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加压Ⅱ(urotensinⅡ,UⅡ)最早是从鱼的尾部下垂体中提取出的神经肽,近年发现UⅡ亦存在于多种动物和人体内,是目前所知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它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组织,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及脂质沉积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富含UⅡ。UⅡ在心血管调节中的病理生理意义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UⅡ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尾加压素Ⅱ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活性肽 心血管组织
  • 简介:加压Ⅱ(urotensinⅡ,UⅡ)最早是从硬骨鱼的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抑样结构的环形神经肽[1].近年陆续发现UⅡ广泛存在于从软体动物到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能引起多种动物的离体和在体动脉血管收缩,其强度是内皮的十余倍,是迄今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神经肽[2].

  • 标签: 尾加压素Ⅱ 心血管疾病 UⅡ 心血管 基因 心肌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血管加压的应用。方法选入本院2017.6-2018.11收治病患8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血管加压组,各4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心肺复苏术,血管加压组则在常规心肺复苏术基础应用血管加压,对照应用效果。结果血管加压组病患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中应用血管加压,可有效缩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并提高其存活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管加压素 心肺复苏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和加压Ⅱ(UⅡ)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6例小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嗜铬粒蛋白A、加压Ⅱ检测水平,探讨CgA、UⅡ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心室重构参数的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儿C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Ⅱ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随之升高或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组CgA、U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gA水平与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以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UⅡ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UⅡ则与心功能分级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与LVMI、LVEF、LVFS相关关联不大(P〉0.05)。结论CgA在心室重构过程中发挥作用,检测CgA和UⅡ水平变化可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病变程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慢性心力衰竭 嗜铬粒蛋白A 尾加压素Ⅱ
  • 简介: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大鼠肾组织中加压Ⅱ(urotensinⅡ,UⅡ)蛋白与其受体UT表达和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KD组和MMF干预组,16周末测量24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取肾脏标本测肾质量,部分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观察UⅡ/UT表达。结果DKD大鼠肾组织中UⅡ/UT的表达增多。MMF能显著抑制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减轻肾脏病理改变,下调UⅡ/UT表达。结论UⅡ/UT的表达增多可能参与了DKD的发病过程。MMF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肾组织中UⅡ/UT的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大鼠 血糖 血尿素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时肾上腺和血管加压联合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09年8月经过我中心救治的196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标准剂量组(对照组)97例,肾上腺联合血管加压组(治疗组)99例,各组分别观察其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9.70%)、存活率(30.30%)较对照组有效率(37.11%)、存活率(9.28%)有显著提高。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血管加压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能显著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存活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醋酸去氨加压注射液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咯血病人6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醋酸去氨加压0.3ug/kg加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内缓慢静点,3~7日为一疗程。结果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以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减慢滴速可减轻或缓解。结论醋酸去氨加压对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有良好地止血作用。

  • 标签: 醋酸去氨加压素 垂体后叶素 咯血 疗效 副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联合肾上腺对心脏骤停的疗效。方法:64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组(对照组)和血管加压索联合肾上腺组(治疗组)各32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分别为(20.5±4.5)min、(8.5±3.5)min、1h有效率分别为38%、72%;24h有效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3%、44%。治疗组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CPR)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和肾上腺,可有效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有效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在院前心肺复苏(CPR)中的疗效。方法:在103例心脏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标准肾上腺组(A组)38例,血管加压组(B组)34例,肾上腺+血管加压组(C组)3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心肌酶变化。结果:B组(44%)、C组(42%)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16%),B组(38%)、C组(39%)24h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13%),C组出院存活率(23%)高于A组(8%)、B组(12%);脑复苏率3组无差异;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复苏后心肌酶变化3组无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加压比用肾上腺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肾上腺联合应用还可提高出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联用特利加压和肾上腺治疗心跳骤停临床观察。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95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入院时间随机进行分组,即为1组;2组;3组,其中,1组进行常规治疗(肾上腺1mg),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1mg,3组则采用特利加压1mg,并对三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心跳恢复率、生存率、心跳恢复时间三大数据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跳骤停者,早期联用特利加压、肾上腺相比单一用药更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增加患者生存率,提升病患病情治愈度。

  • 标签: 肾上腺素 特利加压素 心跳骤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当中,特利加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均分成参照组(n=21)及实验组(n=21),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同时接受特利加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基础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而言,特利加压治疗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强。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氨加压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遗尿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照原发性遗尿症基础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去氨加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2周患儿遗尿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去氨加压素 原发性遗尿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氨加压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遗尿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照原发性遗尿症基础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去氨加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2周患儿遗尿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去氨加压素 原发性遗尿症 儿童
  • 简介:研究发现,夜间遗尿病人血中的加压水平比正常人低,去氨加压是一种加压的类似物,作者对66例12~45岁的青壮年原发性夜间遗尿的病人分别给予以200μg和14μg去氨加压口服,随机双盲给药4周.然后开放治疗12周,并在口服给药前以20μg喷鼻2周作对照。结果显示,在随机双盲阶段两个剂量口服给药间及口服与喷鼻给药间的疗效

  • 标签: 加压素 原发性 口服给药 去氨 随机双盲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特利加压对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德国施普林格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搜索等关于特利加压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8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文或英文文献。试验组应用特利加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去甲肾上腺等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病死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肢体末梢缺血事件发生率、肾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分析各研究间的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07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项RCT研究,共计811例患者;1项研究低偏倚风险,6项研究偏倚风险不确定,1项研究高偏倚风险。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能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优势比(OR)=0.89,95%可信区间(95%CI)为0.67~1.19,P=0.45〕,但会增加患者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OR=2.98,95%CI为1.99~4.45,P<0.000 01),且有增加患者肢体末梢缺血事件发生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1,95%CI为0.88~133.19,P=0.06);此外,试验组能降低患者肾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OR=0.30,95%CI为0.09~0.96,P=0.04)。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文献中有关病死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研究中有1项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有关肢体末梢缺血事件发生率和肾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研究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去甲肾上腺等儿茶酚胺类药物相比,特利加压不能显著改善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但可能会降低其肾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应用特利加压治疗可能会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及肢体末梢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研究加压对大鼠内耳细胞信号转导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压引起膜迷路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精氨酸加压50μg/kg,每天1次,共1周;取出听泡,提取内耳总RNA,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然后和大鼠cDNA芯片杂交,显示加压注射前后大鼠内耳mRNA表达强度变化.结果筛选出和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0条,Ratio>5的上调的基因有Chnl,Pak3和Ptprc.结论加压可能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方面影响内耳的液体平衡,从而导致膜迷路积水.

  • 标签: 加压素 内耳 膜迷路积水 细胞信号转导 CDNA芯片
  • 简介:摘要在肾脏集合管,血管加压(arginine vasopressin,AVP)通过AVP-血管加压受体2(vasopressin type 2 receptor,V2R)-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调控通路引起AQP2表达改变,实现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参与人体水电解质的调节机制改变。膜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重要病理特征,AVP-AQP2调控通路功能失常与膜迷路积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VP-AQP2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其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