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的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分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揭示康德自由概念的完整内涵和内在逻辑。康德是从自由的可能性、实在性、现实性和实际性四个存在维度构建有机联系的自由理论。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存在维度恢复隐藏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完整原貌,揭示其存在意蕴。康德自由概念不是认识意义上或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存在意义上自由,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即人的存在的价值、尊严、责任和权利。

  • 标签: 自由 存在论维度 可能性 实在性 现实性 实际性
  • 简介: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的哲学观点,考察体育与人之存在的理论意涵,从而建立体育与人的感性实践的哲学联系。人之存在为体育提供了感性基础,人之行为诠释了体育的实践过程,体育就是人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为体育提供了哲学指引。在哲学的理论视域中,体育需要进行道路选择、理论i全释和思维指引,方可走进人生活实践的感性世界中,从实体的遮蔽中开显,从感性的包容中出场,从生存的现实中奠基,从生活的境况中演绎,最终走向人的自由且全面发展的意义旨归里,体育将获得人的感性实践的理论场域。

  • 标签: 体育 人学 存在论 感性 实践
  • 简介:开门见山是一种态度,杂志主题在首页的序言即可一览无余。但比主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乃至解构主题。牢笼如果是禁锢的象征,那么,真正禁锢人的,是什么呢?作为人类,我们被赋予一个肉身以及各种定义——理性混杂感性的大脑加上未能完全脱离低等动物性的高级生物,强而有力却又软弱无助的智慧体,抑或是与蝼蚁草木无异的宇宙间的一个意外。

  • 标签: 存在论 群居动物 快捷方式 主观认知 逻辑分析
  • 简介: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批判由来已久,并非学术创新之举。自工业革命发生以后,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的肆意污染和破坏使自身陷入生存困境,在此背景下,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科学技术展开了深层次思考,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和批判。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我们是激烈的肯定还是否定科学技术,我们始终是受制于科学技术,是不自由的。从存在的视域出发,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的批判维度时,我们才能从根源上厘清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

  • 标签: 科学技术 起源 发展 存在论 批判维度
  • 简介:实践存在美学是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多样性的历史维度。首先,从理论内涵角度看,实践存在美学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性维度,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西方美学的历史性联系;其次。从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历史角度看,实践存在美学克服了传统实践美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缺陷,从主客对立的反映美学走向了主客统一的存在美学;第三,从当代西方美学发展轨迹角度看,实践存在美学的思考方式与其发展进程也是一致的。因此,董学文等人认为实践存在美学缺乏历史性维度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 标签: 实践观 存在论 历史性 思维方式
  • 简介:<正>"拜物教"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现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起初是作为一种初级的宗教崇拜形式而纳入到宗教学的研究中,这一点从词根上就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借用这样一个宗教术语.其实是出于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是延续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本批判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拜物教"的提出就有了相应的背景与独特的意义。与此相关的是.货币拜物教作为"拜物教"的一种形式,也就不能只从它的显现以及

  • 标签: 货币拜物教 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 存在论 个体性 社会关系
  • 简介:本体是对存在的说明.实践本体是在本体之本质的意义上对存在的说明,因而,存在及其三大构成部分--人、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都是实践.实践本体表明: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本体的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实践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人对存在的实践关系问题.

  • 标签: 存在论 实践本体论 实践关系 哲学 本质 自然界
  • 简介:晚期海德格尔对"进步强制"所带来的时代困局进行了思索。海德格尔在"座架"中发现了"进步强制"的存在性质,他认为"座架"的统治也即技术的全面统治,集中展现了一种谬误已久的存在领悟——西方传统的主体性哲学。这种主体性哲学根源于非常久远的对于存在的遗忘,并不仅仅是现代的事情,它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天命之中,植根于一种久已谬误的、扭曲的存在理解之中。海德格尔的追问是如此地震撼人心,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跟随他继续相同的追问:究竟是拯救还是毁灭?

