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CK—MB)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多发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68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严重创伤组(ISS≥16分)和对照组(ISS〈16分)间cK—MB、cTnI升高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严重创伤组cTnI阳性率30.6%、MODS发生率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3.1%,P〈0.01。结论:对多发伤患者行cTnI检测有利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建议临床常规检测。

  • 标签: 多发伤 肌钙蛋白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心肌病的血清变化及曲美他嗪对其心肌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酒精性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同意戒酒,其中A组(对照组)患者在戒酒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酒精性心肌病的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另B组(曲美他嗪组)患者在戒酒、常规治疗、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然后对两组病人在用药前及用药前后阶段进行学分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血浆超氧话务歧化(SOD)丙二醛(MDA)),最后收集数据,并对两组病人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组(对照组)与B组(曲美他嗪组)相比,在任何治疗前、两组的cTnT及SOD、MDA指标相比无差别显著性,(P>0.05)2.用药后4周,两组的cTnT及SOD、MDA指标与治疗前前相比有差别显著性,(P<0.05)3.用药后4周,两组组间相比MDAT(cTnT)对照组与曲美他嗪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SOD对照

  • 标签: 酒精性心肌病 曲美他嗪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肌钙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心脏超负荷大鼠心肌力学、心肌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长时间游泳的中等运动负荷、运动超负荷及压力超负荷SD大鼠模型上,观察大鼠心肌力学和心肌指标的变化。结论无论是运动超负荷还是压力超负荷,心肌均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心肌收缩性能与舒张性能均呈下降趋势。提示运动性超负荷心脏与病理性心脏有着某种类似的变化特征。

  • 标签: 运动超负荷 压力超负荷 心肌力学 心肌酶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心肌的改变,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ACI患者,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2ml血,检测其血清心肌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其是否发生心肌改变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ACI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心肌的改变,发生率为16.7%;心肌升高组患者的血清CK、CK-MB、AST及LDH均较心肌正常组高,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ACI患者心肌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HDL-C、LDL-C、TG、TC及HCY均与ACI患者心肌改变存在一定关系,两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其中HDL-C与心肌改变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因素未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高血压病史、血清LDL-C及HCY是ACI患者心肌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特别是LDL-C水平升高的ACI患者,其更容易发生心肌的升高,对该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肌酶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测定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乳酸脱氢(LDH)、谷草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氢(HBDH)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MI组CK、CK-MB、LDH、AST以及HBDH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1)。CK-MB、CK、LDH、AST以及HBDH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7.5%,82.5%,75%,67.5%和57.5%。结论心肌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 谷草转氨酶 羟丁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对小儿心肌损伤情况。方法对32例氟乙酰胺中者进行血清心肌测定及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毒组心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程度的氟乙酰胺中毒心肌升高程度有显著差异,增高的程度与中毒程度成正比。结合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者心肌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结论心肌含量增高为心肌损害的表现,心肌水平可作为心肌受损程度的判断。

  • 标签: 氟乙酰胺中毒 心肌酶 心肌损伤 心律失常
  • 作者: 郑燕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郑燕萍我们通常会发现检验报告单上存在五项心肌酶学结果,对于医师而言,检查患者的心肌酶谱指标,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有无心肌损伤坏死问题,那么一般心肌酶谱具体为哪五项?参考范围是多少?临床意义又有哪些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指标在透析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尿毒症患者心肌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5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为治疗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LDH)、α羟丁酸脱氢(HB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钙蛋白(cTnT),随访记录治疗组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死亡率及总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出现了不同程度心肌升高,以CK、LDH最显著,P<0.01,HBDH也升高明显,P<0.05,余指标虽均数有所升高,但无统计意义。治疗组中CK、LDH升高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CK、LDH与患者的死亡危险程度显著相关。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部分心肌明显升高,心肌变化对于尿毒症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肌酶学变化
  • 简介:为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穴位敷贴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索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经中药贴剂或硝酸甘油贴膜分别贴敷膻中、心俞穴治疗后乳酸脱氢(LDH)、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LDH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LDH比正常组高(P《0.05);各组CK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外用贴剂穴位敷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 穴位敷贴 冠心病 益气活血 中药贴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观察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和血清心肌的影响,  目的观察冠心Ⅱ号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病理损伤和血清心肌的作用,冠心Ⅱ号组大鼠血清中CK

  • 标签: 冠心急性心肌梗塞 大鼠心肌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心肌监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心肌梗死(AMI)病人及对照组的血清中ALT、AST、LDH、CK、CK-MB的最大增高幅度及变化情况。结果AMI病人5种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后,6h内CK和CK-MB即显著升高,LDH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血清CK和CK-MB的检测特别是联合ALT、AST、LDH的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价值 CK-MB 血清心肌酶 连续监测法 AMI病人
  • 简介:以糖化为研究对象,壳聚糖为固定化材料,采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糖化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戊二醛浓度、糖化浓度和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糖化固定化前后其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戊二醛浓度1%,添加浓度6.0g·L^-1,固定化时间12h时,糖化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其催化可溶性淀粉的活性为7125.3U’;糖化经过0.04g·mL^-1壳聚糖固定化后其性质如催化最适温度、pH和米氏常数Km都发生了改变,分别为温度75℃、pH5.4和Km值8mg·mL^-1;固定化连续使用4次后,其活性仍保持有最初固定化时活性的49.82%,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 标签: 糖化酶 壳聚糖 固定化 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