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是常见疾病,对这类单间室早期病例行胫骨近端高位术是一种重要的保膝治疗方式。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右膝反复肿痛4年余,加重5个月"入院。现病史: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间歇肿胀,以上下楼梯为甚。于当地社区医院行关节局部封闭、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后局部疼痛可短期缓解,停药后症状复发。近5个月,右膝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

  • 标签: 胫骨近端高位截骨 膝内翻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MOWHTO)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一科接受MOWHTO治疗的131例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56例,年龄(62.8±5.1)岁(范围:48~70岁)。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出现并发症患者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的差异。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随访时间(18.5±3.4)个月(范围:13~22个月)。131例患者中,共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6.8%),其中血肿8例(6.1%),神经感觉异常5例(3.8%),肌间静脉血栓4例(3.1%),深静脉血栓2例(1.5%),其中1例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0.8%),矫正角度丢失3例(2.3%),浅表感染3例(2.3%),深部感染2例(1.5%),其中1例取出内固定(0.8%),骨折延迟愈合2例(1.5%),术后僵硬1例(0.8%),铰链点皮质骨折1例(0.8%)。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术后1年随访时的MPTA[(86.5±2.0)°比(86.7±2.1)°,t=-0.41,P=0.68]、IKDC评分[(86.4±4.8)分比(85.5±6.9)分,t=0.74,P=0.50]、WOMAC骨关节炎指数[(87.7±6.5)分比(86.1±5.8)分,t=1.16,P=0.25]均无差异;并发症组患者KOOS中的疼痛、运动休闲评分低于非并发症组[(79.4±4.4)分比(87.2±5.9)分,t=-5.90,P<0.01;(83.2±3.0)分比(88.0±4.7)分,t=-6.14,P<0.01],其他项目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OWHTO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血肿,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可以妥善处理MOWHTO术后早期并发症,不会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行性或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术对髌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7例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36例,女41例;年龄(59.4±10.5)岁(范围45~70岁);上行性51例,下行性26例。测量手术前后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的下肢力线参数,膝内翻畸形矫正角度,并采用Insall-Salvati index(ISI)、Caton-Deschamps index(CDI)及Blackburne-Peel Index(BPI)3种方法动态测量髌骨高度变化,并对上行性组和下行性组进行对比。结果7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6个月(范围12~60个月)。51例上行性内翻矫正度数为10.43°±2.67°;26例下行性内翻矫正度数为11.16°±2.80°。术后6个月CDI法测量上行性髌骨高度下降约8.1%,采用ISI法测量有2例髌骨降低明显(髌骨高度降低10%即为髌骨降低明显),CDI、BPI法测量有7例髌骨降低明显;下行性髌骨高度下降约4.5%(CDI法),采用ISI、CDI、BPI三种测量方法均无髌骨明显降低;上行性组与下行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40)。内翻矫正10°及以下的上行性22例,髌骨高度下降6.9%(CDI法),ISI法测量无髌骨明显降低,CDI、BPI法测量有1例髌骨降低明显;内翻矫正10°以上的上行性例数29例,髌骨高度下降10.4%(CDI法),ISI法测量有2例髌骨降低明显,CDI、BPI法测量有6例髌骨降低明显;上行性组与下行性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8)。结论上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术后髌骨降低程度与内翻矫正度数为正相关;下行性胫骨内侧开放楔形术对髌骨高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截骨术 髌骨 骨关节炎,膝 膝内翻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及其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筛选2019年3月至7月于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入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行X线及CT检查,分别测量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和胫骨扭转角(TTA)。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指标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13例患者(19膝),男性9例(13膝),女性4例(6膝),年龄(39.4±14.4)岁(范围:20~60岁)。患者mFTA由术前(8.1±2.8)°矫正至术后(-1.4±1.6)°(t=14.819,P=0.000);MPTA由术前(81.1±2.4)°矫正至术后(90.4±3.4)°(t=-15.579,P=0.000);PTS术前为(79.6±3.2)°,术后为(76.8±3.1)°(t=9.709,P=0.000),患者术后mFTA、MPTA、PTS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T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2±1.5)°比(27.3±6.3)°,t=1.925,P=0.070]。术后PTS和TTA的改变与MPTA矫正角度间无相关性(r=0.384,P=0.105;r=0.321,P=0.181)。结论尽管术中采取了控制后倾的手术操作,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后PTS仍明显增大,而TT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术后胫骨平台后倾和胫骨扭转的改变与胫骨近端冠状面矫正角度无关。

