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黏膜治疗严重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痔疮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停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外剥内扎治疗,研究组应用吻合器痔黏膜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手术指标。结果 研究组肛门狭窄、痔块脱垂、肛门坠胀、切口出血、肛缘水肿、术后复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严重痔疮过程当中,吻合器痔黏膜效果理想,可改善相关指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严重痔疮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痔疮患者采用痔黏膜吻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肛肠科2020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重度痔疮患者76例为病例样本。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38例)与常规组(38例)。治疗组实施痔黏膜吻合器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潮湿瘙痒、肛门狭窄、肛窦炎、肛门溢液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度痔疮患者采用痔黏膜吻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痔疮患者 痔上黏膜吻合器环切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黏膜加外痔切除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onte Carlo随机数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手术方案, 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黏膜联合外痔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吻合器 黏膜环切术 外痔切除术 重度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老年内痔采取内痔自动套扎(RPH)与痔黏膜(PPH)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老年内痔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PPH治疗,观察组RPH治疗,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有效率对比(P>0.05);观察组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痔上黏膜环切术 治疗效果 内痔自动套扎术 疼痛评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重度内痔患者采用选择性痔黏膜切除(TST)或者吻合器痔黏膜钉合(PPH)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行PPH治疗,观察组则采用TST治疗。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而术后肛门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对于重度内痔患者应用TST的治疗效果优于PPH,前者更有利于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并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重度内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吻合器痔黏膜与传统痔疮切除应用于痔疮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于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纳入60例痔疮患者入组,将其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分组,一组30名患者,经吻合器痔黏膜治疗(观察组),另一组30名患者,经传统痔疮切除治疗(对照组),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观察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痔疮患者的治疗,吻合器痔黏膜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疼痛感程度低,安全系数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传统痔疮切除术 痔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种植中微创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将我院牙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牙缺失患者划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翻瓣种植方案进行治疗,n=40)和微创组(开展微创进行治疗,n=40)。对治疗后两组牙缺失患者的牙龈乳头高度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的美容效果以PES粉红美学记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疼痛和肿胀持续时间发现,微创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牙龈乳头整体增生高度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牙术后的牙槽骨突度、软组织情况及种植体的牙龈乳头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微创组均显著较优(P

  • 标签: 牙齿缺失 口腔种植术 微创环切术 应用效果 美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吻合器痔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痔疮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 本文以分组对比的形式进行如下内容研究,入选患者共有60名,分组方式以抽签法为准,其中接受传统痔进行治疗的有30例,其余30例接受吻合器痔,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手术相关指标上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痔疮 吻合器痔环切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浸润麻醉用注射器针头规格大小对包皮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一次性包皮缝合器包皮患者220例,随机分成0.70 mm注射器针头组(对照组)和0.45 mm注射器针头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中疼痛评分、术后伤口外观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4),中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术后3 d伤口满意度外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0),局部麻醉针眼周围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使用小规格注射器针头行包皮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中疼痛评分,减少针眼周围皮下淤血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术后外观满意度。

  • 标签: 包皮环切术,男性 针头 麻醉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包皮应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配合局部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包皮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4.37±0.5)min、起效时间(4.12±0.9)min以及清醒时间(3.12±0.9)min,均远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虽然两组患儿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远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0%,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包皮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显著,能有效的缩短麻醉诱导时间,且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同时也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好的保障了患儿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包皮环切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糜烂患者行LEEP(超高频电波)刀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宫颈糜烂患者,均行LEEP刀,“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护理,36例)、路径组(临床护理路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比,路径组QOL评分更高;路径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常规组(83.33%),x2=3.9560,p=0.0467,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宫颈糜烂 LEEP刀环切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康复新液对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120例儿童包皮切除手术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分别用碘伏溶液擦患处和康复新溶液擦患处。8天后比较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疼痛、肿胀、瘙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创面、水肿、结痂比对照组短,术后问题(8.5%)低于对照组(23.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 标签: 儿童 包皮环切术 康复新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冷刀锥与宫颈环形电治疗宫颈病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A组开展冷刀锥治疗,B组开展宫颈环形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31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宫颈病变患者;B组31例宫颈病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显著低于A组31例宫颈病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6.13%(5/31),P

