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水温(22±1)℃和连续光照强度为50μmol·m^-1·s^-2下,取主要由乳酸菌、硝化菌、芽孢杆菌、光合菌,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培肥水型EM菌0.5mL、2.5mL或5.0mL,分别加入到200mL密度相同的小新月菱形Nitzschiaclosteriumf.、球等鞭金3011Isochrysisgalbanaparke和小球藻Chlorellasp.中培养15d,以f培养基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培肥水型EM菌对这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金、硅藻、绿藻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对金及硅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生长率提高20%-50%,最终细胞密度有所提高,添加5mL促生长作用更持久。

  • 标签: EM菌 小新月菱形藻 小球藻 球等鞭金藻3011 生长
  • 简介:通过对湿地水体水样中惠氏、铜绿和绿色的培养,检测经湿地净化后水体和湿地外周水体中数量变化.比较得知,经湿地净化水样中的蓝藻细胞总数的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湿地外周水样.3种的繁殖速度,在湿地外周水样中为:铜绿〉〉惠氏〉绿色,铜绿为优势种群;在经湿地净化水样中为:惠氏≈铜绿〉绿色,3种的比例与培养前相同,且优势群并非囊藻类.结果表明,湿地能有效改变的繁殖速率和水体中藻类的优势种群,明显抑制水体中的蓝藻数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 标签: 滇池 湿地 微囊藻 惠氏微囊藻 绿色微囊藻 铜绿微囊藻
  • 简介:以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Skeletonemacostatum)进行密度测定,观测NO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中肋骨条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 标签: 一氧化氮 微藻 硝普钠 荧光法
  • 简介:在科研人员的积极探索下,国内在海洋制取生物柴油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更宏大的项目正在酝酿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透露,明年我国将有部分城市销售含5%

  • 标签: 生物柴油 海洋微藻 绿色石油 烟道气 前景 积极探索
  • 简介:本文阐述了用超声波短时作用来处理水样,从而找到更科学地计数水体中细胞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标签: 微囊藻 计数 超声波
  • 简介:日本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AIST)下属生物质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1月3日宣布,正在开发从绿色(如海藻)生产乙醇的潜力。从泰国、越南和日本采集的10种绿色物种,分成3大家族,测定了其单糖组成。从越南采集到的Cheatomorpha品种是这些试样中含葡萄糖最高的试样,约为300mg葡萄糖/g有机物。

  • 标签: 微藻 日本 乙醇 生产 开发 技术研究中心
  • 简介:海洋环境中苯系物污染主蜃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物对海洋的毒性作用,选择球等鞭金和新月菱形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物对2种海洋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2种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球等鞭金的24h的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mg·L-1;对新月菱形的24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mg·L-1。上述研究结果勾确定苯系物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苯系物 球等鞭金藻 新月菱形藻 生长抑制 毒性作用
  • 简介:在我国南方地区,每逢夏秋季天气炎热期间,在池塘的下风处,经常发现水面堆积一大片蓝绿色的藻类薄层,严重时藻类层会覆盖池塘水面的大部分。这是由于蓝藻类的铜绿(Microcystisareuginosa)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华东地区称之为'湖靛':因过度繁殖和大

  • 标签: 微囊藻 鱼类 杀灭方法 植物性敌害 毒害机制 防除方法
  • 简介:藻类产生的毒素可诱发肝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毒素,避免其对人类产生危害。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肝癌
  • 简介:摘要 为提高实验室水质检测效率,依据《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141-2018,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中毒素-LR、毒素-RR的分析方法。水样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对溶解态毒素(水样)和细胞内毒素(膜样)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水样中的毒素-LR、毒素-RR的总量是水样处理和膜样处理测定结果之和。经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分离后,进入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进行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析。本法水样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毒素-LR 0.10μg/L、毒素-RR 0.02μg/L,标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是毒素-LR 0μg/L~5.0μg/L、毒素-RR 0μg/L~1.0μg/L,线性关系(r≥0.998),精密度满足多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的要求,准确度试验中加标回收率在80%~130%范围内。按照以上实验过程,能够完成对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毒素-LR、毒素-RR的测定工作。

