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输血具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其中尤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严重.对库血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抽检,将有助于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减少医患纠纷.因此,笔者随机抽检了1998~2000年间900份库血的HBV、-HCV、-HⅣ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900份血标本均来源于经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合格,用于临床输注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 标签: 库血 抗-HIV HBV 抗-HCV 输血 抽检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LISA(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HIV检测方法,了解近三年来皮肤性病门诊HIV感染人群的分布。方法采用分别ELISA(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渗滤法两种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4251例患者进行-HIV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并对抗-HIV确认阳性的29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9例-HIV确证阳性的患者,ELISA法检测结果示31例阳性,2例假阳性,渗滤法检测结果示30例阳性,1例假阳性;门诊HIV阳性率为0.68%,2008-2010年阳性率分别为0.61%、0.67%、0.75%,三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9例患者中多数都伴有其他性病,伴发率占55.2%。结论两种方法对抗-HIV的检测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互为补充,提高抗-HIV检测的可靠性;而HIV感染率近三年来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并且经性传播的比例也逐渐增多,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 标签: ELISA HIV 检测
  • 简介:HIV疾病是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将其作为工厂来产生病毒自身新的拷贝。药物治疗采用不同制剂的组合,作用于病毒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图1)。目前,在英国得到批准的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下列四类。

  • 标签: 药物治疗 药理学 爱滋病病毒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HIV-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HCV、-HIV-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HCV以及-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 标签: HCV HIV TP HBsAg 血液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前采用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 -HCV -HIV -TP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申请或需输血的 2026例患者为对象,输血前均行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 -HCV、 -HIV -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HBsAg、 -HCV、 -TP、 -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1.15%、 0.99%,、 1.09%和 0.10%;男性患者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 12.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 9.5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 -HCV、 -TP、 -HIV等的检出率上,男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各种传染病在输血前均有所发生,输血前对患者的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早诊断,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治疗,也可有效避免感染及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强化应用。

  • 标签: ELISA法 HBsAg 抗 -HCV 抗 -HIV 抗 -T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大于一年的30例艾滋病患者的耐药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名HIV感染者中发现16人耐药,耐药发生率为53.33%。HIV病毒的耐药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降低病毒耐药性发生概率,提升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分析HIV病毒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提高该我国HIV的治疗效果,降低HIV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耐药性 HIV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大多HIV初筛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定性检测,当检测标本的吸光度值大于试剂盒设定的临界值时为阳性,反之为阴性。对于强阳性和明显阴性的标本几乎不会错检,但是在检测临界值附近的弱显色反应的标本时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ELISA法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部分影响因素会导致出现假阳性;同时也要慎重低于临界值的阴性若显色反应标本,即假阴性反应,以免阳性标本漏检。为此对ELISA测定-HIV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率和可能导致假阳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人类免疫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检测 -HIV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站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的 124例献血者检测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间接法试剂盒原价心法试剂两种模式进行检测,并将两种模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套检测模式的统计分析, X27.53, X20.01=6.63, P<0.01,差异有显著性。模式 1中“间接法”与“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X2=4.27, X20.05=3.84, P<0.05。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在血站检测 -HIV病毒中效果较高,且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在防止血液浪费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HIV 初检试剂 间接法 双抗原夹心法
  • 简介: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检测过程从监控到结果的判读和报告的发放均应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质量 输血安全 抗-HIV初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规范HCV治疗,了解在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基础上进行HCV治疗的疗效。方法经国家HIV确认实验室确诊为HIV感染同时HCV-RNA阳性患者3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进行HAART治疗的同时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及利巴韦林胶囊进行HCV治疗,B组单纯给予HAART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B组HAART治疗疗效稳定,A组患者HCV早期病毒应答(EVR)率为6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33%。结论在HAART治疗基础上进行HCV治疗并不影响HAART疗效;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HCV治疗的疗效可;在未获得SVR的患者中,HCV治疗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 标签: HIV HCV 合并感染 治疗
  • 简介:由于AIDS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故检测HIV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测项目.根据和要求,初筛试验室检出的HIV(1+2)抗体阳性标本,应送确证试验室确证.笔者2000年应用ELISA法检测28744人份标本的-HIV(1+2),并与确证试验室反馈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HIV ELISA
  • 简介:一、背景据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4000万.由于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目前的研究显示,约有1/4~1/3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1],据此估计,全球约有近1000万的HIV/HCV合并感染者.

  • 标签: HIV/HCV 抗HCV 感染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HCV) HIV感染者 HCV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雅安市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HCV、梅毒、-HIV的感染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HCV、梅毒、-HIV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2007-2009年HBsAg淘汰呈递减趋势;-HCV淘汰呈递减趋势;梅毒淘汰2007—2008呈递增趋势,2008-2009递减趋势有的增加;-HIV初筛阳性和确诊阳性均呈递增趋势。结论:雅安市2007—2009年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HCV、梅毒、-HIV的感染率有的递增,有的降低,但均在较低的范围内。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HBSAG 抗HCV 抗T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血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3600例,输血前所选患者均接受血HBsAg、HCV、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00例患者中,血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512例、HC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31例、HI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4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126例,这些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主要分布在肝胆病科,脾胃病科次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 血HBsAg 抗HCV 抗HIV 梅毒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免疫检验在HIV检测中的结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120例需行HIV检测的患者,并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ELISA检测法)、B组(HIV核酸定量检测法)和C组(金免疫层析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准确性和灵敏性及特异性均显著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ELISA检测法 HIV核酸定量检测法 金免疫层析试验法 抗HIV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免疫检验方式在 HIV检测临床中的结果。方法:随机选取 55例在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于我血站的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均分别利用金免疫层析法(对照组)、 ELISA检测法(试验组)施行检测,其中 40例 HIV抗体呈阳性患者、 15例 HIV抗体呈阴性患者,对比 2种检测法的可靠程度。结果:施行金免疫层析法的患者 HIV抗体的敏感程度( 87.50%VS97.50%)、特异程度 (80.00%VS93.33%)和准确率 (90.91%VS96.36%)均明显更低,且金免疫层析法与试验组 ELISA检测法 2种检测方法对比组间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金免疫层析试验法相比, ELISA检测法在艾滋病患者检测 HIV抗体临床中的敏感度和精准度相对较高,同时便于操作,值得在 HIV检测临床中大幅推广。

  • 标签: 金免疫层析试验 ELISA检测法 抗 HIV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寻找能够防止-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的最佳检测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血站主动献血的5名A型血志愿者,均是首次献血。以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对其-HIV的阳性高值血液标本、倍比稀释以后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同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较之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来说,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在HOOK效应方面相对明显,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为了控制-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建议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以防HOOK效应出现后使强阳性的标本出现漏检等情况。

  • 标签: 抗-HIV 酶联免疫 检测 HOOK效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街头无偿献血员中HIV感染的状况,杜绝高危人群献血,降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方法统计6年来本市街头献血员的血样标本80244份,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国产试剂,应用ELISA法对同一批献血员进行-HIV筛检,初筛、复试-HIV阳性样本报送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确证。结果报送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阳性反应性血样,有10名献血者被确证为HIV感染者。6年中平均感染率为0.0125%。结论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在街头无偿献血队伍中出现。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采供血机构必须加强献血者HIV检测,并大力发展低危固定献血者队伍,杜绝HIV经血液传播。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