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潘念之在《中国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著文《略论宪法和我国新宪法的特点》。文章论述了宪法的一般概念、宪法的历史发展和新宪法的特点。关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文章认为,根本法有两个特征。一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谓根本制度,指的是国家最基本的任务、原则和制度,其中主要的是国体和政体。所谓最高的法律效力,有两层意思,一是宪法为制订其他法律的根据与基础。二是指其他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

  • 标签: 法律不能 中国法学 法律出版社 中外合资经济 社会主义道路 领导力量
  • 简介:<正>刘蔚、贾雯在《经济与法》杂志1992年第9期撰文"制定拍卖法建立健全拍卖制度"中指出:拍卖亦称竞买,是捐出卖人公开叫价将财物出售给出价最高的竞买人的一种买卖形式。拍卖的具体方式有四种。(一)买方叫价式,或称"有声拍卖",(二)卖方叫价式,或称"无声拍卖"。(三)减价拍卖式,或称"荷兰式拍卖"。(四)投标拍卖式,或称"邮递拍卖"。由于拍卖活动属于商品买卖的一种形式,其参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民法调整对象,因而《拍卖法》应是隶属于民法体系中的一个特别法.拍卖活动既要遵循民法的一般理论和原则,又要有

  • 标签: 拍卖制度 拍卖法 民法调整对象 拍卖人 出卖人 荷兰式拍卖
  • 简介:朱伟瑾同志在1985年《杭州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的《书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作者认为书证在民事诉讼证据中占有变出的地位。书证在民事诉讼中是一种最基本最广泛的证据,在每个民事案件中几乎都不能离开书证。书证对民事、经济等案件的发生,民事权利的产生,某些法律行为的发生,

  • 标签: 民事案件 杭州大学 朱伟 符号表 杨泰 其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行之有效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见解。

  • 标签: 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 基础 学生 词语
  • 简介:山东师范学院一贯很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从1956年起就把“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订为全院各系、科的必修课。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这门课的任务是:讲授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训练。三年来,全院已有三千三百三十五人掌握了拼音字母并初步学会了普通话。中文系还在师生中推广了简化字,同时正准备设置“文字改革宣传橱窗”和“文字资料陈列室”。该系语言学教研组的教师和同学,为了配合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计划编写一套幼儿园、小学用的汉语拼音教材、教学指导书、拼音游戏和

  • 标签: 普通话语音 语文教学改革 宣传橱窗 山东师范学院 教学指导书 方言区
  • 简介: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有西方学者提出:“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如今这种观点有所改变吗?应从技术还是哲理层面来发掘中国的古典修辞学思想?套用单一文化背景下的西方古典论辩模式,还是立足多元文化背景和全球视角呢?这是一直困扰东西方学者的文化命题。

  • 标签: 修辞学思想 20世纪70年代 多元文化背景 文摘 西方学者 论辩模式
  • 简介:《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4期发表胡范铸、陈佳璇、甘莅豪、周萍的《"海量接受"下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方法设计———兼论构建"机构形象修辞学"和"实验修辞学"的可能》。该文认为:国家形象修辞应该说是机构形象修辞的一种特殊类型。修辞学历来关注的主要是个人话语,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机构话语的修辞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而这一趋势也势必将深刻制约中国当代修辞学的发展。目标产生问题,问题选择方法。中国修辞学包括机构形象修辞的根本目标是推动社会发展。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机构形象 文摘 国家形象 个人话语 社会生活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创立了互文性理论,80年代起互文性理论被逐渐译介入中国。《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5期发表刘斐的《三十余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该文将三十余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属于互文性理论的早期译介期;第二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属于系统引介期;第三阶段为本世纪以来的逐步繁荣期。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三十年来中西互文关系研究,指出中西互文存在着广阔的对话空间。

  • 标签: 修辞学 互文性理论 传播与发展 文摘 80年代 克里斯蒂娃
  • 简介:《文艺研究》2013年第5期发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谭学纯教授的《小说修辞学批评:“祈使——否定”推动的文本叙述——以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为考察对象》。该文认为:微型小说的超短叙述和公文删除事件过程的文本面貌吻合,使得小说《提升报告》选择了公文的语言包装。

  • 标签: 小说修辞学 文摘 微型小说 文本叙述 福建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 简介: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往往来源于对字词的解释,而成语的字词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文言词语义项,这些义项有许多与文言文中字词是同义的。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标签: 成语 文言文 高中 语文 学习指导
  • 简介:心房利钠素(ANF)是一种有显著利尿以及钠利尿活性的肽。正常情况下,作为对血浆容积负荷的反应而释放。但是,某些病理状态也可促使其释放。据报导,运动后,血浆中ANF水平增高。本实验研究了7名男性和6名女性的ANF和心脏容积之间的关系。这些受试者既往史正常,而且体

  • 标签: 医学文摘 容积负荷 红细胞膜 脂蛋白浓度 单克隆抗体 免疫功能
  • 简介:《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发表宗守云的《(圣经)的修辞观》。该文认为:《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 标签: 修辞学 《圣经》 文摘 修辞观 人类文化 一致性
  • 简介:摘要:文体与语域相关,具有丰富的语篇类型表现形式,因此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以及翻译教学过程中应考虑语篇类型与文本内外等各种因素。实用文体的翻译应重点考虑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翻译文本的实用性和读者可接受性。文学文体的翻译既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又要再现原作的语言艺术,把握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在不同体裁中呈现出的具体差异。本文通过对文学与非文学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的入手,试图找出不同文体翻译策略的异同,并从中总结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翻译方法,使译者面对不同文体时有的放矢,准确再现原作风姿。

  • 标签: 文体 翻译 差异 策略
  • 简介: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与数学文化间的互动。数学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融入数学家的经历故事、数学史中的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及探究的激情。在考试中,也应该有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解题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想,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分数,更是数学文化的浸润。

  • 标签: 数学文化 核心素养 渗透策略
  • 简介:本文通过提升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两个方面展开了对于将数学文化深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探讨。

  • 标签: 数学文化 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