  • 标签: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 微囊藻毒素
  • 简介:摘要:为研究氨基酸对威氏海链生长际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选择了6种氨基酸作为氮源对威氏海链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天冬氨酸和丙氨酸能够有效的促进威氏海链生长(P

  • 标签: 威氏海链藻 氨基酸 氮源 藻际微生物
  • 简介:结合2009年双胞旋沟赤潮现场调查无机营养盐和双胞旋沟细胞密度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源对双胞旋沟生长的影响。固定氮源(NaNO3)浓度为160μmol/L,以Nat/2P04为磷源,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为0.42d^-1;氮磷比为4.32时,细胞密度均能达到4×10^3~6×10^3cells/L;氮磷比为64和100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较低。固定磷源(NaH2PO4)浓度为5μmol/L,研究了3种无机氮源(NaNO3,NaNO2,NH4Cl)对双胞沟生长的影响。以NaNO3为氮源,氮磷比为4和8时对数期较短且最大细胞密度也较低,氮磷比为16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0.40d^-1)和最大细胞密度(6×10^3cells/L),氮磷比达到100时也未对细胞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以NaNO2为氮源,氮磷比为64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为2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以NH4Cl为氮源,延迟期较长,氮磷比为12时比生长速率最大,氮磷比大于32时初期生长也受到抑制,氮磷比为64和100时细胞基本没有生长。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以NaH2PO4为磷源、NaNO3为氮源时双胞旋沟生长情况取决于氮磷的浓度而不是比例。而以NaNO2和NH4CI为氮源时,氮源浓度超过一定值后会对双胞旋沟生长产生抑制。

  • 标签: 海洋科学 双胞旋沟藻 氮磷比 比生长速率 硝酸盐 亚硝酸盐
  • 简介: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引发的鱼病以致死亡的事例频频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人们以追求高效、高产为养殖的主要目的.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致使水华发生已成为全国以至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是淡水水体水华最常见的藻类。

  • 标签: 鱼类 鱼病 高产 微囊藻毒素 水产养殖技术 发生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潜力。本文探讨了污水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包括市政污水、农业污水、工业污水以及水体修复和生态景观。介绍了常见的混合体系和藻菌共生体系,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微藻 污水处理 生态环境
  • 简介:采用扁(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小硅藻(Nitzschiaclosterium)、叉鞭金(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和等鞭金(Isochrysisgalbana)四种海洋在加入CrCl3的培养液中培养6天,经浓缩干燥后,用离子浓度分析仪测定铬在各中的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在铬含量相同的培养液中,扁的铬含量最高,叉鞭金和小硅藻铬含量次之,等鞭金铬含量最低,而铬在小硅藻中的含量增加最大。在选用小硅藻加入不同浓度的铬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添加CrCl3的最适浓度为20μgL。

  • 标签: 微量元素 微藻
  • 简介: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对四尾栅的毒性影响,测定了细胞增殖、叶绿素荧光、细胞膜完整性和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离子液体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强。计算得到96h[C4mim][Cl]和[C4mim][BF4]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49.61mg/L和42.22mg/L。测试期间发现,[C4mim][Cl](质量浓度20~200mg/L)和[C4mim][BF4](质量浓度20~150mg/L)对叶绿素荧光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明显影响,随离子液体处理时间延长,对酯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作用;经200mg/L[C4mim][BF4]处理细胞96h后,细胞叶绿素的平均荧光强度仅为对照组的20%,酯酶活性为对照组的5%,且95%细胞膜发生破裂。2种离子液体对四尾栅均有毒性作用,这表明离子液体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对水生环境带来一定风险。

  • 标签: 环境学 离子液体 毒性 流式细胞术 叶绿素荧光 细胞膜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