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章课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充分挖掘和利用章图中蕴含的知识、方法和资源上好章课,可以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本章知识内容和研究套路有整体上的感知,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本文结合作者听过的一节《章课》来阐述自己对章课的认识。

  • 标签: 章头课 知识框架 深备 方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单纯肱二肌长腱双排肌腱固定治疗滑车系统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大连大学中山医院接受关节镜下肱二肌长腱双排重建术的49例滑车系统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滑车系统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单纯盂肱上韧带/喙肱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5±6)岁;B组为盂肱上韧带/喙肱韧带复合体合并冈上肌腱和(或)肩胛下肌腱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33例,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57±8)岁。AB两组采用不同的关节镜下肱二肌长腱双排肌腱固定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组内及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7±6)个月,术后2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组患者均未见翻修、感染、Popeye畸形、痉挛性疼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B组出现因再次外伤致二次关节镜诊治1例。术后患者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术前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46±10)分,术后12个月升至(89±9)(t=-22.637,P<0.05),B组术前为(39±10)分,术后12个月升为(87±8)分(t=-44.849,P<0.05)。A组术前VAS疼痛评分为(5.25±0.27)分,术后12个月降至(0.68±0.70)分(t=29.007,P<0.05),B组术前为(5.69±0.84)分,术后12个月降至(0.72±0.83)分(t=37.079,P<0.05)。结论关节镜下单纯肱二肌长腱双排肌腱固定治疗滑车系统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肩关节 肱二头肌 滑车系统 关节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肱二肌长肌腱(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肱二肌长肌腱炎是引起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肱二肌长肌腱的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转化为肩周炎。目前,治疗 LHBT损伤的途径包括手术疗法和保守治疗,其中针对大部分人群,保守治疗仍是肱二肌长肌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很多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可以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 标签: LHBT 复合损伤 滑车系统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系留气球锥载荷,本文基于LMS Virtual.Lab软件,充分考虑了影响载荷的各个因素包括浮力、气动阻力、升力、侧力、球体偏转对应的角度等,建立了包括系留气球、锚泊车等在内的动力学模型,求解出不同风速风向下头锥的载荷,对系留气球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系留气球,头锥,动力学,载荷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系留气球锥载荷,本文基于LMS Virtual.Lab软件,充分考虑了影响载荷的各个因素包括浮力、气动阻力、升力、侧力、球体偏转对应的角度等,建立了包括系留气球、锚泊车等在内的动力学模型,求解出不同风速风向下头锥的载荷,对系留气球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系留气球,头锥,动力学,载荷
  • 简介:摘要方氏针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疼痛病、精神类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早期、恢复期及并发症均有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障碍,选穴基本相同,但在并发症治疗中选穴差异较大;治疗颈肩腰痛均选取大脑皮层伏象颈腰对应点;近年来拓展应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疑难病的治疗。方氏针形成时间较早、理论体系较完整,但目前临床应用相对不足,也存在着选穴上未能较好体现脏腑经络理论、大脑皮层功能投影选穴理论需进一步论证、操作要求严格而研究者手法量学存在差异、部分临床科研设计严谨性欠佳等问题。

  • 标签: 头针疗法 方氏头针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肱二肌长腱鞘炎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为: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年间接治的肱二肌长腱鞘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封闭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封闭注射基础上行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CMS评分和RO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一个疗程后差异显著,实验组VAS评分、CMS评分和ROM评分相比对照组评分明显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使肩关节功能增强,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值得大力推广实践。

