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旋感染的治疗联合用药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按照接诊治疗的顺序,经过筛选随机分组1---组5,每组病人各30例,5组病人在治疗前都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体格检查,以排除有器质性疾病或对试验有影响的因素,对于接受治疗的病人都采用基础治疗处方(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潘托拉唑40mg,一日一次晨服,胶体铋200mg,一日三次餐前1小时服用)治疗组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2克拉霉素组3左氧氟沙星组4四环素组5阿莫西林,每组都用甲硝唑800mg分两次早晚餐后联用。5组病人均连续治疗2周作一小结,再进行14碳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是否转为阴性,以观察治疗效果,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了解有否药物对人体的损害。结果五组病人治疗结束后,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或症状消失,但14碳呼气试验结果只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全部转为阴性,其余3组部分转阴性。结论经过统计处理分析,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四环素组和阿莫西林组及克拉霉素组,各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和左氧氟沙星组较其3组有显著性差别。

  • 标签: 幽门螺旋菌 四环素 阿莫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用药治疗胃溃疡伴幽门螺旋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某医院2011.1.1~2011.6.1之间在我院接受胃溃疡伴幽门螺旋感染治疗的患者48例,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再观察对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用药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结论胃溃疡伴幽门螺旋感染在临床治疗过程之中,宜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旋

  • 标签: 胃溃疡 幽门螺旋菌 联合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32例消化不良患儿和54例健康儿血清幽门螺旋(HP)IgG。前者阳性率为71.87%(22/32);后者为12.96%(7/5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有关,在小儿进行全面的消化系统检查困难的情况下,可先作HP-IgG检测,并对阳性者进行抗HP治疗。

  • 标签: 消化不良 幽门螺旋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HP感染的检测,了解儿童HP感染的状况,及病儿家庭HP感染状况,同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HP再感染,降低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同时亦是对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拓宽了诊断及治疗渠道。方法对我院门诊及病房4岁~15岁反复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反酸、生长发育迟缓及消化道出血症状者进行Hp感染测定,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呼出C02气体中的13C的变化,判断检查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结果1747例儿童中506例阳性,占28.96%,与性别无关;但4~10岁儿童发病率高于>10岁儿童;阳性患儿中有124位家属亦做了该项检查,其中13C尿素呼气实验阳性者54例,占43.54%。结论HP感染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与性别无关;4~10岁儿童发病率高于>10岁儿童;HP感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播(此与我国餐饮习惯有很大关系)。

  • 标签: HP感染 儿童 13C尿素呼气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传统10天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天序贯疗法、雷贝拉唑和铋剂10天四联疗法根除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选取15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传统10天三联疗法,B组给予10天序贯疗法,C组给予雷贝拉唑和铋剂10天四联疗法。结果A、B、C三组根除率依次为77.55%,86.00%,88.24%;临床有效率依次为75.51%,90.00%,90.20%;敏感度分析结果依次为;三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成本依次为764.47元,736.25元,810.41元。结论B组即雷贝拉唑10天序贯疗法是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根治的最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不同疗法 幽门螺旋菌(HP) 消化性溃疡 最小成本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种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分析,选用A组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B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C组甲硝唑,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方法将15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经治疗1月。停药后1月复查14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PPI,果胶铋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疗效安全可靠,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 幽门螺旋杆菌 甲硝唑 左氧氟沙星 克林霉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黏膜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步损伤胃黏膜上皮,导致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肿瘤变化,胃黏膜小肿瘤已成为公认的癌前病变。因此,国际癌症机构已经成为Hp感染阳性胃癌的第一要素,起到了促进慢性胃炎发生的作用。另外,Hp感染后产生的液泡毒素、氨毒素等引起的粘膜炎症及菌体细胞壁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改变胃黏膜和细胞的原有结构。此外,大量胃酸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黏膜转化为上皮肠化生,发展为胃癌。因此,该研究旨在分析Hp感染后与胃镜病理组织诊断的关系、胃病与病理组织的关系,目前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