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意法半导体(ST)推出新一代STLINK-V3探针,适用于STM8和STM32微控制器的编程和调试,该版本产品可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和效率。STLINK-V3支持大容量存储,配备多路桥功能的虚拟COM端口。

  • 标签: 微控制器 探针 调试 意法半导体 STM32 大容量存储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约88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肝癌的致死率排第二,国际肝癌发病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如何精确的识别肿瘤边界是医学领域的挑战性问题。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此临床问题,以及该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的优异性,本研究构建一种肝癌靶向的新型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近红外纳米探针,可以特异性识别肝癌细胞,并且可以利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达到精确的识别肿瘤边界的目的。

  • 标签: 纳米探针肝癌近红外荧光成像
  • 简介:利用Suzuki反应制备得到三苯胺三吡啶(TPPA),通过季铵盐成盐反应制备得到超分子荧光探针(TPPA-DBB).通过核磁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动态光散射测试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表现出很好的聚集诱导荧光性质(AIE)和长斯托克位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PPA-DBB超分子荧光探针是一种与DNA强力结合的荧光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聚集诱导荧光 三苯胺 细胞成像 超分子
  • 简介:牙周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依赖规范化的牙周检查,在诸多的牙周检查中牙周探诊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牙周探诊不仅可以探测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水平,还可以探查袋内是否有牙石、是否出现根分叉病变等情况。文章就目前牙周探针及探诊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做一介绍,以期牙周探诊技术在临床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牙周病 牙周探诊 牙周探针 牙石探针 根分叉探针 Florida探针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风机被更多的领域应用,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自然是对风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其技术创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在其相关企业的发展中,其采用的压缩机还是传统的,而且对其研究也不够深入,这样很难满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所以五孔探针技术在压缩机中的应用越来越被重视。关键词测量系统;五孔探针;智能化;工程实用

  • 标签:
  • 简介:文章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分析技术、显微镜下鉴定技术和单矿物分离技术,对天水六丈山铷矿中铷、锂、铌及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铷有60%赋存在钾长石中,40%在黑云母中,在钠长石中含量很低;锂有85%赋存在黑云母中,15%在长石中;铌、钽主要赋存在独立矿物锰铌铁矿中.

  • 标签: 电子探针 显微镜 单矿物分离 铷矿 六丈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应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对Leprdb/+小鼠子代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提取228例Leprdb/+小鼠子代鼠尾DNA,针对Lepr基因的突变位点(rs1801133)设计1对PCR引物和2条TaqMan探针。设定条件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用SDS软件对SNP位点进行分型。通过2月龄动物的肥胖表现型验证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用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28份样本进行检测,其中GG基因型64份,基因型频率为0.1929;GT基因型123份,基因型频率为0.5395;TT基因型41份基因型频率为0.2807。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型结果与通过肥胖表现型分型结果比较,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99.47%。结论应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实现对Leprdb/+小鼠子代基因位点的早期分型检测,方法简便,高效。

  • 标签: TAQMAN探针 Leprdb/+小鼠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型探针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泪小管断裂患者33例,随访12月,观察疗效。结果23例治愈(占69.69%),6例好转(占18.18%),4例无效(占12.12%)。结论使用改进型探针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提高了手术效率,避开了手术难点,是一种可行了手术方法。

  • 标签: 硬膜外麻醉导管 改进型探针 泪小管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加超声引导下探针探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嘱咐患者适当充盈膀胱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经腹超声进行纵切、横切和斜切,从多方位扫查观察子宫及双侧附件区,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形态、肌层和内膜回声,双侧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并测量内膜厚度,仔细观察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同时外阴常规消毒后,上窥器,探针经窥器缓慢进入患者宫腔内,观察结果。结果8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例中,其声像图特征70例表现为宫腔内及宫颈管内实性高强回声结节,边界清,回声均匀。4例表现为混合性不均匀回声,曾误诊为子宫内膜囊性增生,6例为中等回声,息肉肉眼呈淡红色,其形态为条形、水滴状或椭圆形,可单发,也可多发,息肉大小不一等。结论经腹超声加超声引导下探针探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加超声引导 探针探查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琢B-晶状体蛋白。结果:最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ELISA法检测样本琢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特异探针技术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分析胚胎停止发育(以下简称胚胎停育)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探讨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导致胚胎停育与胎儿性别、患者年龄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24例临床诊断为胚胎停育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与胎儿性别及患者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24例胚胎停育患者中,检出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共68例(20.99%),其中常染色体三体33例(13-三体12例、18-三体6例、21-三体15例),常染色体缺失3例(13-单体1例、21-单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2例(45-XO15例、47-XXY13例、47-XXX1例、47-XYY3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组间的胎儿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绒毛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平均年龄(32±6)岁]、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平均年龄(34±7)岁]、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平均年龄(28±6)岁]3组患者的年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A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用于检测胚胎停育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胚胎停育与胎儿的性别无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胚胎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的孕妇年龄大于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组。

  • 标签: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胚胎停止发育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