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发布的《中国工业进程报告(1995—2010)》认为,按照汇率-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已经快速走完工业中期阶段。这意味着进入“十二五”,中国工业进程将步入工业后期。其中,北京、上海两直辖市已经处于后工业阶段,天津、江苏、

  • 标签: 工业化进程 中国 “十一五”期间 购买力平价法 工业化中期 “十二五”
  • 简介:现代经济中,工业是信息的物质基础和主要载体,信息工业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由信息技术推动的工业才是新型工业.信息技术推动工业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能够协助企业开发、采购、制造及顾客服务等四大部分,形成高度互动的统一体,产生协同效益及灵活反应能力,加强与整个市场的联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实现高增长.我国信息发展迅猛,但基础不牢,处于初级阶段.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路径选择应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速人才培养,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

  • 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路径选择
  • 简介:摘要:后期调色是转变特定的色调,形成另一种有不同感觉的色调。从特征来看,它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过程。随着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大众审美追求的多元后期调色有了极为重要的应用意义。在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下,调色软件层出不穷,满足了电影制作中更高层次的要求。但后期调色不管是应用何种调色软件,都需要为整个电影服务,在遵循一定调色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实现艺术效果,从而提高电影整体的视觉吸引力。

  • 标签: 电影 后期调色 研究
  • 简介:则以1引夹带10引之盐,甚至有1引行盐2,或囤盐引

  • 标签: 中后期 后期盐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4
  • 简介:摘要目前,促进信息工业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而工业是我国的工业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重要部分,因此两者的结合就非常重要。实现工业与信息的融合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在工业以及信息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说工业已经进入中后期,但是我国的工业以及信息融合工作有待加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融合
  • 简介:从中国纺织总会获悉,90年代中后期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目标基本确定:1.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即保持8—9%的增长速度,争取更快一些。今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力争达3557亿元,2000年达到5473亿元。2.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争取由1993年的760万吨增加到今年的780万吨、2000年的95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由1990年的4.1公斤,提高到今年的4.6公斤、200O年的5.1公斤。3.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额,力争2000年达到5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仍保持在1/4以上;占世界纤维制品贸易总额比重保持在10%以上;吨纤维制品出口创汇今年力争达1万美元,2000年达1.

  • 标签: 纺织工业 90年代中后期 纤维制品 人均纤维消费量 2000年 出口创汇额
  • 简介:中国近现代诸多音乐体裁中,歌曲是对普通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乃至整个社会音乐文化生活结构影响最大的一类样式。本文选择“文革”中后期具有较高历史和审美价值的代表性歌曲进行分析研究,从几个方面探寻优秀歌曲的审美表达和形态特征。

  • 标签: “文革”中后期 歌曲 创作分析
  • 简介:农村工业是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中内需不足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工业是实现中国工业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工业的实质和目的是通过发展现代工业生产力大幅提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工业关乎中国工业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是推进农村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战略路径。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 简介:新型工业'新'在哪里新型工业的'新',首先体现在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的比较上。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实现之后推进信息的。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推进工业的进程中,信息的浪潮汹涌而至。我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先按部就班地实现工业,然后再推进信息,要么把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我们的选择显然是后者。因为,不这样选择,必然错失推进信息的大好机遇,我们既定的现代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就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生产力 中国 计划经济 资源消耗
  • 简介: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进信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摘自“中共十六大报告”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特点 中国
  • 简介:历史上,苏北曾有过辉煌的岁月,经济发展水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领先于苏南,而且越向北越发达。西汉时,江苏境内80%的人口集中于苏北。秦代在江苏境内置县17个,其中10个在苏北。南宋时期,由于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在南方萌芽和发展,经济中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从绍熙五年黄河南徙夺淮入海之后,苏北陷入了多灾多难的困境。

  • 标签: 江苏 新型工业化 苏北地区 产业竞争力 工业投资 工业园区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后期制作领域的技术应用也日益丰富,后期效果软件制作技术凭借其在动画制作、视频合成和观影体验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些技术,影视作品能够呈现出惊人的特效和逼真的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享受。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影视后期制作中后期效果软件应用的优势,并对软件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影视后期制作 后期效果制作 软件应用
  • 简介:"再工业"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世界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

  • 标签: 再工业化 世界制造业 夕阳产业 环境问题 空洞化 产业结构
  • 简介:摘要目前,促进信息工业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而工业是我国的工业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重要部分,因此两者的结合就非常重要。实现工业与信息的融合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在工业以及信息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说工业已经进入中后期,但是我国的工业以及信息融合工作有待加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 标签: 工业化 信息化 融合
  • 简介:本文所称苏南,是指习惯上的苏州、无锡、常州三个省辖市所属区域。2000年土地面积17513平方公里,是中国土地总面积的0.17%,人口1354.26万人,是中国总人口的1%。该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是江苏现代实践的先发区域。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合计3341.51亿元,占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8.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674元。

  • 标签: 中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农村工业化 区域现代化 实证分析 苏南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