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过这么多年的司法实践,我国现行《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及最高院有关的司法解释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已经很具体细致了,而且在惩罚过错方、保护无过错方这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方面的立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虽然即将施行的《民法典》对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了修补,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仍然可能存在适用主体范围有限、举证困难、赔偿数额较低等问题。

  • 标签: 离婚损害赔偿 法律缺陷 解决办法
  • 简介:摘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无人驾驶汽车。理论上来说无人驾驶汽车更加环保、更加安全,但当无人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主体如何认定以及责任归责原则如何适用, 在法律层面还都存在很大的空白。本小组以初步判定无人驾驶汽车负主要责的交通事故中责任主体为目的,通过调查各国无人驾驶汽车事故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剖析典型案例的方法对目前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鉴于目前并无系统完整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判定,本小组经过查阅借鉴现有交通法律和所了解到的技术知识,经过讨论对此问题初步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 标签: 无人驾驶 交通事故 赔偿 责任主体
  • 简介:摘要:国家、地方政府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生态保护制度的具体实践。《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虽然是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制度实践,但无法在依法治国背景下逻辑自洽地供济于环境法治。从依法治国方略、诉讼制度的立法原则等因素考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律化是中国环境法治的必然趋势,其重点应从权利主体、赔偿范围、公众参与、诉讼衔接等方面展开。

  • 标签: 环境保护制度 政策法律化 环境法治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目前尚无对其临床疗效的统一评价标准。近年来,除了传统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在VCI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引起关注。文章就改善VCI认知症状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及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近10年来,社会神经科学快速发展,其将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融为一体,并且提出了社会认知的概念。临床研究表明,卒中后易出现社会认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康复和生活质量。文章就卒中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概念、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价、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提高神经科医生对卒中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认识,积极预防卒中后社会认知损害的发生并予以相应的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社会知觉 社会行为 心智理论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闹”事件屡禁不止,情节不断恶化,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各界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医闹”入刑。刑法修正案(九)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收集“医闹”行为扰乱医疗秩序的刑法调整范围。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医闹”行为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刑法与犯罪的边界模糊,对情节的认识不一致,量刑标准,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多争议。医闹混乱频繁发生,医务人员严重受伤和死亡使得“医闹”入刑成为必然。刑法修正案草案(九)旨在将“医闹”纳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中。但是,这种犯罪不能涵盖“医闹”行为的所有主观和客观方面。建议刑法应当分别制定“聚众扰乱医疗秩序罪”,并在此罪中设转化犯。另外完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形成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医闹行为”的有关刑法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 标签: 医闹行为 刑法规制 医疗秩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电焊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方法,以参加体检的电焊作业人员46人92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不接触电焊的其他工人45人90眼作为对照组,对其眼部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以结膜炎(50.00%,46/92)、角膜知觉减退(33.70%,31/92)、黄斑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阳性(27.17%,25/92)较高;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工龄≥10年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工龄<10年作业人员(P<0. 05)。观察组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的部位依次为前囊膜(56.25%,9/16)、后囊膜(37.50%,6/16)和赤道部(6.25%,1/16);黄斑改变OCT图像依次表现为黄斑区的视细胞内外节连接部分(IS/OS)局部微小缺损或断裂(100%,25/25)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局部微小断裂或缺损(52%,13/25)。结论电焊弧光能引起作业人员结膜炎、角膜知觉减退等眼部多种损害,应重视角膜知觉及OCT检查,便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视网膜 晶状体 电焊 作业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脏器损害是目前严重烧伤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直接阻碍严重烧伤患者治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有效防治休克减轻脏器缺血缺氧损害、加强吸入性损伤处理防治呼吸衰竭、加强感染防治和免疫调理防止炎症反应失控、积极处理烧伤创面防治创面脓毒症、加强器官功能扶持和营养支持调理高代谢、加强基础与转化研究力求精准施策等方面介绍对严重烧伤脏器损害综合防治的思考,供读者参考。

  • 标签: 烧伤 脏器损害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眼表长期暴露于外界光线下,各种眼表光损伤疾病临床常见。以紫外线为主的短波长不可见光可以导致急性光化学角膜炎、翼状胬肉、圆锥角膜等疾病;以蓝光为代表的可见光引起的最常见眼表损伤为干眼,与电子照明和视频终端使用密切相关。光损伤引起眼表组织细胞水肿、新生血管生成以及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主要机制与炎症、凋亡、氧化应激等相关。(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96-201)

  • 标签: 眼表 光损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银行贷款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不动产抵押也越来越成为银行在贷款时的重要担保方式。当然,银行要提前调查不动产的安全性以及真实性,这不仅关系到银行所贷资产的质量,也关系到银行的下一步运转和发展。想要提高不动产抵押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不动产审查,而审查是有严格的标准需要遵循的。所以,本文首先阐述不动产审查应该遵循的标准,然后分析当下不动产登记有哪些错误形式及主要负责人,最后分析登记机关与第三人有共同过错时的认定和承担责任

  • 标签: 不动产 登记审查 赔偿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法律并未对交通肇事案件中身份不明被害人死亡赔偿诉讼作出明确规定,尤其是谁主张、怎么赔、谁保管这三个问题在全国一直未作出统一规定,而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同主体作为诉讼原告代为维权,不同法院也出现了不同的裁判结果。虽然交通肇事被害人死亡后无法查清身份,但作为民法上的自然人,他们同样依法享有相关民事权利。因此,身份不明被害人死亡也应得到法律公平、及时的救济,但需要统一的法律法规规定,明确身份不明被害人死亡赔偿诉讼制度。

  • 标签: 交通肇事 身份不明被害人 死亡赔偿诉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开展预防及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发布的有关ICU后认知损害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及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标准(AHRQ)针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确定合并效应值的可靠性;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文献发表偏倚;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包括2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1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项横断面研究;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32篇;涵盖13个国家,成功随访ICU幸存者102 504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1项队列研究NOS评分为6~9分,1项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9分,2项RCT质量等级为B级;根据AHRQ标准,1项横断面研究设计科学严谨,质量较高。35项研究报告ICU后认知损害总体发生率为2.47%~66.07%;多次随访者选取首次调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发生率为38.44%〔95%可信区间(95%CI)为29.32~47.55〕;逐一剔除每项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结果变化不大,说明结果可靠。将纳入文献分别按照不同评价方式、不同患者类型、不同随访时间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神经心理测验评价ICU后认知损害的合并发生率为31.42%(95%CI为21.82~41.02),使用问卷或量表评价的合并发生率为38.75%(95%CI为29.54~47.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ICU患者ICU后认知损害合并发生率为43.42%(95%CI为30.88~55.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合并发生率为34.40%(95%CI为23.02~45.79),老年ICU患者合并发生率为12.93%(95%CI为8.48~17.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内、1~4年、5年及以上ICU后认知损害合并发生率分别为43.30%(95%CI为29.47~57.13)、34.21%(95%CI为26.70~41.72)、20.22%(95%CI为4.89~35.5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显示各研究分布不对称,Egger检验结果也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P<0.05);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剪补前后ICU后认知损害发生率差异较大,提示发表偏倚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论ICU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时间较长;由于纳入文献中ICU后认知损害的诊断方法和随访时间差异较大,有待开展评价标准一致、设计严谨的原始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重症监护 认知损害 ICU后综合征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