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鲁迅的笔下塑造了许多孤独的形象,他们的孤独或者因家庭原因,或因物质原因,或因精神原因,种种不一。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的原因。鲁迅希望用文字挽救那个愚昧,困苦,封建,屈辱,软弱,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社会。现在我们的社会开明,富强,民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原因就在于他笔下的形象依旧有现实意义,当初血淋淋鞭打丑恶旧社会的鞭子,现在依旧能鞭打当代社会中的一些尚未被肃清的丑恶与灵魂深处的无助。

  • 标签: 鲁迅 孤独者 现实意义
  • 简介:摘要:本报告呈现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的初次沙盘情况。该男孩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近期还伴有对班级同学的攻击行为。心理辅导老师通过沙盘游戏并结合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访问调查,对男孩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该生缺乏家庭温暖、内心比较孤独,需要家长和老师多给予爱和关注。

  • 标签: 沙盘游戏 心理辅导 攻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社交与沟通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行为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病因未明,无特效药,难以治愈,行为表现伴随终生。孤独症的孩子由于患病,无法和同龄的伙伴正常的交流,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愿,患孤独症的儿童群体脆弱、敏感,需要悉心照的。目前,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来说,光是进行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做好自闭症护理工作也是很重要。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症做了概述,描述了对于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详细探讨对其不同的护理措施,希望对孤独症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康复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孤独症 护理方法 心理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是寓教于生活之中,最终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有所收获、都能在游戏中得到陪伴和心理的慰藉。小学却是有严格的作息标准和纪律制度,考核成为核心内容。最终不是所有人都能达标、达到的标准也是因人而异。差异造成了孩子间的差距和心理上的落差,无论结果怎样,与以往的教育相比较孤独感在所难免。与以往的教育问题不同,孤独感不仅仅在问题学生身上有所体现,目前也有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也有涉及。我们经常用“团结同学、友爱相处”来教育孩子。熟不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面对“孤独”却是孩子们迫切渴望得到的心理能力。

  • 标签: 幼小衔接 生活教育 劳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方法汇集来自国际孤独症专业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在全球20个站点收集的孤独症患者(孤独症组,n=525)和健康对照(对照组,n=569)的脑结构影像学数据。基于脑结构数据,应用FreeSurfer测量每个受试者的皮质厚度并对2组脑皮质厚度进行t检验比较。根据受试者年龄,分成<12岁组(孤独症患者n=150,对照n=151),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n=210,对照n=233)及>18岁组(孤独症患者n=159,对照n=183),应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结果孤独症组相对于对照组在与初级面孔识别相关的左右侧脑枕叶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左侧:size=1 043.95 mm2,Z=4.31,MNI坐标:x=-13.1,y=-102.4,z=2.4;右侧:size=1 364.13 mm2,Z=5.14,MNI坐标:x=14.4,y=-101.3,z=3.1),以及与背侧注意网络相关的右侧脑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size=485.86 mm2,Z=4.71,MNI坐标:x=6.8,y=-13.1,z=61.6)。根据年龄分组结果显示,<12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右侧额上回中部及后部(size=914.44 mm2,Z=4.86,MNI坐标:x=19.7,y=32.4,z=41.1)及左侧颞下回(size=638.16 mm2,Z=-4.36,MNI坐标:x=-34.7,y=-32.5,z=-22.8)皮质厚度减少;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右侧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和枕骨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18岁组孤独症患者与对照之间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枕面区域和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异常可能是孤独症患者神经发育的特征,尤其在低年龄的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更明显。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孤独症脑成像数据交换数据库 背侧注意网络
  • 简介:摘要: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存在沟通交流障碍问题的幼儿不占少数。在众多沟通交流问题中,孤独症幼儿的沟通交流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束缚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对孤独症幼儿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了孤独症幼儿沟通交流时存在的问题,进而详细阐述了培养孤独症幼儿沟通交流能力的具体路径。

  • 标签: 孤独症 沟通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儿童孤独症是阻碍儿童发展的常见病,表现为严重阻碍社会交往等异常现象,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孤独症两岁以前就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但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孤改善独症的预后。本文就孤独症早期症状的识别方法和早期干预做了几点建议措施。

  • 标签: 孤独症 早期干预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治疗用在孤独症儿童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孤独症患儿(n=78),均为我院2020.2~2021.7月收治。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基于此,39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治疗。就两组孤独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孤独症症状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干预治疗 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状评分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孩子的信心和兴趣不仅事关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关乎孩子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孩子的人生。因此,老师要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最新最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要对孩子多陪伴、多表扬、多激励,让孩子的信心树立起来,学习兴趣浓厚起来,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 标签: 自卑 信心 兴趣 陪伴 表扬 激励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幼儿时期的广泛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致患儿终生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压力。在患儿发病早期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诊断并行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但仅依靠临床症状和医生经验对早期不典型患儿的诊断十分困难。神经影像学通过评估ASD患儿脑结构形态和功能、脑白质纤维束连接以及脑组织代谢等神经病理学改变,有助于临床ASD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作者就儿童孤独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结构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