  • 标签: 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仪 肱二头肌 腱鞘炎
  • 简介:摘要:空心摩擦辊作为化纤纺丝设备卷绕的关键件之一,因其与丝束接触摩擦并提供相应张力而影响纺丝丝饼成型。其长径比大、壁薄、精度高的特点也导致加工难度极大,高速运转时的稳定对动平衡要求苛刻。实际生产中,空心摩擦辊特别是装配成总成时动平衡一次合格率低,稳定性差,拆装返修频繁,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且生产效率低下,且这种状态长期存在。本文主要介绍了卷绕空心摩擦辊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及加工工艺路线,并对工艺路线主要工序的原理和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定性分析,然后对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较为理论分析,推断出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加工工艺改进方案并进行了验证,很好地解决了空心摩擦辊的动平衡质量问题,达到了提高产品品质和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 标签: 卷绕头 空心摩擦辊 加工工艺 正火 动平衡
  • 简介:摘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做好教育事业,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大学,得到更进一步的深造。因此,做好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高中物理导入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肱二肌长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肱二肌长腱鞘炎患者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及电针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则在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及8周时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主动活动度(ROM),采用超声检测患者结节间沟处肱二肌长腱鞘厚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主动ROM、结节间沟处肱二肌长腱鞘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联合组疼痛VAS评分[(3.8±1.0)分]较冲击波组及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并且该差异持续至观察结束时(治疗后8周时)。治疗后4周时联合组肩关节主动ROM[前屈(158.4±13.8)°,后伸(40.2±3.7)°,外展(110.3±20.3)°,内旋(40.3±5.7)°]均较冲击波组及电针组明显增加(P<0.05),结节间沟处肱二肌长腱鞘厚度[(2.0±0.2)mm]均较冲击波组及电针组明显减小(P<0.05),且上述差异持续至观察结束时(治疗后8周时)。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肱二肌长腱鞘炎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肩关节ROM,减小腱鞘厚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电针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腱鞘
  • 简介:[摘要] 本文以基于摄像的自主循迹小车设计为题,运用树莓派作为上位机,以飞思卡尔的K60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设计了智能小车。通过摄像来采集道路图像信息,运用Opencv强大的图像处理算法库,对跑道信息进行提取,计算出小车与跑道的夹角,伺服舵机根据获得的角度信息来控制小车的速度和转向,从而修正小车的方向和速度,实现小车自主循迹。

  • 标签: []自主循迹 摄像头 图像处理 路径信息提取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收治的32例动静脉内瘘(AVF)静脉弓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8例患者行开放手术静脉转位贵要静脉,7例患者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PTA术修复成功率88.23%,开放手术修复成功率100%,覆膜支架置入术修复成功率100%。随访1至6个月,动静脉内瘘静脉弓狭窄修复后内瘘通畅中位生存时间:PTA术为5个月,开放手术为6个月,覆膜支架置入术为6个月。结果表明PTA和覆膜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的优势,但PT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开放手术和覆膜支架置入术高。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自体桡动脉静脉瘘(RCAVF)成熟的因素,尤其是术前血管直径和动静脉瘘成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RCAVF手术的患者资料。共有280例患者(女性105例,37.5%)纳入该项研究,年龄为(56.6±14.8)岁。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分别为(2.3±0.5)mm (范围:1.5~4.0 mm)和(2.4±0.6)mm (范围:1.5~4.3 mm)。术前常规行动脉和静脉彩超标记并测量血管直径。根据患者动静脉瘘功能性成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术前静脉和动脉直径、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吸烟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有无差异。结果238例(238/280, 85.0%)RCAVF达到功能性成熟。成熟组和未成熟组在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吸烟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成熟组,未成熟组的桡动脉[(2.1±0.4)mm比(2.4±0.5)mm, t=3.858,P<0.001)]和头静脉直径[(2.0±0.5)mm比(2.4±0.5)mm, t=5.019,P<0.001)]较小。女性患者(34.4%比54.7%,χ2=6.282,P=0.015)、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8.8%比21.4%, χ2=5.929,P=0.026)也是动静脉瘘未能成熟的影响因素。当桡动脉直径大于2.05 mm(92%比74%, P<0.01),静脉直径大于1.85 mm (93%比53%, P<0.01)时,动静脉瘘成熟率显著增加。结论术前血管直径是影响动静脉瘘成熟的主要因素,适合动静脉造瘘的最小桡动脉和头静脉直径分别为2.05 mm和1.85 mm。女性、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也是影响动静脉瘘成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血管直径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