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此为此类人群的管理提供启发。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4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回顾病历资料。结果: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0.38±5.55岁,平均肺动脉压力为56.15±13.67mmHg,NT-proBNP为764.21pg/ml,终止妊娠天数为253.65±22.71天,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为8.03±3.52,新生儿平均体重2.55±0.57kg。其中轻度组24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2例;剖宫产31例,顺产2例(其中剖宫产转顺产1例),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需要多学科协作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绝大多数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宜选择剖宫产,部分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严格管理下可选择顺产,麻醉方式首选椎管内麻醉。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妊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产妇的结局。方法对本院1992年至2013年间,妊娠合并PAH住院病人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PAH病人心功能Ⅲ、Ⅳ级27例病人数,明显多于PAH轻、中度的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AH病人医源性流产率显著高于轻、中度PAH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死亡率。重度PAH比轻、中度者,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重度PAH的病人之处置,要特别认真、及时、准确。对妊娠结局,也应根据病情早作规划。

  • 标签: 妊娠 肺动脉高压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的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2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以30例健康产妇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而剖宫产率(72.72%)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自死亡率(9.09%)、产后出血率(18.18%)、胎儿早产率(27.27%)以及胎儿之息率(3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成年率较高,围产期死亡较高,不利于母婴预后,建议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女性不要人身或尽量早日终止。

  • 标签: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 妊娠结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孕妇中进行母胎结局的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择7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高压孕妇,分为3组。结果:轻度组的早产率高于中度、重度组,重度组的医源性流产率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心脏病和PAH的患者,剖宫产是流产的主要原因,加强监测和护理可以改善母胎结局。讨论系统的产前筛查和靶向治疗对于改善妊娠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母胎结局至关重要。

  • 标签: 妊娠 肺动脉高压 母胎结局 策略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类和诊断标准介绍,提出在围手术护理中应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制订合理、细致的护理方案,加强卫生宣教。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围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孕妇实施剖宫产过程中采取不同麻醉方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PAH孕妇100例,均实施剖宫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PAH孕妇在采取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存在较少的住院时间及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不良结局 妊娠 生命体征 肺动脉高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孕妇实施剖宫产过程中采取不同麻醉方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PAH孕妇100例,均实施剖宫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PAH孕妇在采取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存在较少的住院时间及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不良结局 妊娠 生命体征 肺动脉高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后伴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案。方法:以2018.1~2019.12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妊娠肺动脉高压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一种治疗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n=23例)、研究组(综合护理,n=23例)。观察两组情绪状态、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护理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用到妊娠后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护理中,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

  • 标签: 妊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由一组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严重者可发生右心衰竭而死亡,因此是最严重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性医疗保健问题。10年来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不同作用机制新型药物的开发、多靶点治疗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使PH治疗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为使PH的治疗既安全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应掌握其治疗策略。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高压治疗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病理生理综合征 外科手术技术
  • 简介:摘要作为妊娠期的常见合并症之一,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严重损害母婴安全。截至目前剖宫产手术是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最常用的分娩方式,而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行剖宫产术对麻醉要求较高。为此,就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针对肺动脉高压定义与病理生理特点,了解肺动脉高压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及回顾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进展,旨在总结其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妊娠 麻醉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于体质差、病情较重、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增加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输入氨基酸、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术后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降低液黏稠度,减轻右心负荷。

  • 标签: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透析方式及不同的透析通路合并肺动脉压的比例以及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透析病人,透析后第2天行心脏超声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以SPAP大于35mmHg为肺动脉高压(PAH)。结果入选血透患者40名,其中动静脉内瘘患者25名,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病人15名。入选腹透患者14名;血透组平均SPAP为38.8±13.5mmHg,腹透组平均SPAP为30.9±7.8mmHg,P值为0.02,具有统计学意义,血透组PAH比例为55%,腹透组PAH比例为14.3%,其P值为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透患者较血透患者发生PAH低,其平均SPAP较血透患者低,血透患者中行动静脉内瘘与静脉置管患者相较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咯血作为肺动脉高压少见的临床表现,与其并发症和肺血流的异常分布有关,常提示病情重、预后差。《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中关于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的治疗推荐仅在心肺移植标准中指出,明显咯血为心肺移植标准之一。由于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临床处理复杂、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有限,指南并未对其他治疗方式作统一推荐或说明。本文结合文献就肺动脉高压合并咯血的病因识别和治疗进行解读。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咯血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的监测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住院的9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产妇90例,观察组孕产妇90例。对照组孕产妇在常规检测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治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监测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的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所需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在监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孕产妇的舒适度,提高孕产妇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 临床路径护理 舒适度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使得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逐渐升高,终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治疗药物的研发,PA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PA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三条经典途径中的不同靶点。其应用及联合应用、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大大改善了PAH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多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PAH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AH-CHD)、特发性PAH(idiopathic PAH,IPAH),发病年龄小,还未出现肺血管病变,因此预后更好。该文就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包括各种病理组织类型并和各种继发性疾病状态有关的血管病临床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肺血管阻力升高,组织学表现为明显的血管增生,纤维化,重构和血管梗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加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导致动脉壁的各个解剖水平的血管效应物复杂的相互作用,使血管收缩,栓塞,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重构,细胞增生,血管梗阻。本文对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病死率都很高,不仅其本身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而且其他各类心脏疾病也可在病程中晚期因为合并肺动脉高压而使预后更为恶劣。目前,主张以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PAPM)≥125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PAPS)≥30mmHg或活动状态下PAPM≥30mmHg为肺动脉高压,还需包括肺小动脉楔压≤15mmHg。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