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故事通过描写洛克家族在垄断资产阶级家族的排挤打击下逐渐衰落的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方式竞争激烈的现状。本书成为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缩影。由于受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作者对帝国主义势力和自由资产阶级持着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

  • 标签: 《布登勃洛克一家》 垄断资产阶级 19世纪后半期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哲学思想
  • 简介:洛克一家》是2010年上映的德国剧情电影,由海恩里奇·罗尔执导,奥古斯特·迪赫、阿明·缪勒-斯塔尔、洁西卡·史瓦兹、艾芮丝·贝等主演。该片讲述了德国北部吕贝克望族洛克一家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的兴衰史,是一部史诗性作品,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德国历史画卷。将文学名著搬上银幕一直是电影故事重要的来源,虽然有些作品由于原著规模过于庞大而让编者望而却步,但勇敢的德国电影人还是把这部

  • 标签: 布登勃洛克一家 艾芮 电影故事 托马斯 史诗性 吕贝克
  • 简介:托马斯·曼曾说过,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性赋予虚构的故事,让其听起来确凿可信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一点在他的长篇小说《洛克一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部作品中几乎处处可以找到作者对其所生活的年代、家庭环境的描写。本文试从传记学角度,利用收集到的史料,从地理历史背景、家族族谱、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对这部小说中的自传性成分进行考察和研究。

  • 标签: 托马斯·曼 《布登勃洛克一家》 自传性成分
  • 简介:<正>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洛克是象征派大诗人,苏联俄罗斯新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在苏联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洛克生活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伟大转折年代,那是俄国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正如洛克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心中笼罩着梦幻和黑漆,

  • 标签: 勃洛克 俄罗斯 抒情诗 象征派诗人 二十世纪初 知识分子
  • 简介:洛克与叶赛宁,叶赛宁与洛克——这两个名字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是并列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把对祖国的爱——爱得“欢快以至于心痛”——贯穿到自己的生命中。亚历山大·洛克说:“我的罗斯,我的生命……”而对叶赛宁来说,没有罗斯,没有自己亲爱的祖国,自己的生命也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他们两人的第一次相会是在一九一五年三月。洛克当时已经是一位公认的文学巨匠,已经出版了诗集,而第一本诗集是在难忘的一九○五年风暴即将来临的时日问世的。叶赛宁的处女作《白桦树》一诗只是在这次会见前一年才在《小天地》这本杂志的一月号上刊出。至于第一本诗集的出版,那还是此后一年的事。后来这两位诗人在诗集《献给孤儿们的蜜糖饼干》中相遇。这本诗集中有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洛克的七首诗,青年作者谢尔盖·叶(宀西)宁的两首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名字正巧在这本诗集中相遇,而这本诗集的全部书款都捐赠给俄国流离失所的儿童。还有过多次相会。叶赛宁至死都对洛克怀有最友善的感情。对于这一点不只是叶赛宁自己讲过,那些熟悉这两位诗人的人都讲过。现在就引述他们的一些话,摘引这两位诗人自己的以及他们同时代的文学家们的回忆、日记和札记中的一些片段记载。其中,除了诗人彼·彼亚斯特的回忆以外,都先后发表过。有些只发表过一次,而且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前。洛克的朋友,彼·彼亚斯特对于叶赛宁的回忆材料现存(苏联)中央国家文学艺术档案库。

  • 标签: 叶赛宁 勃洛克 亚历山大 俄罗斯文学 谢尔 国家文学
  • 简介: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堡门是柏林也是德国的象征。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兴衰史亦见证了德意志民族的兴衰史。1989年11月9日,分隔东西德的“柏林墙”倒塌,在德国人民的欢呼声中,东德最后一任总理在堡门的另一端迎接西德总理,这不仅标志着堡门再次开放,

  • 标签: 新古典主义 德意志民族 柏林墙 兴衰史 市中心 德国
  • 简介:洛克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的象征主义诗人。用植物名称作为诗的语言,是洛克在诗歌中所运用的独特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本文旨在探究这些植物名称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力图解开洛克诗歌中的植物密码,挖掘诗人洛克在其诗歌作品中运用植物名称的基本规律。这不但有助于揭开洛克诗歌神秘的面纱,深入了解他的创作动机,领会其诗歌作品的精髓,同时也能还原洛克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社会图景。

  • 标签: 勃洛克 诗歌 植物名称 象征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从巴赫创作的《堡协奏曲》中看巴洛克时期美学追求,体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一面以及从"理性"到"感性"的逐渐转变。

  • 标签: 巴洛克时期 美学追求 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
  • 简介:乌克兰撑竿跳高运动员谢尔盖·卡,在世界体坛以传奇式的人物而广为传颂.到1997年止,他创造了35次室内外男子撑竿跳高世界纪录,夺得过12次世界大赛冠军,还有欧洲冠军等.卡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仅介绍他的训练和比赛战术.卡的运动生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1975年~1982年以基础训练为主,参加大型比赛不多,1981年在欧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越过5米40.第2阶段1983年一1988年运动成绩直线上升,成

  • 标签: 布勃卡 运动员 起跳高度 世界田径锦标赛 男子撑竿跳高 运动成绩
  • 简介:1919年春,高尔基倡导在当时的彼得格勒召开一次历史剧大会。要求剧本题材涉及各个民族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会后由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剧本集。会议组成员有扎米亚京、楚科夫斯基、古米廖夫、吉洪诺夫等,洛克也在其中。他选取了自己感兴趣的中世纪题材(12世纪的法国),

  • 标签: 历史剧 勃洛克 解析 拉美 出版历史 世界文学
  • 简介: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俄罗斯]洛克啊,我想要疯狂地生活:让世间万物亘古长存,无人性的变得富有情理,把空幻变成现实!让生活的噩梦把我窒息吧,让我在这梦中憋死吧———或许,一个快乐的青年知音在将来会把我谈论:我们原谅他那阴郁的性格———莫非这就是他内藏的动力?他全然是吉祥和光明的产儿,他全然是自由和胜利的骄子!