  • 标签: 截骨术 胫骨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 后倾 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OWHTO)治疗合并膝内翻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9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髋膝踝角(HK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所有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均获得矫正。手术时间(98±8)min、术中出血量(278±58)ml、切口长度(7.2±1.8)cm;术后髋-膝-踝角(HKA)由术前的(186.2±1.5)°降至(180.4±1.2)°(t=5.19,P<0.05);术后1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术前(2.8±1.3)分降低至术后(1.1±0.4)分(t=4.82,P<0.05);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由术前的(59.8±4.4)分增加至术后的(81.5±6.5)分(t=-13.17,P<0.05);KS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60.2±11.4)分增加至术后(82.7±7.7)分(t=-10.56,P<0.05);术后Caton-Deschamps指数(CDI)为(0.91±0.12),无低位髌骨发生;术后处均愈合,术后并发症共5例(5.2%),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血肿3例。结论对于合并有膝内翻的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OWHT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选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遵从操作规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胫骨 截骨术 关节炎,膝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OWHTO)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膝关节炎阶梯治疗的重要步骤。然而,随着OWHTO手术的推广普及,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加,包括力线矫正不足与过度矫正、关节线倾斜、皮质合页断裂、胫骨平台后倾变化等。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OWHTO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策略和预防方法等。全面认识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避免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以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OWHTO的普及。

  • 标签: 截骨术 骨关节炎,膝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感染 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术(opening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行OWHTO治疗的KOA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76例)和无效组(4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美国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估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KOA改善情况,并对临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HSS评分及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各单项项目评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4.92、21.45、52.62、15.87、10.88、15.28、42.54、11.07,均P < 0.05)。术后,疗效为优的有29例(36.25%),疗效为良的有34例(42.50%),疗效为一般的有13例(16.25%),疗效为差的有4例(5.00%)。有效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24.10±3.06)kg/m2]、术前VAS评分[(5.55±1.57)分]、术前WOMAC功能评分[(36.96±9.62)分]均明显低于无效组[(27.64±3.62)kg/m2、(7.87±1.39)分、(47.95±9.63)分],HSS评分[(52.81±3.71)分]明显高于无效组[(46.83±3.69)分](t=2.23、2.89、2.22、3.14,均P < 0.05)。患者BMI、术前VAS评分、术前WOMAC功能评分与临床疗效呈显著正相关,术前HSS评分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r=0.24、0.31、0.24、-0.33,均P < 0.05)。对以上显著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HSS评分为疗效独立保护因素,BMI、术前VAS评分为疗效危险因素。结论采用OWHTO可显著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但同时要注意,过度肥胖患者疗效可能受到影响,且要控制患者术前VAS评分、WOMAC功能评分。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外科手术 截骨术 胫骨 活动范围,关节 关节痛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期间,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式对5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共29例,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治疗,对比组共29例,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后不同期间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后不同期间HSS评分(p

  • 标签: 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OWHTO,对照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力线比率、胫骨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与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均较术前降低、胫骨近端内侧角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胫角高于对照组、胫骨近端内侧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肢力线比率及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增大(均P<0.05),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下肢力线比率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手术创伤虽然相对更大,但其力线矫正效果满意,膝关节功能改善幅度更大,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镜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 力线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楔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后路楔形矫形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病患手术时长为(242.31± 2.36) min,术中出血量为(1462± 23.62) ml。术后即刻的脊柱侧凸主弯,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和术前相比显著较好, P<0.05。末次随访的结果和手术即刻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对于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使用后路顶椎区楔形矫形内固定术加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利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的矫形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僵硬性脊柱侧弯 后路 楔形截骨 脊柱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楔形联合内固定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例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8~45岁,平均31.4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尺骨鹰嘴楔形结合内固定治疗,术前根据文献制定方案,术后测量长度以验证安全范围,复查X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评估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结果8例患者尺骨鹰嘴关节面平均6.2mm,鹰嘴基底部平均14.5mm,术后尺骨鹰嘴短缩平均4.6mm。术后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0个月,平均16.4个月。临床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4.3周。随访期间无骨折移位、疼痛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1年患侧肘关节屈曲、伸直及活动范围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按Broberg-Morry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末次随访时无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楔形联合内固定治疗MayoⅡB型尺骨鹰嘴骨折中期效果良好,本组患者尺骨鹰嘴楔形长度安全,为尺骨鹰嘴MayoⅡB型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尺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肘关节 楔形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重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6.36±5.06)岁;中度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4.16±6.3)岁。术前和术后2年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Kellgren-Lawrence分级、髋-膝-踝角、负重力线比率、关节线汇聚角、内侧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外凸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于关节镜下评估股骨内髁和内侧胫骨平台软骨的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分级;以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的预测因子。结果术后两组Kellgren-Lawrence分级、髋-膝-踝角、负重力线比率、内侧关节间隙宽度均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线汇聚角术后改善、内侧半月板外凸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无改善,手术前后重度组均大于中度组(P<0.05)。股骨内髁软骨:重度组由ICRS分级3级2例、4级26例改善至2级11例、3级12例、4级5例,中度组由2级12例、3级18例、4级2例改善至2级30例、3级2例;胫骨平台软骨:重度组由3级2例、4级26例改善至2级17例、3级8例、4级3例,中度组由2级11例、3级18例、4级3例改善至2级27例、3级5例。重度组术后WOMAC评分由(50.71±8.07)分降低至(3.86±1.84)分、中度组由(44.09±6.63)分降低至(3.34±2.24)分,重度组VAS评分由(7.14±1.21)分降低至(3.34±2.24)分、中度组由(6.38±1.24)分降低至(0.44±0.62)分,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0°位和30°位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程度由术前Ⅰ度25例、Ⅱ度3例改善至0度28例,由术前Ⅰ度25例、Ⅱ度3例改善至0度24例、Ⅰ度4例;中度组由术前0度31例、Ⅰ度1例改善至0度32例,由术前0度28例、Ⅰ度4例改善至0度32例(P<0.05)。关节线汇聚角(OR=0.08,95%CI:0.007,0.948,P=0.045)、内侧半月板外凸(OR=0.11,95%CI:0.100,1.32,P=0.082)和内侧半月板外凸比(OR= 0.66,95%CI:0.422,1.030,P=0.067)是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的独立预测因子(P<0.10)。结论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术治疗中度与重度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短期临床疗效好。术前较大的关节线汇聚角、较严重的内侧半月板外凸和较大的内侧半月板外凸比提示内侧副韧带假性松弛。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截骨术 内侧副韧带,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肘内翻患者分别选择肱骨远端Ilizarov矫形以及单纯楔形克氏针固定矫治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8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单纯楔形克氏针固定矫治术完成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肱骨远端Ilizarov矫形术完成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拆内固定时间。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1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同常规组(92.86%)、(7.14%)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切口长度小于常规组,但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拆内固定时间均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肱骨远端Ilizarov矫形术有效应用,同单纯楔形克氏针固定矫治术比较,在获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较为一致。肱骨远端Ilizarov矫形术可将术中失血量减少,将切口长度减小;但单纯楔形克氏针固定矫治术能够将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拆内固定时间有效缩短,二者各有利弊,具体应用期间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形确定对应治疗方法。

