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剧烈瘙痒性炎性皮肤病,此病经常影响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皮疹的特点是瘙痒性丘疹和斑疹,易演变为脱屑和苔藓化,呈典型的屈侧分布.,在大多数情况下,此病与个人或家族的异位性(季节性鼻炎、哮喘或湿疹)有关。

  • 标签: 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湿疹 炎性皮肤病 季节性鼻炎 瘙痒性 复发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犬特异性皮炎 (CAD), 也称为表皮病, 是一种狗过敏性皮炎 (CALD), 这是由环境过敏原, 皮肤屏障和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与皮炎和发痒作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倾向 (遗传预测) 狗容易患皮肤病。传统上,糖皮质激素治疗(GC)是CAD治疗的主要方法,因为这些药物在短期内抑制多种炎症介质,从而有效地减少大多数受影响的狗的过敏反应。然而,由于CAD的慢性性质,GC的有效性趋于下降,并且不良反应逐渐增强。为了避免对动物药物的抗生素耐药性增加,通过减少长期使用抗生素和使用替代方法来减少受影响的狗的葡萄球菌菌落也很重要。因此,CAD的治疗需要长期的方法和策略,重点是加重因素,以减少急性发作和继发性感染。基于这些考虑,改善或减少皮肤损伤的局部治疗应被视为CAD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犬异位性皮炎 中兽医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益生菌干预对预防特应性皮炎的影响。方法按照喂养方式,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足月顺产儿分为A组(20例)、B组(45例)和C组(35例),分别以益生菌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和母乳喂养,并按照有无家族过敏史再次进行分组,比较三组幼儿6个月内的特应性皮炎发病情况。结果随访结果显示,B1组和C1组幼儿在6个月内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与A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B2组和C2组幼儿在3个月和6个月内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与A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1与A2、B1与B2的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C1与C2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对生命早期免疫系统发育影响较大,可有效预防特应性皮炎的发生。

  • 标签: 益生菌 特应性皮炎 婴儿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过敏素质相关的皮肤病,具有慢性、复发性及炎症性的特点,一般10~20%的婴儿都会患上此症状。该炎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都非常的复杂,甚至涉及到免疫、环境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对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造成严重的削弱及破坏影响。具体表现为婴儿表皮总丝聚蛋白开始减少或缺失情况,这是婴儿发病的主要因素。该炎症发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慢性湿疹样皮炎、皮肤剧烈瘙痒、干燥等,并且保持一种反复发作的情况。文章主要针对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并未此简述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婴儿 特应性皮炎 发病特点 护理
  • 简介: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又称红臀,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与尿布接触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红斑,初起时皮肤轻度潮红,肿胀,以后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继发感染时可产生脓疱及浅表溃疡。尿带眭皮炎患儿由于大小便的刺激疼痛使患儿经常性哭吵,影响睡眠及其它治疗。治疗尿布性皮炎的传统方法有红外线照射、吹氧、氧化锌软膏涂抹等,但疗程长,效果欠佳,我院采用速愈平治疗婴儿尿布性皮炎,并与使用氧化锌软膏组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婴儿尿布性皮炎 速愈平 治疗 临床观察 氧化锌软膏 新生儿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门诊60例异位性皮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虚湿热型与血虚风燥型。采用健脾清热除湿法与滋阴养血润燥法治疗。结果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与96%,半年后随访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与83%。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异位性皮炎疗效好、效果稳定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中药 异位性皮炎 脾虚湿热 血虚风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针对诱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方法收集48例异位性皮炎患儿,并对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和相关体质因素的调查。结合患者的饮食、性格、遗传过敏史进行统计,提出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防治方法。结果异位性皮炎患儿与饮食习惯及急躁易怒性格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饮食及情志不调对异位性皮炎发病的影响。同时也与生理、病理特征病密切相关。结论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 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有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史、居住地离公路或者街道<100m、出汗、气候急剧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婴儿< 6个月,受累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屈伸和肘窝、腋窝;伴随症状主要是干皮症、慢性头皮脱屑和耳廓下裂隙。婴儿 6-12个月,主要的受累部位为头、面部、躯干、四肢伸侧、四肢屈侧和肘窝、腘窝;伴随症状干皮症、慢性头皮脱屑。婴儿年龄 13-23个月,受累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躯干、四肢和肘窝、腘窝;伴随症状主要是干皮症。 结论:在母亲怀孕期间,要注意避免被动吸烟,注意家族过敏史,居住地要离公路较近要注意进行防护,有备孕准备尽量不要更换家具或者进行装修,减少喂养宠物。婴儿的主要受累部位为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屈伸和肘窝、腋窝,皮疹以急性湿疹为主要的表现。

  • 标签: 婴儿期 特应性皮炎 影响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护臀霜在治疗失禁性皮炎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8例失禁性皮炎患者使用婴儿护臀霜,观察使用后效果。结果皮肤为轻度的平均3天治愈,皮肤为重度的平均7天治愈。结论婴儿护臀霜在治疗失禁性皮炎中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小儿异位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方式,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72例小儿异位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外用,研究组予以他克莫司软膏外用。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异位性皮炎患儿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小儿 异位性皮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皮炎”这个名词与“湿疹”同义,接触性皮炎是指接触外界物质引起的湿疹样皮疹。它可分为外源性湿疹(由外源性因素引起),以及与之相反的内源性湿疹,如异位性湿疹(图i)。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异位性湿疹 外源性因素 外界物质 内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及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AD)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3例1 ~ 12月龄AD婴儿,以3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AD患儿与健康对照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分组。取婴儿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细菌的16S rRNA基因V1 ~ V9区,应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菌群在属、种水平上的构成差异,选择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D皮疹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顺产对照组(11例)、剖宫产对照组(19例)、顺产AD组(11例)、剖宫产AD组(22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别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属。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7例)、母乳喂养对照组(12例)、混合喂养对照组(11例)、配方奶粉喂养AD组(12例)、母乳喂养AD组(8例)、混合喂养AD组(13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照组和AD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性菌群;而在不同喂养方式AD组和对照组中,配方奶粉喂养AD组阿克曼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分别为属水平(LDA值= 4.78)和种水平(LDA值= 4.91)差异性最大的菌群。配方奶粉喂养AD组婴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数值相等,均为9.60% ± 0.72%)均高于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均为2.50% ± 0.83%,Z = 1.66,P = 0.048)、混合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Z = 2.26,P = 0.012)及母乳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Z = 1.85,P = 0.032)。AD患儿中肠道阿克曼菌属及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与SCORAD评分均呈正相关(ρ = 0.384、0.387,均P < 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AD及健康婴儿肠道菌群影响无显著差异,配方奶粉喂养AD患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升高,可能参与AD的发病。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婴儿 肠道菌群 分娩方式 喂养方式
  • 简介:光敏性皮炎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在面部、双臂等裸露部位发生的小丘疹,它与日晒性皮炎不同,没有强烈的日晒史,不是每人都发生,也不会引起大面积脱皮。

  • 标签: 光敏性皮炎 香料 复发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