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将乐都县天然草地划分为四个类,九个亚类,二十六个草地型。草地类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着微温微干-微温微润-冷温潮湿-寒温潮湿类草地,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 标签: 综合顺序分类法 天然草地
  • 简介:通过草地资源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都兰县天然草地野生种子植物共有365种(含亚种、变种及变型),占青海省种子植物总数(刘尚武)2669种的13.68%,隶属于40科,148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5种;被子植物37科、145属、360种,种数占全省种子植物种数的13.49%,裸子植物种数仅占0.19%.都兰县种子植物的组成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十字花科植物为主.

  • 标签: 都兰县 植物资源
  • 简介:简述了都兰县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种类、毒性原理及毒草分布,提出防治毒草的对策,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毒草防治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毒草 分布 危害 措施
  • 简介:青海天然草地在发育形成上表现出其特殊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在北半部(不包括祁连山地)表现为径向的水平分布规律。从湟水流域向西,地势逐步抬升,经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到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由温性草原逐渐向温性荒漠过渡。在青南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草地类型大体出现山地疏林草甸→高寒疏灌草甸→高寒(嵩草)草甸→高寒(针茅)草原的演替序列。且天然草地的水平地带分布呈不连续性,以及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叠加性。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分布规律
  • 简介: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营养类型
  • 简介: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范围涉及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和1地、1市,尤其是青南高原"三江源区",是天然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全省草地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草地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提出了几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和技术,为退化草地的治理和恢复提供服务。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退化 现状 治理措施
  • 简介:对克什克腾旗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类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为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较高;无氮漫出物则普遍较高;粗纤维含量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较高;粗灰分的舍量较高的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均较高;磷和钙的含量最高为山地草甸类和低平地草甸类最高;克什克腾旗草地主要营养类型属碳氮型(CN)。

  • 标签: 牧草营养含量 营养类型 克什克腾旗
  • 简介:利用测定资料及西德奥斯卡凯尔纳的预测能值公式,对青海天然草地3个主要草地类15个草地型的牧草能值,消化能,代谢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其TDN、DE、ME均较高,山地干草原类,高寒干草原类各草地型牧草DE、ME均较低。

  • 标签: 草地 牧草 能值
  • 简介:本文介绍了天然非金属矿物饲料沸石,麦饭石、稀土、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和泥炭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 标签: 非金属矿物质 饲料 化学组成
  • 简介:通过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天然草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草地类型复杂、草地产草量空间差异大、牧草低矮耐牧,草地营养丰富,植物种类相对贫乏,豆科牧草少,草地以高寒草地类组为主,草地可利用面积占全省草地可利用总面积的87.41%。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基本特征
  • 简介:探索天然牧草最合理的调制方式,提高天然牧草干草的品质,是当前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实验以天然牧草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天然牧草刈割时间以及集拢时间,研究不同调制方式下天然牧草营养物质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天内刈割时间越晚,天然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越少,牧草返潮作用越严重;当天然牧草刈割后,晾晒72h均可达到安全含水量;天然牧草达到安全含水量时要立即进行打捆贮藏,反之,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会随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 标签: 天然牧草 干草品质 刈割 集拢
  • 简介:文章通过对肃南县天然草地虫害蝗虫种类、分布、发生面积调查,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草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草地生态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天然草地 虫害种类 分布 发生面积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草地资源基础数据,参考国内外草地退化的分级标准,初步确定了青海天然草地退化的量化分级指标以及其他的辅助指标,进而将全省退化草地按退化程度划分为轻度、重度、中度3个等级,并指出了3个退化等级的表现特征和退化草地指示植物。

  • 标签: 天然草地 退化程度 分级指标
  • 简介:青贮品质评级的规范与发展有助于准确反映青贮饲料的好坏,是饲草料品质提高和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对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等五种评价方式研究比较,筛选出适用于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评级标准的方法为德国农业协会(DLG)评分法和我国农业部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试行)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 标签: 天然牧草 青贮 评价体系
  • 简介: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压缩密度对天然牧草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天然牧草青贮最适压缩密度,提高其青贮品质.本试验以赤峰天然牧草为试验原料,将混合草样以不同压缩密度(127kg/m3、191kg/m3、255kg/m3、318kg/m3、382kg/m3)进行青贮,对不同处理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营养指标(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C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缩密度的增加,CA和EE含量逐渐减小,CA的最小值出现在压缩密度382kg/m3条件下,说明青贮饲料密度越大灰分越小,CP和EE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27kg/m3条件下;ADF和NDF变化趋势不明显,最小值均出现在255kg/m3条件下.由此可见,压缩密度对牧草青贮后的品质影响不同,压缩密度为200kg/m3能够得到较好的青贮草品质.

  • 标签: 压缩密度 天然牧草 青贮 养分
  • 简介:本文利用上世纪80年代(1986年)青海省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资料与2007年青海省第二次草地资源调查的海西州天然草地退化情况进行比较,简析了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的退化趋势。

  • 标签: 海西州 天然草地 退化
  • 简介: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4大类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牧草具有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即"三高一低"的特点。与全国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相比,粗蛋白质高2.61个百分点,粗脂肪高0.4个百分点,无氮浸出物高4.92个百分点,粗纤维低20.42个百分点。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牧草 营养成分
  • 简介:草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面积占盆地内土地资源的35.78%。柴达木盆地区的草地资源有以下特点:盆地内以荒漠类草地为主,四周山地草地类型又具有明显的高原地带性特征。受地下水位等影响,又具有隐域性的非地带性分布特征。盆地内天然草地类型呈现出向心形环状分布特点。盆地是全省荒漠类草地和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集中分布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区域内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 标签: 柴达木地区 天然草地 分布特征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刈割时间、水分含量、切短长度及青贮密度4个不同青贮条件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天然牧草青贮的条件.通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将天然牧草青贮30天后,测定其pH值、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采用费氏(Flieg)评分法,利用乳酸、乙酸、丁酸为基础进行评分,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的发酵品质情况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天然牧草青贮发酵品质存在差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刈割时间〉含水量〉切短长度〉青贮密度.最终确定草甸草原天然牧草青贮最适条件是含水量为60~70%,刈割时间为7月下旬,切短长度为1~3cm,密度为450~500kg·m-3,该工艺水平下天然牧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最佳.

  • 标签: 天然牧草 青贮条件 正交试验 发酵品质
  • 简介:选用铁卜加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历史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天然牧草发育期、生长高度、覆盖度和产量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的相关显著性,模拟降水对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长期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天然牧草的返青、开花、黄枯等发育期,还是5~7月牧草生长高度及月增加值和6~8月植被覆盖度,均与前期相关时段的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而对6~7月干草产量及其月增加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充分说明降水对青海环湖天然牧草生长具有长期效应。

  • 标签: 天然牧草 降水量 相关性 长期效应 环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