  • 标签: 单纯楔形截骨克氏针固定矫治术 肱骨远端截骨Ilizarov矫形 儿童肘内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楔形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2015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楔形+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分别于拔出引流管或皮片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拍膝关节正侧位片,必要时拍摄膝关节应力正侧位片及下肢全长片,动态系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复位后关节面再塌陷及下肢力线情况。术后6月根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kneescoreHSS)膝关节评定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术后5-24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植融合率为98%,无排斥反应,术后患者分别于拔出引流管或皮片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月无胫骨平台骨折再塌陷现象,下肢力线良好。术后6个月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28,中5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关节镜监视下楔形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微创,并能同时处理合并多种关节内多发损伤,重建关节面光整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胫骨平台 关节镜 微创手术 人工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鼻背外侧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梨状孔周围组织的充分剥离,达到在直视下进行鼻的操作;整个操作过程线的走行可见,为术中程度的掌握提供更可靠的控制,也使得术后的转归具有更大的可预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为改善鼻部外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鼻整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直视下开放联合自体肋软骨植入隆鼻术(伴或不伴驼峰鼻矫正术)。术中显露鼻及上颌额突,过程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达到对于线走行即时评估的目的。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鼻部形态进行随访。由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满意度自评;同时,根据术前和随访时的照片,由第三方医生进行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IGAIS)的评价。结果本组共纳入3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34岁,平均25岁。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局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随访时间为3~18个月,3个月后鼻部轮廓及曲线基本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以及鼻泪管、泪囊、内眦韧带、神经损伤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时发现鼻有轻度增宽的表现,但患者本人未要求行二次手术干预。患者外鼻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自评情况为:非常满意24例(72.7%),满意9例(27.3%)。医生的IGAIS评估结果亦得到正面评价:33例患者的评分为(1.26±0.34)分,其中1分30例(90.9%),2分3例(9.1%)。结论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相较盲视操作的精度更高,效果更可靠。无论是对初入鼻整形领域的青年医师,亦或是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而言,操作过程更安全,具有更好的临床实践可行性。

  • 标签: 鼻成形术 截骨 外科,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近端开放楔形+同种异体股骨头植对内侧间室膝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膝性关节炎患者共4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组,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研究组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同种异体股骨头植治疗,对照组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组间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胫骨近端开放楔形+同种异体股骨头植对内侧间室膝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及安全性,对疼痛、膝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效果。

  • 标签: 胫骨近端 开放楔形截骨 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 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并发单间室退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间,对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39岁)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患者进行胫骨高位楔形术治疗。术前膝内翻畸形4°。-18°,平均10.5°;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6例伴有内、外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8例行闭合型楔形术,3例行开放楔形术,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1.5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2.5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出现,处均获得性愈合,矫正角度5°-17.5°。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关节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90.9%,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72.5分(t=-26.65,P〈0.01),内翻角度术后为1.05°(t=4.49,P〈0.01)。结论胫骨高位楔形术可有效用于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患者。

  • 标签: 畸形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后路改良楔形治疗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通过经后路改良楔形治疗,观察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2例患者手术的过程出现硬膜撕裂的情况,没有神经血管方面的损伤。VAS评分、ODI评分结果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全部患者面均显示性愈合。结论创伤后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通过后路改良楔形治疗,面融合率较高,同时可降低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路改良楔形截骨 创伤后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肘内翻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内翻角,并测算出角度,术中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肘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肘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肘内翻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角度,术中应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进行外侧闭合楔形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 标签: 肘内翻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内 小切口 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