=4.668,P=0.031)。与中药复方相关轻/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2/49),未观察到与其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西医常规方案相比,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更有效防治RTOM,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中医药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鼻咽癌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制订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健康照护规范,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获得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形成头颈部肿瘤患者口腔健康行为护理建议,制定放射口腔黏膜口腔健康行为照护方案、流程、宣教手册及视频等。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头颈部放疗的23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7—8月入院的10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9—12月入院的133例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放射口腔黏膜炎照护方案实施照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放射口腔黏膜炎第2、3周发生情况,第1~3周口腔黏膜炎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口腔健康行为护理方案可降低放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减轻放疗反应,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口腔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健康行为 循证实践 照护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配漱口液治疗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以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在本科放疗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开始每天于放疗前和进食前后预防性地含漱自配漱口液,直至放疗结束后10d。另选同期鼻咽癌放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控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于放疗前及进食前后以氧化电位水漱口,必要时行雾化吸入。监测两组放疗期间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记录患者进食情况,口腔黏膜变化,吞咽疼痛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等。最后比较两组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结果放疗至30Gy时,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60Gy及放疗结束后10d,实验组3~4级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唾液分泌量及唾液pH值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也较对照组轻。结论自配漱口液有消炎、止痛、减轻水肿等作用,可用于综合防治放射口腔黏膜反应,为患者完成放疗创造条件。

  • 标签: 头颈肿瘤 放射疗法 口腔黏膜 辐射损伤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的防治及护理。方法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预防及放疗后致口腔黏膜炎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积极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口腔黏膜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使放疗能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放射口腔黏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谷氨酰胺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患者60例,属于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所接诊病例,按照双盲法分组的方式,取其中30例,按照常规方式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治疗时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谷氨酰胺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以SF-36量表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组在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精力五个维度评分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谷氨酰胺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治疗中一般以放射治疗为主,但因放疗治疗时会对口腔黏膜产生电离辐射,并可能引起放射口腔黏膜炎,容易进一步加剧对患者身体的损害。目前,对于鼻咽癌放疗患者,应重视对放射口腔黏膜炎的防治,尤其应加强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中便重点探析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对策。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鼻咽癌放疗致放射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降低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缓解放射口腔黏膜炎的不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查阅参考20篇近3-5年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临床疗效较好的护理方法,如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药物含漱、雾化镇痛、低温疗法以及其他新技术。结果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护理措施主要有药物含漱和雾化吸入,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的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分析多种现有的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以发展创新更完善、更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配合度,加快康复进程。

  • 标签: 鼻咽癌 口腔黏膜炎 放射性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放射口腔黏膜炎治疗中清热解毒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来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因放射所导致的急性口腔黏膜炎患者,共有90人,按照统计学方法来开展分组并应用相应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方法的为对照组,采用清热解毒法的为研究所,然后从治疗有效率、唾液腺损伤情况、口腔pH值、疼痛程度等几方面来对比两种模式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唾液腺损伤I度和IV人数有11人和5人,口腔pH(5.89±0.33)、VAS评分(1.53±0.22),口腔炎缓解时间为(6.79±1.67)d;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I度和IV人数有6人和10人,口腔pH(6.57±0.28)、VAS评分(3.85±0.54),口腔炎缓解时间为(10.58±2.18)d,前一组的指标优势明显,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的有效和适用非常强,能够加快急性放射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恢复速度,保护唾液腺功能,提升口腔免疫能力,降低疼痛程度,推广应用价值极大。

  • 标签: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清热解毒法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内科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84例行接受鼻咽癌放疗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前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和焦虑情况。 结果:对照组黏膜反应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 P< 0.05),同时焦虑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讨论:前瞻护理干预可显著防治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减轻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鼻咽癌 口腔黏膜反应
  • 简介:摘要放射口腔黏膜炎(ROM)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ROM会引起患者口腔疼痛、进食困难、营养不良,甚至导致治疗中断。近年来,口腔微生物在ROM中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故针对ROM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微生物在ROM中的研究进展、机制通路和益生菌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微生物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行护理干预,其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7~2017.6期间入我院行鼻咽癌放疗的87例患者,按主诊医生分管病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给予护理干预),评估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统计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比较两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其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放疗 护理干预 鼻咽癌 黏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放射口腔黏膜损伤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中抽选出60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鼻咽癌患者采取口腔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放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在护理后,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损伤分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口腔黏膜损伤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低剂量氦氖激光对口腔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疗效及安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放射口腔粘膜炎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予以口腔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剂量氦氖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较安全。结论 低剂量氦氖激光治疗放射口腔黏膜炎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剂量氦氖激光 口腔癌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