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颈动脉狭窄伴有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实施支架置人术前及术中的脑保护措施降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有效性。方法1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血流阻断耐受试验,2例重度不能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术前进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2例相对不耐受缺血负荷的患者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架置入术。术中采取减少脑血流阻断时间、降低血栓形成等各种有效脑保护措施,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术后通过弥散加权MRI(DWI)检查及缺血性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评估脑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出现一过性失明1例,出现永久性缺血神经症状1例。术后24hDWI阳性率为50.0%,多为小于1-2mm小病灶散在分布。术后颈动脉血管扩张达90%以上8例,70%~90%4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缺血耐受程度及血流特征,术中有效缩短血流阻断时间及防止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脑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一颈动脉狭窄伴有颈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永久性缺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对侧颈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脑保护措施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闭塞组9例,狭窄组1例(P=0.03)。6例闭塞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TIA、脑卒中、心肌梗死、低血压、颈动脉再狭窄和高灌注综合征。笔者认为合并闭塞颈动脉狭窄患者由于支循环代偿较差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应严格监测患者状态,术后应进行定期随访。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颈内动脉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因一颈内动脉高度狭窄而实施CEA病人的临床资料,每隔1年行1次双颈动脉超声检查,定期检查双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随访1~110个月,平均32.8个月,从实施CEA到颈内动脉出现显著狭窄时间为50.7个月;出现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达70%以上12例。这12例虽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冠脉疾病,但与非进行性狭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EA术后颈内动脉出现进行性狭窄的显著危险因子尚未发现,定期检查及密切观察预后非常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CAU)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准确率。方法65例患者72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或闭塞血管进行CAU与TCCD检查,分析单独CAU、单独TCCD、CAU+TCCD与DSA结果比较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单独CAU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89.6%,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91.7%。单独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75.0%,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75.0%。CAU联合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95.8%,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100.0%(p<0.05)。结论CAU与TCCD结合可以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DSA检查确诊的5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段血管的残存管腔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56例病例中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5例,严重狭窄6例,极重度狭窄3例,完全闭塞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具有简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和快速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器材的进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颈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症状性颈动脉慢性闭塞的再通对于预防脑卒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对于此类患者,若想得到最大的获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出适合闭塞开通的患者,合理的手术策略,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但由于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同时风险也很大,所以目前不适合广泛开展,仍需要持谨慎的态度。

  • 标签: 颈内动脉 慢性颈动脉闭塞 腔内开通 颈动脉支架 颅内外搭桥
  • 简介:<正>患者男性,43岁。因右颈部无痛性肿物3个月于2009年3月入院。查体:右侧颈部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活动。B型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体分叉处内后方可见巨大实性肿物,大小为4.6cm×2.3cm,边缘尚清,内回声不均,肿物与颈动脉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物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颈动脉分叉 颈内动脉 转流管 下颌骨
  • 简介:颈动脉疾病中,单动脉闭塞是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椎动脉的管径较细,行程迂曲,同时有较长的一段行走在颈椎横突形成的骨性管道内等因素,而造成了椎动脉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利因素,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好发部位。现将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应用彩超检出的单动脉闭塞的12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诊断 单侧椎动脉闭塞 颈动脉疾病
  • 简介:患者:男,82岁。因“心慌、胸闷10年,下肢乏力、疼痛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1997年诊断“冠心病、房颤”,2003年发生脑梗死,2006年出现双下肢疼痛,动脉造影示双下肢动脉狭窄。后突发左上肢无力,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腋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栓形成。

  • 标签: 肾动脉闭塞 腹主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下肢疼痛 双侧 下肢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支循环代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42例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由2名神经内科、2名影像科高资历医师组成血管狭窄评估小组,采用盲法阅片狭窄动脉支循环进行评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 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取改良 Seldinger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依据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的部位,将血流代偿模式分为4型。观察入组患者的狭窄/闭塞支循环代偿模式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48~82(61±8)岁。启动支循环途径:前交通动脉支、后交通动脉支、眼动脉支、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支、脉络膜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支循环、颈外动脉-颈内动脉C4段支循环、胼周动脉吻合支、硬脑膜-软脑膜支、新生血管。Ⅰ型双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闭塞20例(47.6%);Ⅱ型双颈内动脉C2段至C6段眼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闭塞5例(11.9%);Ⅲ型双颈内动脉C6段眼动脉发出后重度狭窄/闭塞2例(4.8%);Ⅳ型混合型15例(35.7%)。结论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支循环途径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探讨其支循环代偿模式分型,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分析病变特点及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

  • 标签: 颈内动脉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永存坐骨动脉(PS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由于PSA特殊的解剖走行,易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瘤等。本例患者经CT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股动脉发育良好伴细小PSA汇入腘动脉,右侧PSA为下肢供血伴右股动脉发育不全。右侧PSA继发血栓形成,引发右下肢出现缺血症状。行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永存坐骨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右侧肢体偏瘫伴双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外伤后因神志不清送当地医院急诊,诊断为"脑挫裂伤".住院治疗20d后右侧眼球开始肿胀突出,2d后左侧眼球也逐渐肿胀突出,患者自诉左侧脑部嗡嗡作响.2004年11月由当地医院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 标签: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闭塞 病例报告 栓塞治疗 弹簧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超声诊断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时间段内接收的42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颈动脉采用超声诊断,可有效检测有无狭窄以及闭塞现象;观察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所选取的42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轻度狭窄13例(30.95%),中度狭窄18例(42.86%),重度狭窄5例(11.90%),闭塞6例(14.29%)。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可有效检测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闭塞 超声诊断 价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计算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计算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符合率,评价三维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为92.59%(150/162),特异度为92.86%(65/70),灵敏度为92.39%(85/92),阳性预测值为94.44%(85/90),阴性预测值为90.28%(65/72)。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符合率分别为81.48%(22/27)、93.94%(31/33)、100.00%(19/19)、100.00%(13/13),且三维颈动脉超声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0.895,一致性高。结论三维颈动脉超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对于不适宜DSA检查的患者可采用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颈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中应用颈动脉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n= 103),同期抽取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n=100),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血管壁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增厚等情况,对比血流动力学以及颈动脉血管壁内 中膜厚度(IMT),判断有无颈动脉狭窄以及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患者IM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黄色瘤是一种与脂代谢紊乱有关的非肿瘤性疾病,由含脂巨噬细胞聚集引起,好发于皮肤、肌腱和筋膜等结缔组织。文献中还未见有黄色瘤包绕颈动脉的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26岁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男性患者,主诉反复头痛、头晕伴发现双颈部包块1年余,黄色瘤累及双颈动脉。患者行一黄色瘤手术后即能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术颈动脉狭窄。随访3年零6个月时患者术颈部未见复发,未手术颈部病变无明显进展。但身体其他部位有复发并行手术治疗。包绕颈动脉的黄色瘤预后较好,但是调节血脂的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