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黄昏时听音乐是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头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 标签: 感觉 音乐 享受
  • 简介:布局寥寥数手。需要棋手对大场、厚薄、实地、攻防等多方面因素做出预判,切记不可盲目追求优势,那样反而容易误入歧途,首先维持局面的平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棋谱 点评 布局 误入歧途
  • 简介:我要告诉你一些听起来可能很奇怪的事情:植物可以看见你。植物没有眼睛,但它们却看得见。它们知道你是不是在旁边。它们可以感受到光的存在。视觉只是植物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之一。它们还有触觉和嗅觉呢。你或许会认为我在开玩笑,但这不是玩笑。我是一个研究植物的科学家。

  • 标签: 植物 科学家 视觉 嗅觉
  • 简介:穆尼尔·纳素夫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每一个人对幸福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作为教师,我的幸福则源于我是一名班主任。见证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每一个学生气质不同,秉性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的方式不同,他们或活泼开朗,或沉稳大气,或内敛深邃……面对这些不同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具有太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瞧,他脾气大,个性倔,

  • 标签: 穆尼尔 教育对象 班级工作 发过 个体特点 家庭教育
  • 简介:在一些题目的解答中,如果数形转换得好,常使题目解答得清晰.但数形转换的思路从哪里来,有的同学说:想不到.这里和同学们聊一聊在解题中的数形转换.

  • 标签: 感觉 数形转换 题目解答 同学
  • 简介:孙子出生后,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我也是当爷爷的人了。从此,小孙子成了挂在我身上的小铃铛,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领他玩耍时,教他学语时,给他讲故事时,与他做游戏时,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老小孩,仿佛回到了童年那种天真快乐的时光。孙子每天把屋里搞得乱七八糟,他奶奶故意板起脸来训斥他,这时,他总是跑到我跟前来求救,当爷爷的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 标签: 学语 出生后 家庭的幸福 震慑作用 时见
  • 简介:上海近日连着高温,让朋友圈里盛行着这样一句话:我的命是空调给的。好吧!享受着顶层的自来热水(因管道被太阳无情暴晒)的我只能在空调房里静静地码字,和妈妈们一起聊聊本期的专题《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

  • 标签: 空调房 热水 顶层
  • 简介:法官裁判案件要受到"法感觉"这一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司法直觉,"法感觉"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待决案件的审判结果。在迥异的两种审判模式之下,"法感觉"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法感觉"对法条主义审判的意义主要在于迅速准确地处理案件,节省时间和俭省信息处理费用;"法感觉"对后果主义审判的意义则在于帮助预测裁判的社会效果;另外"法感觉"对以整体性法律原则为依据的审判也适用。

  • 标签: 法感觉 司法直觉 法条主义审判 后果主义审判
  • 简介:在文化理论领域中,雷蒙德·威廉斯所提出的'感觉结构'概念有着显著而持久的影响性。它已经从其本源意义升华成为一种理论性的概念。重新评估这一概念的目的是根据它在当代批评领域用语中的最彻底的重新部署来重新审视威廉斯著作中这个术语的原初阐释。当代批评领域作为一个松散的思想组织,已经被贴上了'情感转向'的标签。这种所谓的转向标志着文化理论领域的重心明显转移,它远离了先前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共同努力朝思考抽象的、难以量化的、具现经验的情感领域发展。我的观点是这种转向可以回归到威廉斯,尤其是威廉斯的语言学思考,也许可以证明在今天重新思考文学研究领域与情感的关系是特别富有成效的。

  • 标签: 雷蒙德·威廉斯 感觉结构 情感结构
  • 简介:一天,一个侦探正走在一个大型旅馆的走廊上,突然,他听到一个女人的尖叫声:“看在上帝的分上,别开枪,约翰!”紧接着是一声枪响。

  • 标签: 推理游戏 侦探 感觉
  • 简介:实际上,选择的背后是有不同的动机的,动机在背后默默地维持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行为。如果动机互相抵触又不能同时满足,便会形成冲突,造成选择困难。早在80多年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1935)就开始研究动机冲突了。他根据趋避行为将动机冲突做了以下分类: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时被两件物品吸引的情况:它们总是各有各的优点,黑色的包包又大又便

  • 标签: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 库尔特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社会障碍
  • 简介:听课时,我多次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儿童朗读拖腔拖调,也有拿腔拿调,还有逐字匀速齐读的。这样的读书声让耳朵不舒服,听着心里不畅快,感觉读得"不像话"。言语表达时要"像话",该怎么办呢?我有个建议:读读王尚文教授的《语感论》。早在1993年,王尚文先生就出版了《语感论》第一版,2006年是修订的第三版。

  • 标签: 语感培养 王尚文 言语表达 读书声 丛林中 语音变化
  • 简介:围棋的理念与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从古至今,不断探索的后来者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将围棋一步步发展至今天的模样。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一些理念历久弥新,已经成为常识般的存在。当然,若干年后所谓常识也可能被打破,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

  • 标签: 围棋 棋局 棋艺 下棋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 标签: 芝加哥大学 伪装 学生 教授 名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训练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基础上,行感觉统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智力状态康复水平(IQ、DQ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IQ和DQ评分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训练组患儿的IQ和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IQ和DQ评分,改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小儿脑瘫 康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自闭症儿童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接收的自闭症患儿122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61例,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观察组患儿61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34例,一般27例,无效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显效20例,一般35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2%,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锻炼患儿的社交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自闭症 感觉统合训练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86-01
  • 简介:音乐教师的使命是以音乐育人,提高个人的审美素质。目前,我们的音乐课是通过音乐进行思想教育,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学生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上,教师对教学课件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很少甚至没有哪个音乐教师通过亲身教学演示来组织教学,执教时,学生有较强的“配合”教师回答问题的意识,并常以“妙语连珠”式的回答赢得满堂喝彩。整堂课学生没有“被音乐吸引的感觉”,更没有在教师的引领中进入纯音乐的活动中。音乐是听觉艺术,无论创作、表演、欣赏等各类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聆听、聆听是音乐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关于音乐应该在“听中感受”还是在“听后言说”,我们的音乐教师们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固然也重视聆听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但更倾向于对“听后感”的言说,重点没有倾向于在聆听过程中的音乐感受,学生在聆听时需要有太多的音乐外思考,不需要尽情享受瞬间的音乐感觉,这都是错误的教学意识。总体来说“聆听后言说音乐”方式下学生的心理压力会比“聆听中感受音乐”的学生来得大。

  • 标签: 音乐 课堂 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