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药物治疗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给予药学管理,将其作为药学管理组,并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药物治疗患者共5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效果和副作用。比较患者对于药物作用机理的掌握度、对药物用量的掌握度、对药物用法的掌握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掌握度。结果:药学管理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药学管理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药学管理组患者对于药物作用机理的掌握度、对药物用量的掌握度、对药物用法的掌握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管理对药物治疗患者有良好的作用,可提高患者对于药物作用机理的掌握度、对药物用量的掌握度、对药物用法的掌握度、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掌握度,并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药学管理 合理用药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调剂对临床疗效的干预。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对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改革前选取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对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改革后选取的50例患者归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差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发药出错率及内部调节出错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药饮片调剂工作进行总结及改革,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各个环节工作规范完成,降低工作差错率,提升患者对工作的满意度,对提升中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干预,值得重视及推广。

  • 标签: 中药饮片 调剂 临床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干预。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血脂水平。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园体检儿童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定期进行儿童体检,并给予健康指导;试验组增加儿童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精细动作评分、适应性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身高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并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儿童保健 护理 儿童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病例总数为100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联合护患沟通的观察组每组50例,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患沟通 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应用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黄疸应用访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88例黄疸新生儿,使用双盲法分为2组,44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新生儿访视,比较两组黄疸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黄疸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小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肤护理、喂养护理和抚触护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访视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访视 新生儿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成长护理利用儿童保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7月,按照研究目的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儿童入院之后进行专业检查,研究中分为常规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进行普通护理和儿童保健护理干预,研究中主要就儿童护理之后的家长满意度和儿童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童家长满意概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常规组儿童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儿童保健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儿童成长护理中优势明显,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帮助儿童快速生长发育,并且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观察 儿童保健护理 儿童成长发育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文章以小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体育游戏的含义、特征和类别的基础上,围绕其对心理危机所具有的干预展开了研究,内容以治疗生理问题、减轻及预防心理危机为主,以期可以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启发,使体育游戏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实现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 标签: 小学生 危机干预 体育游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保健护理用于促进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儿童5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儿童保健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保健。对比升高等指标。结果:针对体重和身高,试验组分别是(15.31±2.64)kg、(96.35±7.92)cm,优于对照组(11.12±2.13)kg、(85.19±5.23)cm,P<0.05。针对精细动作和语言能力评分,试验组分别是(117.45±5.68)分、(105.59±4.27)分,比对照组(104.37±6.24)分、(93.56±4.27)分高,P<0.05。针对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试验组0.0%,比对照组16.0%低,P<0.05。结论:开展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不仅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还能有效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成长发育 干预作用 儿童保健护理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社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全科医生干预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患者172名,随机平均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进行慢病治疗的全科医生干预与常规干预的比对分析,确定干预效果、CDSMP评分、疾病知晓评分、指标达标率等。结果 干预组各项指标表现显著,规范建档达到了100%,干预后CDSMP评分(60.4±7.8),体质指数为78.3%,血糖为81.2%。而常规组统计数据分别是83.7%、(54.2±6.4)、55.6%、60.3%,整体数据均低于干预组,证明全科医生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积极干预慢病治疗,有利于社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延缓患者慢性病的发展,促进患者自我约束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

  • 标签: 全科医生 慢病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和隔离的干预。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0例进行实验,分析观察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与隔离干预作用。结果 40例患儿的家属中,30位家属表示十分满意,占比75.00%,7位家属表示满意,占比17.50%,3位家属表示不满意,占比7.5%,总满意度为92.50%。调查结果中表示满意、十分满意的家属,同不满意家属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手足口患儿行临床护理、消毒隔离的措施,可以确保患儿的恢复,阻断疾病的传播,并能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从而取得理想的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 消毒隔离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社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全科医生干预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患者172名,随机平均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进行慢病治疗的全科医生干预与常规干预的比对分析,确定干预效果、CDSMP评分、疾病知晓评分、指标达标率等。结果 干预组各项指标表现显著,规范建档达到了100%,干预后CDSMP评分(60.4±7.8),体质指数为78.3%,血糖为81.2%。而常规组统计数据分别是83.7%、(54.2±6.4)、55.6%、60.3%,整体数据均低于干预组,证明全科医生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积极干预慢病治疗,有利于社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延缓患者慢性病的发展,促进患者自我约束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

  • 标签: 全科医生 慢病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式营养干预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方法 选择2019年08月-2020年12月本社区纳入的8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分别实行常规干预(参照组)和复合式营养干预(观察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参照组其血压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参照组的干预满意度,观察组较高(P

