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正名,作为一种学说,是孔子首先提出。他这个学说,并非什么高深理论,也算不上什么纲领性政治主张,但是对后世影响很大,所以值得研究。近来研究者,多半着重于批判。批判是应该,但在批判之前先要弄清这个学说到底是个什么,否则火力虽强,却是对着幻影开炮,取得不了战果。本文目的是要还孔子这一学说以本来面目,但由于孤陋寡闻,错误在所难免,写出来向大家请教。一、从“名”字解释谈起从汉代起,讲孔子正名很多,异说纷纭,直到今天,还莫衷一致。意见分歧,首先表现在对于“名”这个字解释上。

  • 标签: 孔子思想 正名分 解释 思想体系 道德概念 论语
  • 简介:<正>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禅宗美学和楚骚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四大思潮。儒家美学不同于道家美学无为逍遥,“乘物以游心”,也不同于楚骚美学追求人间情趣与浪漫理想统一,更不同于禅宗美学强调直觉顿悟,“非悟无以入其妙”。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自然无为超脱态度形成互补关系,与禅宗美学顿悟直感观念对立。解释美和艺术理论中“明道”、“中和之美”以及“文以载道”等,都是儒家美学体现。孔子以“仁学”作为分析、解释美和艺术根本立场,为儒家美学奠

  • 标签: 书法审美 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 孔子学说 艺术理论 自然无为
  • 简介:摘要:在孔子思想体系里面,” 仁” 和“ 礼” 是紧密联系整体,“ 仁” 是“ 礼” 内在根据,“ 礼”是外在表现形式 ,依礼而行是“仁”表现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仁”是人类社会中人最神圣而美好特质 ,“礼”则是人们依礼而遵循能够和谐相处 适当方式。习礼才会有敬畏之心,才能一步步靠近“仁”,使二者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 标签: 孔子思想 辩证统一
  • 简介:孔子的人性心理思想涉及到对人性本源、结构、价值趋向以及人性形成心理机制分析。本文把孔子论人性发展心理机制思想概括为“审美习成论”。

  • 标签: 孔子 人性心理 生性 习(成)性 审美习成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25
  • 简介:孔子教义不仅深刻影响看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向,可以说周、鲁文化尽在孔子儒学之中,孔子说过

  • 标签: 历史实践 孔子学说 学说唯一标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0
  • 简介:孔子教义不仅深刻影响看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向,可以说周、鲁文化尽在孔子儒学之中,孔子说过

  • 标签: 历史实践 孔子学说 学说唯一标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可以说周、鲁文化尽在孔子儒学之中,孔子儒学薰陶下中国国民精神孔子儒学是在周鲁文化孕育下生长出来,孔子儒学曾为国民设定了一种理想人格

  • 标签: 历史实践 孔子学说 学说唯一标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3
  • 简介:孔子教义不仅深刻影响看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向,可以说周、鲁文化尽在孔子儒学之中,孔子说过

  • 标签: 历史实践 孔子学说 学说唯一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胡玫导演本来想在《孔子》中把孔子塑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忠厚仁慈、有教无类、言行一致者形象,不想却塑造了一个别有用心、攀附权贵、教而有类、言行不一者孔子形象。

  • 标签: 孔子 胡玫 丑化 形象
  • 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一生主要精力用于教育,素称有弟子3000人,比较著名有72人。他50岁以后做官从政,周游各国达13年。晚年整理《诗》、《书》等典籍文献,册修《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

  • 标签:
  • 简介: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小雅·何草不黄》楔子大约十岁那年,我做了平生头一个牢牢地抓住了日后记忆梦:一群巨大怪兽举着头上尖角,在阳光下穿过了一望无际荒原,呼啸着朝我冲来。它们暗褐色皮甲闪着金属般光泽,我踩在地上脚,老远便感受到了大地传来沉闷急骤鼓声般震颤。“啊,犀牛!”我在梦里惊呼道。我转身想逃。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惊醒了,可就在我逃出了这个噩梦之前,它们已经追上了我。尽管清楚地知道这是在梦中,我还是惊恐地挪不动身。就在这时,奇怪事情发生了。它们追上了我,却未如我想象那样踩、碾和用角挑我。它们刹住了笨重、小山似的身躯,吃力地在我跟前停下。从它们鼻翼里喷出沉重带着白气喘息,震得我耳膜嗡嗡生疼。那是

  • 标签: 老师 旅行 鲁国 子路 颜回 子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在教《孔子游春》一文后.对孔子伟大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感受,怀着对这位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圣者敬仰之心,写下本文,以表示对这位先哲崇敬。

  • 标签: 《孔子游春》 教育思想 春秋末期 儒家学派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 简介:【题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原是《礼记·学记》中的话。欧阳修在这里加以发挥。认为美玉不琢不磨,虽不成器物。仍不失为玉:人不学习。则会变成品行不好小人。危害甚大。因而勉励儿子要努力学习。力求上进。成为品学兼优的人。而不要沦为下流。这是正确。奕是欧阳修第三个儿子。曾任光禄寺丞。

  • 标签: 学说 欧阳修 学习 儿子
  • 简介:一个没有圣贤大哲民族是贫乏可怜民族,一个有了圣贤大哲而不加珍惜民族是可悲愚昧之邦。——题记

  • 标签: 孔子 民族 圣贤 愚昧
  • 简介:古时候,有一个人去买布,他看中了一种三块钱一尺布料,想买八尺。他问老板:“一共多少钱?”老板说:“三八二十四块。”买布人摇头说:“三八明明是二十三,怎么是二十四?”两个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正巧颜回经过,调解说:“三八二十四是对。”买布人瞪他一眼:“你是谁?”

  • 标签: 孔子 个人 老板 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