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与头颅MRI影像的特点相关性。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院2016年6月-2017年9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应用MMSE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将病历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6例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2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后认知障碍组急性期查头颅MRI+DWI像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头颅MRI+DWI像责任病灶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存在影像相关部位的特殊性。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头颅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头颅影像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4例初诊SLE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影像情况分为头颅影像异常组和头颅影像无异常组,对2组SLE患儿初诊前病程、性别、皮疹、关节肿痛、脱发、肺间质病变、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铁蛋白(FER)、血清补体(C3、C4)、抗心磷脂抗体(AC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等指标进行描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初诊SLE患儿均行头颅影像检查,其中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52例、CT 22例,异常36例(48.6%),包括MRI 27例(51.9%)和CT 9例(40.9%)。36例头颅影像异常SLE患儿中,MRI以脱髓鞘病变及脑沟增宽(脑萎缩)为主,CT以脑沟增宽(脑萎缩)为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1例,包括头痛17例、头晕11例、抽搐3例、昏迷1例。2组SLE患儿比较,初诊前病程、性别、皮疹、关节肿痛、脱发差异均无统计意义。36例头颅影像异常的初诊SLE患儿合并肺间质病变20例,其中4例出现肺出血;38例头颅影像无异常的初诊SLE患儿中合并肺间质病变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PLT差异有统计意义;WBC、Hb、ESR、FER、C3、C4、ACA、ALT、AST、TG、HDL、LDL、TC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儿童SLE头颅影像异常特别是MRI异常出现较早,可发生于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之前,并与血液系统异常及肺部病变等重要脏器损害相关,早期发现有可能改善短期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性狼疮 头颅影像学 肺间质病变 儿童
  • 简介:摘要婴幼儿围生期是神经系统高速发育的时期,也是脑损伤好发阶段。作为临床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与疾病进程、年龄、发育和营养等密切相关。现重点从儿童脑发育的阶段性、脑损伤影像动态变化特点和围生期常见脑损伤的常见病因等角度,探讨婴幼儿围生期脑损伤的头颅MRI影像临床评估的进展,为围生期脑损伤婴幼儿提供及时合理的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基础。

  • 标签: 婴幼儿 围生期 脑损伤 头颅磁共振成像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颅CT影像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状况评估效果。方法:此次项目开始时间为2019年5月,项目结束时间为2022年2月,项目资料构成均为我院开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60例患者,患者均开展头颅CT检查,结合图像分析血肿扩大及未扩大患者的征象特点。结果:纳入60例患者经过头颅CT检查后显示其出现血肿扩大患者计有29例,未出现血肿扩大的患者计有31例,且出现血肿扩大患者的血肿不规则、血肿混杂密度等状况发生概率均低于血肿未扩大患者,周边散在卫星小血肿发生率低于血肿未扩大患者,数据分析具有一定差异性。结论:头颅CT影像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状况评估具有显著效果,可为患者血肿扩大状况做以预示。

  • 标签: 头颅CT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 影像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分析36例慢性酒精中毒者与36例健康者颅脑CT的CT检查结果。结果慢性酒精中毒者脑CT显示31例不同程度脑缩、4例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灶、2例胼胝体变性、1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4例脑梗塞、2例脑出血。结论颅脑CT扫描能够了解慢性酒精中毒脑损害的部位、范围、脑CT征象及脑组织变化,有无并发症。

  • 标签: 酒精中毒 脑疾病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起病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分析各个阶段CT影像特点,并按GOS评分来评估预后情况。结果头颅CT扫描结果表明起病后14天内表现为梗塞区低密度灶变少,等密度灶增加,30天后又出现低密度灶变化。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不同阶段脑梗塞患者CT影像特点不同,采用保守治疗术治疗,合适的指征选择均能使大脑功能较好的恢复,得到较好的预后,但对已发生梗塞的区域不能起到逆转作用。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不同阶段 头颅CT影像
  • 简介:摘要比较影像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疾病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提高肿瘤影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临床技能,并为其今后临床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比较影像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的影像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在患者发病后的第7、14、30d进行头颅CT检查,同时分析CT影像特点,并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患者在发病后第7d、14d,对其进行CT,表现为患者原来的脑梗塞区域的脑组织低密度区面积得到减少,骨窗下的皮质区域的脑组织密度要比正常值高,中线结构得到恢复,出现侧脑室和环池,大多数患者处于浅昏迷。结论不同阶段的脑梗塞患者,其CT影像特点不同,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患者的大脑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但是,对于已经出现梗塞的区域则不能起到逆转的效果。

  • 标签: 不同阶段 大面积脑梗塞 头颅CT影像
  • 简介:  一  小时候家里苦,发育不良,颈子细,头大,被同伴戏为"三根筋挑起一个头".无形中和小说里的高玉宝形象吻合,心里很不是滋味.长大成家后吃得饱穿得暖,身体日渐好起来,颈子和头的比例却似乎还是原样.爱上写作之后伏案读书、写字,二十余载,常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思想是渐渐丰满了,细弱的颈椎似无法承载一颗沉甸甸的果实,提前退化.人尚未成老妪,已有一副老妪也没有的颈椎.……

  • 标签: 保卫头颅
  • 简介:摘要影像是1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影像中的定量指标,即影像特征的提取。影像的特点是捕获组织和病变的特征,如异质性、形状等,并可单独或与人口统计、组织、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等数据相结合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该文旨在提供该领域的介绍,内容涵盖基本的影像组学工作流程,包括特征的计算与选择、降维及数据处理;并讨论核医学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对基于PET影像的治疗反应和生存预测;还介绍当前影像的局限性,如对于所采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以及其他常见问题。

  • 标签: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PET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后来人们以放射线为基础成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基础。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病理生理学 基础学科 物理学家 人体解剖学 组成部分
  • 简介:摘要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以光和影作为基础,在眼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模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按照工作特征和原理的不同,眼底影像诊断技术可大致分为解剖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2个部分,此外,随着光和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眼科影像技术将逐渐朝着广域化、精细化、多模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深知眼底的光和影远非仅如我们目前所见,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仍待探索。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化和产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眼科的应用亦存在潜在的挑战。多模影像技术有助于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动态监测,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然而,面对诸多检查手段,眼科医生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成为眼科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眼底 多模影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临床、脑电图、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sCJD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和头颅磁共振DWI异常信号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脑电图均有特征性改变-周期性同步放电(periodicsynchronousdischarge,PSD),反复多次动态检查有利于提高阳性率;DWI病变主要分布于皮层及纹状体,DWI对于早期发现特异的皮层和基底节高信号优于传统磁共振的T1WI、T2WI及FLAIR技术.结论: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DWI技术具有无创、快捷优点,有助于sCJD早期诊治.

  • 标签: 克雅病 临床特征 脑电图 DWI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