  • 标签: 复合式营养干预 社区高血压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收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脓毒症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常规组,A组,n=17),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组,B组,n=17),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组24 h内记录所有脓毒症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于入组后5~7 d,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期留取健康患儿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比较组间差异。结果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两组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均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同时菌群的个体差异也呈加大趋势,但是服用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在菌门水平上,常规治疗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最低,变形菌门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在菌属水平上,肠球菌成为常规治疗组中的优势菌种,而在益生菌组中双歧杆菌、普氏粪杆菌及丹毒丝菌、扭链胃球菌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益生菌组与常规组相比,两者在线粒体合成、外泌体、mRNA转录降解及半胱氨酸代谢等通路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结构稳定性差,同时拟杆菌减少伴变形杆菌增多,而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后可增加患儿双歧杆菌及普氏粪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减少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其差异性代谢通路可能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肠道菌群 益生菌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干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A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药学服务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5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85.00%)和(12.50%),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学服务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并明显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及早康复。

  • 标签: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处方点评是基于我国当代医院管理业务系统内部发展形成的用药管理工作新模式,调动激发各级医院药剂科医师的工作参与积极性,发挥彰显处方点评工作在抗菌药物制剂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优化抗菌药物制剂的总体性临床应用效果。文章将会围绕处方点评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干预,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处方点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干预作用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我院脑梗死病人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收录为我院脑梗死病人,抽出112例样本进行分析,收录时间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区间,利用奇偶法分组,观察组病人开展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内容,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的是对照组病例,观察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分数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脑梗死病人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充分改善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人的生活质量上升,恢复了病人的神经功能,降低了脑梗死病人的残疾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梗死 功能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滋阴化痰方调控外泌体对小鼠胃癌皮下瘤的干预。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第4代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泌体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分别加入25、100 μg/ml的滋阴化痰方进行干预,48 h后提取各组MGC-803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将2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泌体对照组、滋阴化痰方低剂量组、滋阴化痰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经眼眶注射对应组细胞提取的外泌体,每只10 μg/次,隔日1次,共15次;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末次给药后以SGC-7901细胞接种小鼠建立肿瘤模型。观测小鼠体重及成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CD31)、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滋阴化痰方高剂量组肿瘤重量[(170.00±10.00)mg比(343.33±20.82)mg]降低(P<0.05),肿瘤CD31[(37.43±0.55)比(63.30±0.85)]、VEGF[(11.37±1.19)比(70.30±0.72)]、bFGF[(43.77±1.53)比(84.97±1.86)]表达均降低(P<0.05)。与外泌体对照组比较,滋阴化痰方低、高剂量组CD31、VEGF、bFGF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滋阴化痰方可调控外泌体抑制小鼠胃癌皮下瘤的生长,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关。

  • 标签: 外泌体 胃癌 血管新生 滋阴化痰方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开展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的干预。方法: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124例,入选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62例,将常规干预给予对照组,观察组行心理干预,对比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组间舒适度、SAS、SDS评分对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心理护理 舒适度 血液透析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 疱疹的系列疾病在社会上危害极大,可通过性、血液和唾液传播,但经过多次病毒检查却显示阴性。2011年3-8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实验室对来院就诊的250余例。对疱疹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并对其中170例标本齐全的病人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5种疱疹病毒(HSV、CMV、EB病毒、HHV6、HHV7)的总检出率为98.2%,其中EB、HHV6、HHV7占主要地位,检出比率依次为HHV7(88.6%)、HHV6(71.9%)、EBV(58.1%),沙眼衣原体(CT)为25.7%、解脲支原体(UU)为20.4%、CMV为12.6%、HSV为5.4%。其中疱疹病毒主要在唾液中检出,EBV、HHV6、HHV7在唾液样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3%(77/170)、67.6%(115/170)、87.1%(148/170)。在所检的患者中,多重感染普遍发生,占总阳性患者的91.6%(153/167)。随机选取60名社会普通人群,对唾液样本进行EBV、HHV6和HHV7检测,阳性结果为HHV7型65%、EBV50%、HHV6型20%。对约60名就诊病人各类标本针对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HPV、XMRV、HHV8、VZV、HIV、总肠道病毒、COXB3等可能的病原用荧光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考虑到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被感染者所述的口腔、关节、咽喉、胃肠、皮肤、神经 等相关症状的,所以这几型疱疹病毒(特别是HHV6和HHV7型感染或复发、混合感染)是否是本患者群的基础性感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疱疹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原体检测 皮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