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儿童的异常反应表现,并探讨接种异常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早期在我中心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给予一般护理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该组患儿设为一般组,同时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中心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18例患儿设为整体组,对整体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结果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包括全身异常反应、局部异常反应和其它异常反应三种。实施护理后,一般组患儿的异常反应消失时间为(7.1±1.2)d,与整体组患儿的(4.1±0.9)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出现异常反应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表现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异常心电图的临床发生率和表现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门诊和病房就诊且接受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充分休息后进行12导联心电图扫描,并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老年患者中317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百分率为31.7%。60~79年龄段的心电图异常者最多,高达37.97,其次为60~69年龄段患者,为30.99%;80~90年龄段心电图异常者最少,仅为22.5%。三个年龄段间比较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17例老年异常心电图患者中主要以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ST段改变为主,分别占50.19%、35.96%和29.02%。。结论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且以以ST段改变、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定期心电图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

  • 标签: 老年患者 异常心电图
  • 简介:春秋季是母犬集中发情的季节,但受到生理、体质、营养、疾病、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母犬往往表现异常发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有力措施,就会延误配种,造成母犬利用率下降,给繁育工作带来不利后果。现将常见的几种异常发情表现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发情表现 异常发情 母犬 防治 春秋季 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间的30例完整资料病例的X表现。结果病变单发或多发,但大多数是多发性。结论大多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根据X线片做出诊断,且有助于骨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韦尼克脑病(WE)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表现,并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眩晕中心的WE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学评估,治疗前除完善头颅磁共振、血清硫胺素水平检查外,并完成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眼震视图检查及前庭双温试验。结果12例患者均有饮食缺陷病史,其中8例酗酒。12例患者均有行走不稳,7例有头晕,8例出现振动性幻视。有眼肌麻痹者6例,12例患者均可见凝视诱发眼震。12例患者在治疗前vHIT均发现双侧水平半规管病理性扫视波,而垂直半规管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完善眼震视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可检测到双向水平凝视诱发眼震,其中3例伴有垂直眼震,扫视试验结果1例异常,平稳跟踪试验结果3例异常,视动性试验结果1例异常,双温试验结果均存在异常。结论WE患者可出现vHIT异常及双向水平凝视诱发眼震,类似前庭周围及前庭中枢同时受损的特殊异常表现。前庭功能检查有利于WE的诊断,适合于有营养障碍病史并出现头晕或行走不稳怀疑WE患者的筛查。

  • 标签: 韦尼克脑病 反射,前庭眼 硫胺素缺乏 头脉冲检查 眼震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表现并与之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骨膨胀和局部畸形,CT表现主要为磨砂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螺旋CT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横县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旨在为预防接种疫苗降低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横县各医院开通AEFI监测系统以来共接种一、二类疫苗103238例中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反应出现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中AEFI监测包含一类、二类疫苗27种,103238例接种中出现133例不良反应,其中一类疫苗128例,二类疫苗5例,占总接种率的0.13%,其中注射后30分钟出现异常反应20例,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异常反应35例,注射后5天内出现异常反应22例,卡介苗、麻疹、无细胞白百破、流脑A群疫苗、百白破疫苗、23价肺炎疫苗异常反应率较高,免疫接种的异常反应为轻微发热、头晕、恶心、过敏性皮疹、无菌性脓肿,经对症处理后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AEFI监测系统能全面准确监测疫苗异常反应情况并及时接受治疗。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系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