  • 标签: 冷刀锥切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在包皮切割吻合器行包皮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包皮切割吻合器行包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77例收治时间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88例、对照组489例,分别采取延续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包皮切割吻合器行包皮患者手术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临床中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病人开展甲状腺全与次全疗法的效果对比。方法 本次所选取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疗法的甲状腺多发结节病人,同时以等分两组形式展开本次研究,研究组病人所接受疗法为甲状腺全,参照组病人所接受疗法为次全。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病人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判定检验是否有意义。结果 术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总占比83.33%显低,此项研究比较,参照组有优势;且参照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研究组,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与次全疗法应用到甲状腺多发结节病人手术过程中,次全临床效果较为突出,对病人中出血量明显地减少,促使手术耐受性提高,缩短出院时间,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多发结节 全切术 次全切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引导骨再生联合骨劈开及牙槽扩张应用于上颌前牙狭窄患者的治疗中,探讨其治疗方案的疗效体现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1月-2020.1月期间,择本院42例已确诊上颌前牙狭窄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经同意后将其以单双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并予以详细记录,将修复满意度及术前、术后唇腭平均宽度、牙槽骨高度与骨量等一系列数据作为此次研究的价值体现,简列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修复效果较参照组显优且患者满意度显高,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予以分析,其术前、术后唇腭平均宽度、牙槽骨高度与骨量等一系列数据均明显增加,较参照组各数据,检验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引导骨再生联合骨劈开及牙槽扩张应用在上颌前牙狭窄患者的治疗中,修复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行性,此项治疗方案操作对患者自身损伤性相对较少,同时降低其痛苦不适感且患者易接受,与此同时,还可显著增加其骨量、强化修复效果,进而提升患者整体修复满意度,可提倡推广,建议将此项治疗方案大规模应用。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术 骨劈开 牙槽嵴扩张术 上颌前牙狭窄 应用效果 价值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息肉疾病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联合氩离子电凝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道息肉患者80例为对象,借助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40例(行胃肠镜下高频电联合氩离子电凝治疗)、对照组40例(行单纯性胃肠镜下高频电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消化道息肉采用联合治疗后能有效去除息肉,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具有较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胃肠镜 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 上消化道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破除桩头的传统方法是凿除主筋、敲碎桩心混凝土,该法耗时、对桩头的破坏大且标高不好控制;而若采用包裹法+双刀法,则施工方便且桩头不易损坏,标高宜控制。该工艺主要是将事先加工好的脱松套直接套入钢筋笼外露承台、系梁外端的主筋和声测管表面,使桩头混凝土和主筋不发生握裹,再用双刀法,两次桩基,桩头切除位置采用风镐垂直桩身方向钻孔,将分离楔子插入钻孔中,并采用外力进行敲击,直至桩头与桩身完全分离,然后利用起吊设备吊出上部桩头。本方法缩短了作业工序与时间,减少了人工费和排水费,减少施工灰尘,确保主筋少受损伤,桩基完整性及操作工人的健康和环保施工。

  • 标签: 桩头破除 环切 经济 环保
  • 作者: 刘学良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8-04
  • 出处:《健康忠告》杂志 2021年第5期
  • 机构:沧州市人民医院 甲状腺乳腺外科 061000
  • 简介:目的:探讨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切除,观察组采用乳晕切口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局部血肿 乳晕感觉异常 乳头溢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可获得比传统放射状切口式更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提高术后的美观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乳腺纤维瘤治疗较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环乳晕切口 手术切除 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应用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进一步分析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实验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38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为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比手术差异性。结果:从治疗看,观察组患者手术的各项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并发症的调查,观察组患者的为5.3%(1/19),低于对照组的15.8%(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4.2%,可见前者手术方案效果更佳。结论:采用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不仅缩短了手术用时,降低了出血量,还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环乳晕切口手术 乳腺纤维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