  • 标签: 勃洛克 生活 疯狂 赏读 俄罗斯
  • 简介:<正>据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苏联《文学报》报道,今年十一月是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亚·亚·洛克诞生一百周年。这个日子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伟大诞辰和历史事件”的国际日程。为庆祝苏联文学创始人之一的百年纪念日,将在诗人最后几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列宁格勒十二月党人大街57号——建立纪念馆。洛克的诗才的崇拜者们将有可能去莫斯科国家文学博物馆观看一些大厅中新增添的展品。莫斯科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区塔拉卡诺沃村经常举办的文学展览会正在更新和补充新的展品。在沙赫马托夫,按照惯例将于八月初举行全苏洛克诗歌节活动。为迎接即将来临的卓越语言艺术家的纪念日,

  • 标签: 勃洛克 苏联文学 列宁格勒 语言艺术家 俄罗斯文学 国家文学
  • 简介: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戈*塔洛克是公共选择范式和寻租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在经济学、公共选择和寻租理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坎南合著的是他理论研究上的最大成功.

  • 标签: 戈登·塔洛克 公共选择 寻租
  • 简介:资深乐迷对洛克(ErnestBloch)三的认识大多从他的大提琴与乐队《所罗门》开始,其实除了这部脍炙人口的乐曲外,作曲家的其它作品也有相当高的水准。瑞士出身后来归化美国的作曲家布洛赫,早年师事易沙依,曾任美国克呈夫兰音乐院和旧金山音乐院的院长,一向主张“音乐乃是神秘的出口,人类精神的情感需要,应该依直觉而非理性或意志来创作”。

  • 标签: 布洛克 音乐 小提琴 情感需要 人类精神 作曲家
  • 简介:卡———飞越世纪的神话奕强军威毫无疑问,卡及他所创造的诗行般的撑竿跳高世界纪录,是田径史上一道璀璨的光芒。他的传奇般的经历,如英雄史诗,流传于世界各地。他19岁获得世界冠军,34次打破世界纪录,至今他还活跃在运动场上。他同摩西、刘易斯、索托马...

  • 标签: 布勃卡 撑竿跳高 世界纪录 运动员 世界田径锦标赛 洛杉矶奥运会
  • 简介:德国建立和管理企业档案馆的经验在国际档案界有着重要地位。世界上第一个企业档案馆即为1905年成立的德国克虏伯公司档案馆,而区域性经济档案馆也是德国企业档案馆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保存该区域内各企业的档案,最早成立于1906年,为莱茵一威斯特伐利亚经济档案馆。柏林-堡经济档案馆成立时间虽然较短。

  • 标签: 企业档案馆 区域性经济 德国 柏林 克虏伯公司 成立时间
  • 简介:了解德国,应从柏林开始;了解柏林,应从堡门开始。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动辄千年的历史古迹,却活生生地记录着一段刚刚逝去不久的历史。战争的创伤,民族的分裂,堡门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疯狂的一幕,也见证了德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普鲁士的象征自15世纪起,柏林是堡选侯国的首府。1701年,

  • 标签: 勃兰登堡门 腓特烈一世 选侯 历史古迹 普鲁士人 胜利女神
  • 简介:本文经作者呈报给热地副委员长,热地副委员长亲笔对本文多处作了修改,对普多长期以来与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事迹作了高度评价。这是一篇难得的表现西藏老一辈民族界人士与党同心同德,共命运、同奋斗的好文章。

  • 标签: 普布登多 西藏 中国共产党 党史
  • 简介:当解释学先驱海德格尔建立旨在迫向存在及其意义的存在解释学时,还看不出东西方之间能不能获得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因为如果语言是存在的家,那么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就居住在不同的家里,即便语言自己说话,那也意味着不同种类的语言不可能有完全等值等量的对话。伽达墨尔解释学借助于移情式的个人感受力,推断理解是人及其艺术活动的本质。他径自把它称为对话式的,但实际上却具有独白式的特点。事实上,当缺乏一个基本原则或范式就转向对话(包括游戏、寓言、反省、相互影响等对话形式)时,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不确定性、多义性、多元性以及相对主义,各种文化特例各执一套话语,之间没有共同的话语系统切人点,对话因此成为对话的一个反讽。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对话式 反讽 语言 独白 话语系统
  • 简介:堡协奏曲》是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管弦乐作品之一。第四首《堡协奏曲》典雅、纤巧。在巴赫时代,巴赫所遵循的创作形态,是艺术与技术两者的合成体。在他的作品中,并不表现主观意志,歌颂的是神的荣光,这些协奏曲,从形式上考虑的是当时宫廷中社交的需要。

  • 标签: 巴赫 协奏曲 赋格曲 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