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窗四季》故纸新篇,编成一卷,近百题,又是“忧乐百篇”,又是忧多乐少!我说过,一本书是一个人;一本书也是一扇窗,作者从这扇窗眺望或审视窗外的风云和人事,读者从这扇窗呢,可以瞥见云,树,夕阳,雪花,行人,也可洞见作者的情思和心胸吧。小时候不懂得陶渊...

  • 标签: 小序 面包 催化剂 赢得自由 陶渊明 破门而出
  • 简介:志书是志书中的具有特殊作用的一种体裁,它由史书和其他书本发展而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具有钩玄提要、阐释补充、引领门径、彰明因果和揭示规律等作用。写作一般要注意写作程序、设置、写作、格式、忌讳等问题。

  • 标签: 志书 小序 编写
  • 简介:云乡同志的《红楼识录》已经脱稿了,要我写几句话,作为“序言”。我识云乡同志已经多年,每与他相对,其诚朴有如乡人,而言谈皆务实际,博学多识,纵贯旁通,所以我每次与他晤谈,都不觉日西,可见我们共同的癖好。我幼年读《红楼梦》,开始毫无兴趣,简直不可终卷,是什么原因呢?一是书中描写的生活、情节、感情、思想,我无法理解;二是书中涉及的典章制度名物衣著,种种名称实在太繁复了,我简直是摸不着头脑,所以读起来不免有点昏昏然,可见我当时欣赏

  • 标签: 识小录 博学多识 昏昏然 典章制度 《红楼梦》研究 “双百方针”
  • 简介:《诗》的作者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纷如聚讼”,“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清代一些学者,从清初的陈启源,中经钱大昕、翁方纲、张澍,到晚清的陈奂等,一改宋代学者轻率攻击《诗》的做法,实事求是地对《诗》的作者进行了辨析,肯定《诗》出于子夏。其中张澍在其《诗翼》的序言《诗翼题辞》中,以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郑玄《毛诗笺》等的直接证据与自左丘明《左传》以来历代学者引用《诗》的间接证据相结合,论述了《诗》为子夏所作,显得全面而系统,令人信服。当代学者在“走出疑古时代”的背景下对《诗》作者问题的研究,肯定了“子夏《诗》”的正确性。

  • 标签: 《诗小序》 子夏 张澍 《诗小序翼题辞》
  • 简介:列车一驶进站台.欢迎的鼓乐就响起来了。但从车窗望去,欢迎的人并不多,最前面是鼓乐队,后面是手捧鲜花的一队学生,然后稀稀落落站着欢迎的人。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按我南大之源流,盖中西并蓄而文理成驱者。即以吾国诗教论,其为文也,道亦久矣,而我校亦幸历历焉有人。远绍王伯沆、汪辟疆、黄季刚、胡石诸公;乃至沈祖菜先生,独擅斜阳之誉;近交蒋山青学长,有令祭酒之名。况夫现今校内,俊彦济济,多士盈盈,好于此者,殊非称少。惜乎校中素无一专此之平台,而使其鸣其蹈,率多自娱,欲以叩先生,结同好,引后学则不能也。

  • 标签: 诗社 王伯沆 汪辟疆 黄季刚 胡小石
  • 简介:《临桂县志·农业卷》无题编者按:《临桂县志》农业卷的在评稿会上受到称赞。比诸已经见到的一般写法,它确属刘开生面,颇具新意。其新就新在它是经过编撰者的充分研究,对本县农业的状况有综合的分析,对农业发展的方向直接提出了意见,使志书除了资料性外又带...

  • 标签: 评稿 临桂县 编撰者 修志 地情 种植业产值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常见划分,分析了从两种方式在接地故障下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上为不同方式的不同应用提供依据,并根据实际的故障案例,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 标签: 小电阻接地系统 零序保护故障 原因
  • 简介:【摘要】传统主变低压侧接地变压器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可能会发生不必要的跳开变压器低压侧分支断路器,扩大故障停电范围,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通过现场对软件进行改造即可避免停电范围发生没必要的扩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小电阻接地 接地变压器 零序电流保护
  • 简介:一、幸乎不幸,我生长于国人狂獗批孔的上个世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学龄前,在乡间,偶然读到过一本早年农家子弟开蒙的《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那十二个字,成为我对《论语》的全部了解。公元1954年,我开始读小学,语文课都是简单

  • 标签: 论语 孔子 焚书坑儒 儒学 殖民主义 批孔
  • 简介:给出矩阵Sharp的一个新的刻画,由此得到(半)正定矩阵Sharp与其平方矩阵Sharp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讨论正规矩阵的*与减之间的关系,推广了关于Hermmite矩阵的相应结果.

