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的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融合(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在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 标签: 心室起搏 波形正常化 心电图 室性融合波
  • 简介:摘要: 由于小变换具有多分辨,因此可以通过小正变换把多幅图像分解到一系列的频率空间,然后在每个空间按照一定的融合规则算法对图像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把处理后的信息通过小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

  • 标签: 小波变换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陈旧心肌梗死fQRS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138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将其中有fQRS的纳为A组(共77例)、无fQRS的纳为B组(共61例);再将A组中fQRS时限<0.12s的作为A1组(共59例)、fQRS时限≥0.12s的作为A2组(共18例);然后再对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几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24h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2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心肌梗死有fQRS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并且随着fQRS时限的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如速、室颤等的发生率也会显著增加,临床上应当对此类患者加强观测和预防。

  • 标签: 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室性心律失常 关系
  • 简介:针对当前高速摄影系统不能保证采集的高帧频图像中所有目标物体聚焦清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对快速小变换后得到的低频系数与高频系数采用一种改进型的融合规则进行算法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图像融合规则对比分析。

  • 标签: 多聚焦图像 图像融合算法 小波变换 仿真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出现fQRS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出现fQRS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类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源期前收缩、多源期前收缩、偶发期前收缩、频发期前收缩、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连发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单形/多形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fQRS与AMI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其可作为AMI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 标签: 碎裂 QRS 急性心机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且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所谓边缘Q是措不能完全符合异常Q标准的Q。其分为二种类型。1.接近异常Q的边缘Q,此种Q表现为Q粗钝错折,时限≥0.04秒,此种Q按异常Q对待;若同时同导联S—T段抬高、T倒置,则肯定为异常Q

  • 标签: 异常Q波 边缘性 接近异常 T波倒置 临床医学 正常情况
  • 简介:心理负荷及其解脱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ERP技术则是研究心理负荷问题的有力手段。该文介绍了心理负荷及其解脱的脑电成分,以及情绪刺激对其影响的可能表现并作出了理论解释,对其应用ERP研究作了粗略的设想。

  • 标签: 心理负荷 心理负荷解脱 CNV EML 情绪刺激
  • 简介:针对传统的形态小变换因不具备平移不变性而导致其在图像融合过程中引入伪吉布斯(pseudo-Gibbs)现象和明显的块状效应的问题,本文用循环平移对基于形态小图像融合方法进行移不变扩展,提出一种有效的平移不变的形态小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形态小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同时采用循环平移(CycleSpinning)来提高形态小的平移不变性,有效地抑制融合图像在奇异处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融合图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及客观评价指标。

  • 标签: 图像融合 形态小波 循环平移 伪吉布斯
  • 简介:摘要讨论慢异常。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慢波性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玻璃工作运动,集中论述了马文·利夫斯基对于玻璃工作运动的贡献。笔者认为,技术与艺术在我国玻璃行业中仍然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倡导新的玻璃艺术运动,大力推进我国玻璃艺术的发展。

  • 标签: 玻璃行业 工作室 运动 美国 玻璃艺术 世界范围
  • 简介:光的粒二象被发现之后,德布罗意由此得到启发,大胆地把这二象推广到物质客体上去,提出了实物粒子也具有粒二象的理论。

  • 标签: 波动性 微粒性 物质波
  • 简介:众所周知,J综合征是与J有关的多种临床综合征的总称,J是介于QRS与s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变化,可见于生理或者病理情况。早期常认为其因低温或高钙血症引起,随着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J的出现是一种离子通道的异常,在临床中还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肌缺血、心包炎、束支传导阻滞、高血钙及神经系统等疾患。

  • 标签: 缺血性J波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后 早期复极综合征 预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