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拟行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保证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92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PCI 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 PCI 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 ST 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 : 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 ST 段回落> 70 %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 TS 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 TIMI 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 :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 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 患者 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PCI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ST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ST段回落>70%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TS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TIMI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介入导管室在医院诊疗、急救、检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存在,给导管室工作增添了一定负担。本文将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辅助服务工作。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分析 对策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 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应用随机摸球法将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4 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 78 例心脏病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仅在研究组患者的 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 1 周的睡眠质量( PSQI 评分)、生活质量( GQOLI-74 评分 )。 结果: 两组护理前 PSQI 评分、 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1 周的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 PSQI 评分更低, GQOLI-74 评分更高。 结论: 健康教育在 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护理临床疗效。

  • 标签: 心脏介入导管室 健康教育 睡眠质量 护理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导管环境对于介入护士产生的职业危害展开分析,并按照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主要对导管室环境存有的相关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危害因素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在导管室之中护士本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四种,即为物理性危害因素(负重伤、X线照射以及噪音污染)、化学性危害因素、社会理压力以及生物因素。结论在导管室环境之中介入护士主要是受到四种而影响其职业,主要包括有即为物理性危害因素(负重伤、X线照射以及噪音污染)、化学性危害因素、社会理压力以及生物因素。在导管室之中需要加强环境的改善和管理,以降低护士的职业危害程度。

  • 标签: 导管室 护士 防护措施 环境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 介入导管室在医院诊疗、急救、检测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存在,给导管室工作增添了一定负担。本文将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辅助服务工作。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围介入期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予以围介入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3.3%(14/15),护理满意度为100%(15/1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73.3%(11/15)、护理满意度66.7%(10/1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介入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介入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堵塞术 围介入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些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难以根治,例如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冠脉介入手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发展与展望。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些疾病也已经得到了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难以根治,例如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于冠脉介入手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冠脉介入手术 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发展与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和知识宣教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优于对照组(75.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产生,还能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所以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导管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手术中无复流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手术的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当中分别选取其中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在介入术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时,对照组的45例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流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等相关指标的分级情况。结果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分级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TIMI、MBG以及TMP等三项指标分级达到3级的有91.11%,比对照组患者68.89%的指标3级达标率高很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而言,在介入手术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TIMI、MBG以及TMP等指标的分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血栓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uideLiner延长导管在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用某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因冠心病复杂病变行PCI的患者56例,归纳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心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6例患者在行GuideLiner延长导管作用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5例辅助球囊通过,41例辅助支架通过,全部患者住院期间半年内均为出现支架内血流堵塞,支架脱载等心脏不良情况。结论使用GuideLiner延长导管可以有效辅助球囊或支架达到心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并提高支架支撑力,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冠心病患者的寿命。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延长导管 Guide Liner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甲组43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乙组32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不同方法应用效果。结果两组1、2年生存率、并发症(腹痛、切口感染、发热)对比无差异(P>0.05),甲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少于乙组(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与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相当,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应用更为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经 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 方法 :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 75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甲组 43 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乙组 32 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不同方法应用效果。 结果 : 两组 1 、 2 年生存率 、并发症(腹痛、切口感染、发热) 对比无差异( P > 0.05 ), 甲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少于乙组( P < 0.05 ), 术后生存质量评分 与 甲组 相比差异显著 ( P < 0.05 )。 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相当,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应用更为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将超声诊断与超声治疗相结合,达到非开放性手术治疗目的。方法采用穿刺、抽液、冲洗、注药等方法,对5例占位性病变患者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诊断。对29例肝、肾、卵巢囊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脓肿、腹腔脓肿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囊肿直径小于7cm。一次治愈率100%,囊肿直径大于7cm,二次治愈率100%,肝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大于7cm,三次治愈率100%。结论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实用,能避免患者开放性手术的痛苦及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占位性病变 超声介入治疗 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抽取4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抽取44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介入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介入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症率为13.66%(6/44),低于对照组患者31.82%(14/44)的并发症发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护理有益于帮助其降低并发症发症率,从而有效的保护其在护理期间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介入护理 脑血管病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