  • 标签: 矩阵 Sharp序 核心幂零分解 *序 减序 Hermmite矩阵
  • 简介:摘要以某变电站10kV电阻接地系统为背景,针对屡次出现的接地变压器零保护误动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线路参数不对称及线路非金属性接地两个不确定因素。以及导致10kV电阻接地系统在运行方式下,出现接地变压器零保护误动的客观原因。同时给出了检查10kV出线电缆绝缘情况及建立零电流监测装置等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

  • 标签: 小电阻接地 参数不对称 零序电流保护 误动。
  • 简介:斯当东(GeorgeThomasStaunton,1781-1859),也译作乔治·托马斯·斯当东、托马斯当东、司当东、斯汤顿、士丹顿等,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父乔治·伦纳德·斯当东准男爵(SirGeorgeLeonardStaunton,1737-1801),也被称为老斯当东、大斯当东等,是早期英国著名的外交家和汉学研究学者,曾担任1792年英国首次访华即马戛尔尼(GeorgeMacartney,1737-1806)使清使节团副使,著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AnAuthenticAccountofanEmbassyfromtheKingofGreatBritaintotheEmperorofChina)等;斯当东则是此行的见习侍童(pageboy)。斯当东亦是英国第二次访华即1816年阿美士德(WilliamPittAmherst,1773-1857)使团的副使。斯当东一生之中,主要著有《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1805)、《中英商业往来札记》(MiscellaneousNoticesRelatingtoChinaandourCommercialIntercoursewiththatCountry,1822)、《阿美士德使团记行》(NotesofProceedingsandOccurrencesduringtheBritishEmbassytoPekinin1816,1824)及《英中商务考察》2卷本(ObservationsonourChineseCommerce,1850)。此外他还从中文直接翻译了《大清律例》(TaTsingLeuLee,1810)和《异域录》(NarrativeoftheChineseEmbassytotheKhanoftheTourgouthTartars,1821)两部英文作品。斯当东虽称不上著述等身,但他的代表性作品1810年《大清律例》英译本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他本人也因翻译此书而一跃成为西方最富盛名的汉学家。在近代中英交流史上第一代译者之中,他是声望最高的一位,他甚至被视作仅比他年幼一岁的英国第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的赞助人。斯当东为《大清律例》英译本所撰写的长篇"译者"共计35页,全面展现了包括斯当东在内的西方精英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法律的认识程度,是典型的"十九�

  • 标签: 《大清律例》 译者序 阿美士德 种痘奇书 商务考察 商业往来
  • 简介:毕业典礼,是全世界高等学历教育阶段性完成应有的仪式,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在此刻会感受到文明的承传。今年的典礼中,当师生分别穿上导师袍和学位袍相视,顷刻间有了一种庄严感。拨流苏时,眼前的学生笑容灿烂,却一时想不起是考研面试中的哪一位。

  • 标签: 毕业典礼 教育阶段 师生 学校 家长
  • 简介: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简称9210程)是气象部门20世纪90年代现代化建设的骨干。程。其主要目的是在全国地(市)级以上气象部门建设1个以卫星通讯为主,地面通讯为辅,多种手段并用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1个覆盖全国县级以上气象信息单向广播网络接收系统。系统建成后,将在网络环境下承担全国气象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加工产品的收集、分发和管理,并提供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作为天气预报工作平台。

  • 标签: 9210工程 气象信息 人机交互 信息网络系统 天气预报 工程建设
  • 简介:<正>中坪——荆山宝珠人初识荆山山脉给人的感觉仿佛连绵无尽,至少在湖北保康县境内的感觉是这样。从广义的角度说,荆山并不是独立的山脉,它其实是大巴山山脉

  • 标签: 中坪村 马桥镇 古佛寺 水泥公路 太阳山 人间仙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徐州古称彭城,五省通衢之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萃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书法名城。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交通区位,孕育了"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文化特质,形成了以书画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

  • 标签: 文化特质 人文底蕴 地域文化 山水文化 建城 汉风
  • 简介:2016年1月和3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著名刑法学者克努特·阿梅隆(KnutAmelung)教授、哥廷根大学著名侵权法学者埃尔文·多伊奇(ErwinDeutsch)教授相继因病离世。为纪念两位教授在刑法、民法领域的卓越贡献,本书专门设置了阿梅隆教授与多伊奇教授纪念专栏。克努特·阿梅隆教授出生于1939年2月13日,于2016年1月26日病逝。他师从德国著名刑法学者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教授,先后于德国波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