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母细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母细胞病例,分为成人组和儿童组,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并随访.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6个月、32.3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8%(21/26)、42.2%(35/83),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18/26)、25.3%(21/83).结论成人与儿童母细胞的好发部位、发生机制以及术后放、化疗耐受程度不同,成人母细胞的预后普遍好于儿童母细胞.

  • 标签: 成人髓母细胞瘤 儿童髓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母细胞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约占儿童脑肿瘤的30%,成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母细胞恶性程度较高,单纯手术不易完全切除;同时母细胞对放化疗多比较敏感,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然后接受放疗和化疗。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术后放化疗的方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能够在保证较好的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术后放化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母细胞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5年收治及病理确诊的母细胞的40例成年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患者,40例患者行手术全切患者占到62.5%(25/40),行大部切除患者占到22.5%(9/40),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占到15%(6/40)。经分析,复发转移和放疗方式是成人母细胞的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效果有密切关系。结论成人母细胞临床特点较为复杂,应有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肿瘤复发转移与患者预后效果存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成人 髓母细胞瘤 手术治疗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细胞的MRI特点,提高对母细胞的认识。方法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母细胞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8岁。所有病例进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与结论母细胞好发于男性儿童,好发部位在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MRI扫描T1加权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中至明显强化。MRI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母细胞多模态MRI表现,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及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成人母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1例位于右枕顶叶伴出血,7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位于蚓部-四脑室,1例多发;8例有小血管穿行。肿瘤均有囊变,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589×10-3 mm2/s;5例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5例斑片状或片絮样轻度强化。7例有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值(≥4.8)明显增高;3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周白质纤维束推移、部分断裂。结论成人母细胞多模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术前对该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母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0%,多位于第四脑室顶上的小脑蚓部,生长极为迅速,手术不易全切除.就诊时往往肿瘤巨大并有脑积水,手术风险大,治疗较困难.本文就其病因、病理、诊断与分期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用显微技术切除儿童母细胞,砬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对34例儿童细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2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5.9%,获随该列,临床治愈24例,着状改善6例,5年生存率为50%。结论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术后辅以放疗。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母细胞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母细胞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是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术中切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至少要使脑脊液循环恢复通畅。在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目前常规的做法是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手术切除的程度以及有无转移等因素将患儿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组,针对不同分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成人肾外肾母细胞(extrarenal Wilms′ tumor)很少见。发生在纵隔的肾母细胞更加罕见。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占位,肿瘤大小约14 cm×11 cm×5 cm,切面灰白、质软、分叶状,可见直径6 cm的坏死区域。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胚芽组织、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构成,可见胚胎性肾小管及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胚芽细胞弥漫强表达WT-1、CD56、PAX8;上皮成分表达WT-1、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56、PAX8,间质成分表达波形蛋白;均不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CD30、甲胎蛋白、S-100蛋白、嗜铬粒素A、突触素、甲状腺转录因子1、OCT3/4、结蛋白,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未发生断裂。

  • 标签:
  • 简介:Wilms亦称肾胚胎、肾母细胞,绝大多数发生于婴幼儿,少数成人甚至老年人亦可发生,但青春期发生本则罕见。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病例号47588。因“偏头痛”住内科行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右肾增大,疑诊右肾肿瘤。于1989年11月6日转入外科。查体:血压13.3/8.0KPa。右肾区无扣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肾胚胎瘤 肾肿瘤 右肾区 肾上极 右肾下极
  • 简介:摘要母细胞(MB)是儿童起源于小脑最常见脑肿瘤,因为脑组织仍处于发育阶段,治疗相关的致残率较高。MB可以进一步分为4个主要的分子亚型[WNT-MB,Sonic hedgehog(SHH),Groups 3和4],每一种亚型都有独特的分子特点及临床表现。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是改善儿童患者生活质量的亟需方案。面对如此挑战,我们需要对MB形成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地探索,以促进药物的研发。在MB标准治疗方案中,引入表观遗传学重组治疗,为降低MB治疗的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希望。文章介绍了母细胞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现状,并指出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细胞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母细胞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母细胞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母细胞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0月20日清晨醒来时突发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且伴有疼痛,7天后到医院检查,左眼视野完全缺损,眼底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检查合作。辅助检查:生长激素基础值11.2μg/L(男性正常值〈2.0μg/L)。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87.9μmol/24h(正常值9.6~49.5μmol/24h)。头颅MRI检查(图1)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右侧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蝶鞍及双侧筛窦内为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充填。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论儿童母细胞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5年间儿童母细胞手术患儿,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论加强术前护理,为手术充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护理,是手术能否成功重要的保障,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髓母细胞瘤 颅内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母细胞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即使采用手术、联合全脑和全脊髓放疗以及放疗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患儿的预后仍差。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对于儿童母细胞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儿童母细胞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母细胞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即使采用手术、联合全脑和全脊髓放疗以及放疗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患儿的预后仍差。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对于儿童母细胞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儿童母细胞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母细胞CT的影像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母细胞12例,均行CT检查。结果12例中,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0例,小脑半球2例。CT平扫肿瘤呈等或稍高密度,内伴斑片状低密度灶及囊性变3例,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1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增强肿瘤均匀强化3例,中等强化6例,无或轻微强化3例。12例中6例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偏移及幕上脑室扩张。结论母细胞好发于男性儿童,常见于小脑蚓部,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注药后轻至中度增强。

  • 标签: 脑肿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脊髓液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