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损害。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与40例青年患者做对比分析,分析两组在损害情况上差异。结果在抗结核药物损害发生率上,老年组为32.5%,青年组为17.5%,p<0.05;在损伤发生时间上,老年组快与青年组,p<0.05;损害恢复时间上,老年组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使用中需要严密做好损害情况监测,及时做干预来提升肝功能恢复。

  • 标签: 老年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损害的机制及临床表现。方法通过对1例抗结核药物损害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药物损害患者病因、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在护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监护,患者抗结核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结论通过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减少损害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损害的门诊护理.方法针对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居家治疗的特点,进行患者及家属结核病防治知识系统性整体教育、药物损害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家庭护理,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结果382例结核药物损患者,除6例入院,1例转院,其余均在门诊接受治疗.结论药物损害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和合理的护理,能减轻患者药物损害程度,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害 门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损害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抗结核药物治疗的50例肺结核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了抗结核药物损害情况,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损害和不同慢性肝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慢性肝病和抗结核药物损害关联性,存在基础性慢性肝病的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发生药物损伤概率高于不存在基础性慢性肝病的患者,P<0.05。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害概率高于合并其他慢性肝病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临床在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抗结核药物损伤,尤其是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出现异常停止服用药物,避免对于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损害的疗效。方法将抗结核药物损害患者15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每日1次,为3周。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83.7%和对照组为80.8%,(P>0.05),而在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上治疗组76%优于对照组6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损害是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肺结核 肝损害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抗结核药物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n=60)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9.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损害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复方甘草酸苷 药物治疗 疗效分析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52个肺结核病人中出现药物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120例抗结核治疗未同时加保药物的患者发生损害19例(15.83﹪)。其中10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损害6例(60.0﹪),132例在抗结核同时加用保药物,发生损害4例(3.03﹪,P<0.01),其中12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损害2例(16.66﹪,P<0.01),有显著差异性,且损害的程度较前者轻,无一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损害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抗结核停药率。

  • 标签: 结核 化疗 药物性肝炎 保肝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护药对抗结核药物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8年3月—2019年12月选择120例在我院接受护药预防治疗的抗结核药物损害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照组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抗结核药物同时使用护药治疗。追踪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随访后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在随访6个月后发生转氨酶异常的发生率为55.00%,观察组随访后损害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预防性使用护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发生肝脏损害的现象,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预防性 护肝药 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损伤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损伤的11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针对不同种损害机制的损伤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的临床反应。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损伤分为超敏和中毒两种机制,表现为肝细胞型和胆管型损伤两种表现。如果可以早期明确上述原因,肝功损伤可以获得更快的好转或治愈。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药物损害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的20%到50%,引起药物损害的机制因药而异,有些药物具有直接毒性作用,由其引起的损害是可以预见的,有些药物是由于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或药物的特异质反应,这些药物仅发生在敏感的个体引起损害药物损害诊断有一定难度,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探讨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药物损害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总结丰富经验,取得满意效果,以避免药物损害的发病率增多。

  • 标签: 药物 肝损害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致肝脏损害的有效防护方式。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药物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疗程1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药物损害的发生,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损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损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其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发生药物损与其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携带、年龄、喝酒史相关。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占据43.33%(26例)。年龄>60岁的占据56.67%(34例),同时患者年龄越大发生损伤概率越高。喝酒史患者占据46.67%(28例)。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四联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损的发生概率最高,高达50.00%。结论抗结核药物均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及时发现治疗均能良好恢复。

  • 标签: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损害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诊治疗的82例抗结核药物损害患者,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41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41例实验组(接受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比较两组患者护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护总有效率为97.56%,参照组患者护总有效率为82.92%,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损害患者,可有效降低药物所致损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抗结核药物性 肝损害
  • 简介:摘 要: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损伤 (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

  • 标签:
  • 简介:联合及全程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但绝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脏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发生损害的患者中,少数人可以发生急性或亚急性坏死,危及生命。故应当重视和正确处理。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害 治疗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损伤(ATB-DIL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5 68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 342例,女2 339例,将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ATB-DILI的患者作为病例组(214例),非ATB-DILI患者作为对照组(5 4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结核病情、行为及疾病相关资料等,经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分析影响因素,据此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使用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3.8%(214/5 681)例患者发生ATB-DILI。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肺外结核(OR=1.876,P<0.001)、营养不良(OR=4.411,P<0.001)、合并基础肝病(OR=4.961,P<0.001)以及间断使用护药(OR=2.137,P=0.007)是其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程使用护药(OR=0.292,P<0.001)是其保护因素。将以上5个相关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713~0.786),敏感度0.640,特异度0.752。使用Bootstrap法内部重复抽样1 000次进行验证,平均绝对误差0.003,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拟合,预测值和实际值一致性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拟合度(χ2=3.068,P=0.381)。决策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在高风险阈值范围(0.10~0.68)时,有着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本次研究所构建的住院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损伤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能为临床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防控ATB-DILI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结核病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 影响因素 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