  • 标签: 时代的两重独特的现实 进步强制 座架 存在之天命 存在的遗忘
  • 简介:<正>真正说来,历史哲学的繁华盛开是近代社会的事情,尤其属于1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这种现象实情似乎表明.历史哲学在近代有其源头。的确.从编年史的目光来看,且止于皮相的认识.这是相当可信的判断.因为黑格尔作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其中的一个成果,就是建构了"思辨的历史哲学"之正统。而且,即使近代之后出现了"叛离黑格尔"的哲学运动,但其间历史哲学论题的提出及其论证总是这样那样地与这位大师有

  • 标签: 历史哲学 黑格尔哲学 内在性 存在论 海德格尔 生存历史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20
  • 简介:由于生活世界中欲望、技术和智慧的游戏是多样的,将设计的一般本性规定为欲望、技术和智慧的游戏,设计也就因此显现为对生活世界的设计

  • 标签: 存在论阐释 设计存在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5
  • 简介:艺术就是在作品中加以显现的存在者的存在,他认为审美对象既不是存在的,的人在世界(关系)中审美地存在的人道主义精神

  • 标签: 存在论美学观 试论存在论
  • 简介:在利科看来,语言只有在具体的使用中才现实存在,人的存在经验也只能在话语中才能得到言说。因此,话语对于语言系统而言,具有存在层面的优先性。句子作为话语的基本单元,并非只具工具意义上的传达意义的功能。作为一个深受海德格尔存在影响的解释学家,利科更在意挖掘话语之创生、革新意义的维度,更在意于揭示话语之重新描述现实、开启人之生存可能性的本质。利科从认识存在角度,对隐喻话语与虚构文学文本之意义创新机制的解释,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 标签: 话语 隐喻 虚构文学文本 意义创新 存在论
  • 简介:异化劳动进入马克思的视野,标识了马克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自律。从异化劳动中区分出劳动的对象化与异化,马克思澄清了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相互作用的关系,并通过批判黑格尔辩证法而阐发"对象性的活动"原理,开创了哲学思考指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存在路向。

  • 标签: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存在论 对象性的活动
  • 简介:近期董学文等先生连续发表了几篇针对"实践存在美学"的批评文章,对实践存在美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方法和思想内涵展开了全面指责。其指责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实践存在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存在"奇异"组合在一起。然而,由于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思想的根本性误读乃至曲解,使这种指责失去了理论前提。董文在没有全面把握海德格尔存在思想的发展轨迹、基本概念和历史内涵的情况下,仅凭自己主观、随意的误读,制造了一个与海德格尔存在思想大相径庭的非存在的海德格尔思想。董文把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上遮蔽"存在"的"存在者"(dasSeiende)当做"存在",把海德格尔不遗余力批判的"存在者"当成了"存在"本身来理解,从而造成了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中一系列概念的误解。董文批判海德格尔存在的主要理由是它的"非历史性"和"反历史主义",但是,无论从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把人提高到历史高度去考察的高度评价,还是海德格尔本人文本中的基本观点,都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主义特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思想不但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实践论 存在论
  • 简介: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

  • 标签: 贺兰山岩画 视觉语言形式 独体岩画 合体岩画
  • 简介:是奥地利作家费兰茨·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小说.从存在的哲学角度来看,小说反映了荒谬世界的非理性和非人性.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因而他的存在是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在异化成非人化的甲虫后,更是处于被家人抛弃的生存困境中;最后,他选择了死亡,并在死亡中摆脱了人性的异化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存在.

  • 标签: 《变形记》 存在主义 荒谬
  • 简介:刘亮程之于当代文坛的首要意义在于自然人主体的出现,其乡村哲学的神话是对现代性神话的戳破和反思,他的自然人具有看似反现代性,但实质却具拯救现代性的功效。“一个人的村庄”中,面对人的世界的枯竭与荒凉,物的丰富与生机拯救了人,在物的生机与人的荒凉对比中,面对主客二分、天人相抗的现代性文化建立起一个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存在哲学世界,一个天人合一、主客交融的传统审美境界。考虑到从诗到散文,再到小说的文体变迁历程,才能有效理解这个“闲人”刘亮程修炼的过程。

  • 标签: 刘亮程 生态存在论 乡村哲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没有什么可能的社会能够达到普遍的自由,而自由的意义就在于把历史/生活/存在做成同一件事情,如果把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看作是一个事情的两面

  • 标签: 存在论观点 自由存在论
  • 简介:马克思的正义观在当今学界依然遭遇着种种误解,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批判,需牢牢把握其在存在路径上展开的对一切形而上学正义概念的倒转。“对象性活动”构成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存在基础,其核心在于充分保证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的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在正义主题上的前提性地位。此种正义阐释具有重要的方法意义:不仅能在根基处积极应答对马克思正义观的种种误读,而且能有效地在现实中开展出具有原则高度的正义理论与实践批判。

  • 标签: 马克思 正义 正义批判 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