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我是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写下这个小标题的,想到它时,色曲河正缓慢安静的流淌过德格古老的小镇——更庆。站在雀儿山宾馆临河的窗户边,所有关于先辈们的前尘往事,潮水般滚滚而来,人常说德格的财富是英雄史诗、印经院、八邦寺或所有关于藏文化的种种瑰宝,但予我而言那些在色曲河边且走且唱生生不息的人们才是德格永恒的至宝。无论怎样德格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至于将失传的正在传承的关于文化的一切才会永远延续,然而往往这样的极不易察觉的需要通常会以一种更不经意的形式消失。

  • 标签: 德格 色曲 滚滚而来 八邦寺 印经院 更庆
  • 简介:八月,随侍郎嘉丹增上师赴德格。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整个川藏公路犹如一个大工地,到处劈石炸山,架桥挖沟,100多公里的路程要行车三天才能到达,在狭窄的车厢内目视一侧高山一边江水的险途,心中多少有些惶恐不安。

  • 标签: 德格印经院 中国 西藏 宗教信仰 佛教 藏品
  • 简介:一我至今仍对在印经院度过的那个夜晚记忆犹新。起初,我从远山向它走近的时候,就看见暮色一点一点地披挂到它的身上,它像一个庞大的神话,渐渐消失在黑夜的内部,变成讲述的一部分。所以后来,我在印经院回环往复的廊道中游走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走在夜的腹部,一个不可思议的离奇场所。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雕版上的德格》
  • 简介:最后这节诗以弃绝的方式道说词语,诗人的道说都是从这个源泉中汲取其用来描绘存在者的词语亦即名称的,诗人对他的词语诗如此确信

  • 标签: 海德格尔词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最后这节诗以弃绝的方式道说词语,诗人的道说都是从这个源泉中汲取其用来描绘存在者的词语亦即名称的,诗人对他的词语诗如此确信

  • 标签: 海德格尔词语
  • 简介:德格鲁特商学院是加拿大著名的麦克马斯特大学(也被国人称为'麦大')的一部分,座落在安大略湖畔,为世界前100强商学院之一,一直以来被视为加拿大'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学校。该校连年被评为最富有创造力及革命精神的学府,毕业生遍布北美乃至全世界的工商界大公司,即使在经济萧条时期,该商学院的毕业生也不用为生计发愁。据伦敦金融时报统计,其毕业生起薪70000余美元,3至5年后增幅达150%,无论在职位和业绩成就上都令人瞩目。德格鲁特商学院学生的入学GMAT成绩平均为640分,学生学习背景不同,有社会学、自然科学、工程、人文、工商等;工作背景,文化背景也不同,有来自加拿大的,也有世界各个地方的。

  • 标签: 德格鲁特商学院 加拿大 培养目标 专业设置 MBA教育 录取条件
  • 简介: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

  • 标签: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序言
  • 简介:弗雷德里克·奥拉夫松(以下简称"奥"):马尔库塞教授,您作为一名社会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而广为人知,但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您的思想生涯中起到过的重要作用,我觉得知之者还是相对较少的。或许我们可以首先谈谈您与海德格尔以及他的哲学之间关系的基本情况。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下简称"马"):基本情况是,我在1927年《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刚面世时便读了它,并在随后决定回到弗莱堡(1922年,我在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哲学博士学位),以便能与海德格尔共事。我在弗莱堡和海德格尔一起工作到了1932年12月。

  • 标签: 《存在与时间》 哲学博士学位 马尔库塞 奥拉夫 本真状态 弗莱
  • 简介:德格"因德格印经院闻名于世,近年又因"德格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让世人瞩目。德格坐落在川藏北路的四川与西藏交界之处,西有金沙江围绕,东有海拔6000多米的雀儿山环抱(图1),道路崎岖,是南通滇藏,北上青藏,西达西藏,东往川藏的交通要道。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画 雕版印刷 交通要道 金沙江 西藏
  • 简介:蒂皮·德格雷是第一个在纳米比亚出生的法国人。1990年3月这个国家刚刚撤下南非的国旗以示独立,三个月后,蒂皮便降临在这个非洲第五十二个独立的国家。你看,这个小姑娘,还在穿纸尿裤的年纪,居然就独自走入象群,和大象一起打闹嬉戏,和小豹子一起玩耍……而野生动物在与她的交往中,分明感受到了人类(或者说部分人类)的善意,把她当成朋友和玩伴,例如大象就对她亲善爱护有加,不但在游戏时知道轻重,而且在她午睡时小心看护,用长鼻子替她驱赶蚊蝇。

  • 标签: 野生动物 伊甸园 德格 纳米比亚 纸尿裤 法国人
  • 简介:一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人类眼前,死亡的困扰是任何一种试图对人生作总体思考的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在中哲史上,对此却缺乏深入的思考。自孔子对死亡采取了避而不论的态度(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此后,无论是“以死为息”(荀子),还是“生死齐同...

  • 标签: 海德格尔 死亡哲学 “此在” 先行到死 死亡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理查德·罗蒂是海德格尔哲学在英美世界的积极传播者。在罗蒂和海德格尔之间共享着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基本立场:反笛卡尔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等。然而即便如此,两人之间仍存在着某些深刻的区别和差异。就历史观而言,海德格尔坚持着“基础历史主义”的立场,而罗蒂则将历史视为一系列因核心隐喻的偶然转变而生成的片段和断代。在语言观和真理观上,海德格尔对日常话语持怀疑态度,并将真理视为本真存在样态对日常沉沦的胜利,罗蒂则将真理视为日常语言游戏中的“得到担保的可断言性”。海德格尔将人类生存镌刻进一个更大的关联语境之中,而罗蒂则将人类生存完全交给了人类的自我创造。最后,两人关于哲学终结的观念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 标签: 历史 语言 真理 生存 哲学终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有罪责存在良知是呼唤,(第324页)冉阿让之所以在良知呼唤中受到,冉阿让有良知

  • 标签: 海德格尔良知 良知思
  • 简介:有罪责存在良知是呼唤,(第324页)冉阿让之所以在良知呼唤中受到,冉阿让有良知

  • 标签: 海德格尔良知 良知思
  • 简介:《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的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问”即存在本身的“显一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上来思索“诗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 标签: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与哲学之争 诗的本质
  • 简介:德格尔"字面翻译"之含义分析,说明海氏主直译。海氏阐释学实质之透视,表明译学对海氏存在误读。海氏不可译观之阐述,说明对海氏深入研究之必要。海氏翻译之思考,则丰富"重译"之内涵。

  • 标签: 海德格尔 字面翻译 阐释学 不可译
  • 简介:很久以前就想到德格去实地查看一下德格印经院印刷经书的全过程,暑假里,没有了琐事的羁绊,我们一行三人迎着八月夏末秋初的酷热,向德格县进发。路途中游览过烟波浩渺的新路海子,翻过巍峨雄伟的雀儿山后,德格县的山山水水就坦坦荡荡地向着我们的视线奔来。

  • 标签: 藏族地区 文化 德格县
  • 简介:吴兴明在《文艺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同题文章中对国内的海德格尔“热”作了讨论和反思,认为中国的�

  • 标签: 海德格尔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