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改良宫颈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随机抽选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MacDonald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改良Shirodkar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中出血量明星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中,改良Shirodkar手术的治疗效果更明显,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阴式改良宫颈环扎术 妊娠期 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改良宫颈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妊娠期妇女共计18例(其中改良Shirodkar9例,改良Mcdonald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改良Shirodkar平均延长孕周14.7周,6例顺娩(5例孕足月,1例早产系孕35周+1胎膜早破);3例剖宫产(2例孕足月择期剖宫产,其中1例为双胎,1例为前次剖宫产,1例孕32周+1胎膜早破因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新生儿因感染预后不良),抱婴回家率为88.9%。改良Mcdonald平均延长孕周11.5周,5例顺产(3例孕足月顺产,1例孕35周+3胎膜早破早产,1例31周胎膜早破早产);3例孕足月剖宫产(其中1例为二次剖宫产,1例为双胎妊娠,1例因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剖宫产);1例发生感染性流产,抱婴回家率为88.9%。结论根据宫颈管的长短选择不同的改良可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且改良简单,易操作,对孕妇的损伤小,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功能不全 环扎术,宫颈 妊娠 足月分娩 婴儿,新生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孕妇15例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A组,行改良宫颈,术后联合应用唯阴康预防感染。回顾性病例10例,作为研究组B组,采用传统宫颈,2组患者年龄、产次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比较手术成功率、术后感染率均有明显差异,结果改良宫颈扎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成功率高,可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 标签: 宫颈机能不全 改良宫颈环扎术 联合应用唯阴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宫颈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随机分配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总例数为31例,该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总例数为32例,该组患者采用改良宫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及手术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中出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及手术时间比对照组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将改良宫颈应用于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中,不仅能有效减少中的出血量,还能缩短手术的时间,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 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宫颈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96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 n=48)患者采取传统宫颈,观察组( n=48)患者采取改良宫颈,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红细胞悬液量、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采用改良宫颈诊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可显著降低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 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出血 效果
  • 作者: 张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在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良式宫颈环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42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21例患者作为一组,参照组患者实行我院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手术时间、输红细胞悬液、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输红细胞悬液、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与感染现象,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应用在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中存在更确切的疗效,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积极探讨了宫颈治疗失败可能存在的的原因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以期为相关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案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宫颈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观察组采用改良宫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输红细胞悬液量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红细胞悬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子宫腔积血等并发症状。结论运用改良宫颈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现象,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前置胎盘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 出血 子宫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宫颈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首要手术干预途径。宫颈的顺利进行及并发症的减少,使患者增强治愈疾病的勇气,并尝到做母亲的喜悦和快乐。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术后护理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颈用于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改良式子宫颈的2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单胎与双胎妊娠、择期与应急、不同手术孕周、自然受孕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ET)者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妊娠延长时间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225例孕妇的手术孕周为14周~24周+5,中位分娩孕周为38周+2(35周+5~39周+3),妊娠时间延长(20.3±5.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 065±735)g;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2.9%(209/225),流产率为7.1%(16/225);活产儿足月产率为73.7%(154/209),早产率为26.3%(55/209);所有孕妇均无中并发症发生。225例孕妇中,单胎妊娠202例(89.8%,202/225),双胎妊娠23例(10.2%,23/225);行择期子宫颈201例(89.3%,201/225),行应急子宫颈24例(10.7%,24/225);手术孕周为18周前共190例(84.4%,190/225),18周及以后共35例(15.6%,35/225);自然受孕者176例(78.2%,176/225),IVF-ET助孕者49例(21.8%,49/225)。单胎、双胎妊娠孕妇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妊娠孕妇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延长时间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孕妇(P均<0.05)。择期与应急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孕妇的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应急者(P<0.05)。不同手术孕周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周及以前手术者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18周及以后手术者(P<0.05)。IVF-ET受孕者的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者(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颈能有效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作为子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手术选择。

  • 标签: 宫颈功能不全 环扎术,宫颈 治疗结果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妇产科20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的患者。宫颈在孕15~23周实施,术前、术后辅助保胎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行预防性宫颈18例,补救性宫颈2例。其结局为1例晚期流产;2例34周前早产,其中1例为孕33+4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900g,另1例为孕32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750g,均存活良好;另外17例均于34周后分娩,新生儿均存活良好。20例患者均无胎膜早破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宫颈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预防反复晚期流产和早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流产 早产 宫颈机能不全 流产 治疗 宫颈环扎术 保守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宫颈治疗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4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均出现子宫下段出血。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腔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宫颈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和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宫颈治疗,止血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前置胎盘 下段出血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紧急宫颈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紧急宫颈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情况,根据不同分娩孕周分为A组(分娩孕周≥32周)、B组(分娩孕周<32周),比较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口开大、支原体感染、孕周、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最终入组例数48例,A组28例,年龄(32.11±3.54)岁、孕次2.00(1.00,3.00)次、流产次数1(0,3)次,B组20例,年龄(32.15±4.17)岁、孕次2.00(1.00,3.00)次、流产次数0(0,2)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宫口开大情况0.0(0.0,0.8)cm,小于B组[2.0(1.0,4.0)cm],A组缝孕周为(22.88±1.84)周,大于B组(21.00±2.66)周,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7/28),低于B组的55.0%(11/2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支原体感染情况、术前及术后第2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口开大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紧急宫颈预后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紧急宫颈环扎 预后因素 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运用择期宫颈与紧急宫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6例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择期宫颈治疗)和对照组(紧急宫颈治疗)各53人。比较两组患者孕周延长时间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存在较长的孕周延长时间,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P<0.05)。结论相比于紧急宫颈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运用择期宫颈治疗后,能够有效延长孕周时间,使新生儿预后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其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 标签: 择期宫颈环扎术 紧急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经阴道宫颈对比,评估腹腔镜下宫颈治疗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妇产科2019年1月至12月完成手术的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共65例,其中腹腔镜下宫颈32例[治疗组,年龄(28.75±3.94)岁]、经阴道宫颈33例[对照组,年龄(30.97±5.55)岁]。对比两组中情况及术后妊娠结局、有无宫颈裂伤等各项指标,评估两种的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完成,中均未发生误伤宫旁血管引起大出血、肠道损伤、膀胱损伤、麻醉意外、宫颈断裂等手术并发症,两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7.03±1.33)d比(7.67±0.74)d](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死胎、早产及宫颈裂伤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10/33比2/32,10/33比0/3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带断裂、移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足月产率、新生儿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32比23/33,(9.87±0.34)分比(9.57±0.58)分](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对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与传统的经阴道宫颈比较,手术成功率高,能显著延长妊娠周数,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宫颈撕裂发生率,达到研究预期目标,取得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 宫颈机能不全 腹腔镜 宫颈环扎术
  • 简介: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反复晚期流产、早产,其治疗方法是:于妊娠14~18周行宫颈内口[1].对围者表现的焦虑、恐惧、流/早产先兆、便秘、感染等最常见的问题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解决了问题,减轻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孕周,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 标签: 宫颈环扎 围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