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小儿病毒肠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包括中药及中成药、西药、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等,对多种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小儿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1小儿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儿童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而其中病毒肠炎引起的儿童腹泻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肠炎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我院儿科每年秋冬季收治的患儿多为腹泻病,且患儿年龄偏小,大便性状多为急性黄色水样.且常见肠外合并症。今于近年病例中随机抽取80例,分别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病 临床分析 病毒性肠炎 患儿 常见 大便
  • 简介: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占所有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据WHO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最近的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41.8—52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其中85%发生在低收入国家。发达国家虽然死亡率低,但医疗费用的负担十分惊人。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感染 诊治 急性胃肠炎 低收入国家 肠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和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泻、退热等症状消除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疾病症状。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效果 疗效 症状消除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毒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加利巴韦林10mg/Kg静滴1次/d。观察组给予热毒宁0.6ml/kg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1次/d。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退热、腹泻症状减轻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更明显。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为中成药制剂,其毒性低,不良反应小,治疗小儿病毒肠炎疗效显著。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病毒性肠炎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肠炎合并惊厥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重视,以提供合理的诊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2例病毒肠炎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无热惊厥42例,占80.77%;惊厥在病程1-3天内多见,占96.15%;惊厥持续时间均在5分钟以内;抽搐2次及以上35例,占67.31%;头颅CT及脑电图均无异常;脑脊液压力升高27例,占72.97%.结论小儿病毒肠炎并发惊厥,部分病例伴颅压升高,需降颅压治疗,愈后良好.关键词病毒肠炎惊厥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3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2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中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2例,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并且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使患儿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其首选的护理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一般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此法值得在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儿童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猪苓汤治疗小儿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用猪苓汤加味,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思密达和金双歧片。结果治疗组72h内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7,8%,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猪苓汤是治疗泄泻的有效方剂,是对中医儿科泄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 标签: 猪苓汤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 养阴利水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医院1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随机分三组(对照组,热毒宁治疗组,葡萄糖酸辛治疗组),用不同药物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两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药物治疗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葡萄糖酸锌是辅助治疗腹泻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葡萄糖酸辛 热毒宁
  • 简介:水貂病毒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胃肠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和剧烈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有时还排出灰白色圆柱状肠黏膜套管。本病是危害水貂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全年均能发生,幼龄仔貂的病死率较高。2010年7月,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水貂病毒肠炎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水貂 接触性传染病 治疗 犬细小病毒 胃肠卡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种疫苗的523名儿童相关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256例)和研究组(267例)。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研究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保持对所有儿童的随访,对比1年之内儿童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率、各项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率为5.62%,低于对照组的15.23%(P<0.05);研究组儿童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7.03%(P<0.05)。结论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治疗经济压力,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毒肠炎腹泻小儿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实践进行探讨。方法:患儿总数100例,均为本院儿科2022.1-12治疗病毒肠炎腹泻患儿,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平均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接受营养支持和系统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b、ALB、PA指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腹泻 营养支持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在细节护理下实际改善效果。方法:自2022.7-2023.7从我院儿科选出58例患儿,抽签后形成传统组(传统护理)和细节组(细节护理),对比并发症率、家属满意率、病症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传统组和细节组患儿并发症率20.69%、0.00%;腹泻消退时间(4.01±0.32)d、(3.02±0.26)d,发热(1.16±0.12)d、(0.57±0.10)d,呕吐(2.71±1.03)d、(1.62±1.00)d,住院时间(5.53±0.73)d、(4.89±0.56)d,后者数据较小;家属满意率72.41%、96.55%,后者数据偏高,组间有对比差异(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在细节护理下将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细节护理 临床病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苓仙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给予苓仙健脾止泻汤进行治疗,每日1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8例中显效96例(占75.00%),有效24例(占18.75%),无效8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苓仙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肠炎 苓仙健脾止泻汤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