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幅度构造油藏在洼陷周边普遍存在,受成藏条件影响,其大部分规模小、幅度低,分布零散,采用常规开发方式效果差。为提高开发效果,开展了目标区低幅度油藏开发模式研究,通过油藏工程论证,根据不同水油体积比,分别应用保边、仿边、造边的开发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有效的保持了油井稳产,提升了开发效益。

  • 标签: 低幅度油藏 水油体积比 开发模式
  • 简介:摘要:低幅度构造是指构造比较平缓、闭合幅度较低的一类地质体,一般构造幅度在20m左右。低幅度构造和圈闭,虽然幅度不大,一般情况下面积也不大,但是有可能形成富集高产的“小而肥”油藏。胡庆复杂断裂带纵向上有多套含油气层位,平面上主要发育有复杂断块油气藏、低幅度断鼻油气藏及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本文主要以低幅度油气藏为研究对象,概述了胡庆地区低幅度油气藏类型、成因及成藏机理,对该地区同类型油藏具有很好地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胡庆地区   低幅度油气藏  成藏机理
  • 简介:摘要:由于水电机组振动超标导致非停的故障,通过故障分析转速试验加励磁试验带负荷试验,因为水轮机和发电机机组的结构复杂,因此也加大了处理电磁振动的困难。不同的电厂出现的机组振动情况是不一样的,并且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过大会影响各个企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简单对水轮机现场振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动平衡试验的测量方法,以及试验数据整理和分析。

  • 标签: 动平衡 处理机组 振摆幅度 故障 分析
  • 简介:摘要: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主要环节之一,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展学生眼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正确认知自己,为学生的自主成长与发展提供全面、客观依据。本文简要分析了小组评价内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对如何运用小组评价大幅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为促进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小组评价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佩戴膝关节护具和不同种类的膝关节护具对普通男大学生膝关节外翻幅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首都体育学院18~22岁的男大学生20例,使用三维红外摄像系统监测20例受试者佩戴两种不同款式的常用膝关节护具在相同跑步速度下的下肢膝关节外翻幅度。结果佩戴膝关节护具可有效减少膝关节外翻幅度。佩戴膝关节护具1,膝关节外翻幅度与无防护措施相比左侧下降6%、右侧下降4%;佩戴护具2后,膝关节外翻幅度与无防护措施相比左侧下降28%、右侧下降26%。佩戴护具2和无防护措施下时进行对比,两组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左侧P=0.002<0.05,右侧P=0.011<0.05)。受试者佩戴护具2膝关节外翻幅度与佩戴护具1相比分别左侧下降23%、右侧下降20%,佩戴护具1和佩戴护具2时进行对比,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18<0.05,右侧P=0.023<0.05)。结论佩戴适合的膝关节护具可有效防止出现动态膝关节外翻角度过大而导致的损伤。带有两侧硅胶支持带和髌骨缓冲垫片的膝关节护具可更好地防止膝关节外翻。

  • 标签: 膝关节护具 膝外翻 运动捕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不同呼吸频率、运动幅度对CT扫描图像与CBCT图像的配准偏差。方法使用QUASAR呼吸运动模体,改变运动频率和头脚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模拟不同状态下的自由呼吸运动。在模体静止时、各种运动状态下分别行定位CT扫描和CBCT扫描,获取相应配准结果及CT定位靶区体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模体静止时的定位CT图像为参考进行配准,当运动幅度一定时,频率的变化对图像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分别为5 mm、10 mm、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分别为(0.213±0.020)cm、(0.351±0.009)cm、(0.654±0.010)cm与(0.972±0.022)cm。当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92%~18.78%。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44%~81.70%。结论自由呼吸运动下频率变化对CBCT与定位CT图像之间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配准误差小,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小;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可超过0.5 cm,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可>20%。

  • 标签: 自由呼吸 图像配准 靶区体积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信号增强幅度定性诊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可疑残余强化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168例患者的168个残余可疑强化灶,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残余癌组(59例)和残余癌组(109例),再对168个残余可疑强化灶根据分子分型与基线强化形态进行分层。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记录残余可疑强化灶在新辅助治疗前(基线)MRI上病灶强化形态、肿块样强化边缘及非肿块样强化分布;以动态对比增强MRI第2个时相(注入对比剂后1 min 45 s~2 min)作为早期时相、第5个时相(注入对比剂后5~6 min)作为晚期时相,测量患者动态增强早期和晚期的残余可疑强化灶信号强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信号增强幅度比值(SE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比较残余癌与无残余癌组的临床特征及SE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ER区分残余可疑强化灶为残余癌与无残余癌的效能。结果无残余癌组与残余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级别、激素受体状态、基线MRI病灶强化形态及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残余癌组增强早期SER[31%(23%,61%)]、晚期SER(72%±43%)均低于残余癌组[分别为49%(28%,71%)、88%±38%,Z=-2.26、t=-2.43,P=0.02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素受体阴性合并单肿块样残余可疑强化灶中,无残余癌组增强早期SER(33%±16%)和晚期SER[64%(42%,74%)]均低于残余癌组[分别为59%±30%、84%(77%,106%),t=-2.86、Z=-3.17,P=0.008、0.001]。增强早期和晚期SER区分可疑残余强化灶为残余癌与无残余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06和0.637,Z=2.16,P=0.031)。结论对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MRI上主观难以定性的可疑残余强化,尤其是激素受体阴性合并单肿块样病变,SER可以作为辅助判断方法且增强晚期的分析是必要的。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治疗 残余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人群在糖负荷后血糖变化幅度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从2007至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CNDMDS)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筛选出血糖资料齐全的NGT人群22 302人,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负荷后2 h血糖(2hPG)和空腹血糖的差值绝对值反映血糖变化幅度,比较不同变化幅度之间代谢指标的差异及MS的患病率。作为CNDMDS的一部分,陕西省共3 247人在2007至2008年完成了基线调查,在回顾性队列中到2016至2017年,共有资料齐全的NGT人群678人纳入验证分析。依据横断面研究数据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血糖变化幅度的切点结果将人群二分组,比较两组随访9年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²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临床特征和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分组对MS患病率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将22 302人糖负荷后血糖变化幅度进行4分位分组,其中Q1组(<0.45 mmol/L,5 593名)、Q2组(0.45~0.93 mmol/L,5 603名)、Q3组(0.94~1.60 mmol/L,5 636名)、Q4组(>1.60 mmol/L,5 470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着血糖变化幅度的增大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MS患病率和10年冠心病为中高风险的人群比例也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负荷后血糖变化幅度大是患MS的危险因素。以MS和10年冠心病为中高风险作为结局变量,以糖负荷后血糖变化幅度作为自变量,血糖变化幅度的切点均为1.09 mmol/L。在回顾性队列678名NGT人群中,血糖变化幅度较小组(血糖变化幅度≤1.09 mmol/L)和血糖变化幅度较大组(血糖变化幅度>1.09 mmol/L)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7.2%(28/388)和13.1%(3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负荷后血糖变化幅度>1.09 mmol/L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运动和糖尿病家族史后,RR值为1.829(95%CI为1.079~3.101,P=0.025)。结论NGT人群中,糖负荷后血糖变化幅度大,是患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 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