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冯友兰的天地境界论潜含着一个美学的向度,具有美学阐释的可能性。可以从艺术和主体存在两个维度将其阐释为一种哲性的艺术美或艺术的暂性美、神秘的体验美、诗意的生存美和风流的人格美。

  • 标签: 天地境界 哲注的艺术美 体验美 生存美 人格美
  • 简介:冯友兰的“接着讲”是在时代变革中实现的,赋予中国哲学以现代精神,又继承了中国哲学的变质内容,它是中国哲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接着讲”开出的“天地境界”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是对中国和世界哲学的一大贡献。

  • 标签: 冯友兰 “接着讲” “天地境界” 哲学
  • 简介:苏轼的的岭海时期,其人生思想发生了巨变,他埋葬了过去的旧我,舍弃了尘世的桎梏,获得了精神心灵的自由。他以自我主体意识为中心,广泛吸取儒释道和历史人物思想资料的营养,在相互冲突、相互制约和相互交汇熔铸中形成了自己的天地精神境界,把人生世界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待,奉行凡事“游于自然”、“忘情物我”的独特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这种天地精神境界的人生顿悟,使地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精神超越,不断地把他的处世态度升华为与天地并存的精神境界,并站在哲理高度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从而达到了任性、自适、旷达、通脱的人生境地,这是苏东坡人生观念发展历程中的最高层次。

  • 标签: 岭海时期 精神境界 陶渊明 苏武 天地 “无待”
  • 简介:孔子思想以人格本体与天地境界为核心,从内容与审美两层面积极影响了后世文艺,这是长期受到曲解和忽视的。“不言,谁知其志”是从“人”存在发展的高度极端强调了“言”的必要性,引入文艺领域则是鼓励创作;“各言尔志”表明“志”作为文艺本体是内在、审美的,绝非“扼杀个体/个性”;“志”感于物、达于天,都从内容通向审美;“可以兴”与“为乐”的境界即文艺的审美本体,以此为基础的“文质彬彬”才进入本体范畴。惟其如此,孔学才成为华夏美学的主体,从根本上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 标签: 各言尔志 天地境界 可以兴
  • 简介:冯友兰先生学贯中西,道通古今,立足于整个人类文化,放眼全世界人类精神的发展,具有宽广的眼界.他的治学方法主要是:一、从事实出发,独立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逻辑分析的方法;三、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冯先生在长期艰苦的哲学探索中,攀上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时代高峰,也达到了他所追求的为学与为人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

  • 标签: 冯友兰 哲学思想 文化交流 唯物史观 哲学史
  • 简介: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在离莫斯科不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竞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大多脚印的雪地,是门庭冷落的最好见证。

  • 标签: 托尔斯泰 庄园 莫斯科
  • 简介:<正>审美境界是人类追求自身和现实完善的一种标志,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看待审美境界,人怎样才能把握住走向境界的具体途径,这不仅是美学自身的问题,也涉及到人以何种方式面对现实的问题。本文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现象,试图通过论述审美与人类自身生存的关系,阐明审美的感性生成在人类历史、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审美境界 审美态度 个体感性 审美活动 美学 审美现象
  • 简介:美的境界是和洽。这种和洽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而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洽地融为一体时.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美的境界

  • 标签: 《美的境界》 高考 作文点评 优秀作文
  • 简介:中国有道名菜,谓之“铁板甲鱼”,做法很简单,将诸多调料放入冷汤罐之中,搅匀,然后再将活甲鱼放进去,用文火慢慢将汤罐加热。由于不是沸汤,因此甲鱼也不会爬出来,只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甲鱼会因为感觉热,从而慢慢喝汤,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最高境界》
  • 简介:不知为什么,“大明”这两个字对我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特别是把这样一个有些特别的词语冠以一个眼镜店的名字,我尤其佩服店主人思考。是谁把“大明”这样一个名字给了一个眼镜店,如此意味深长。在市区丽园大酒店西侧,走进大明的大门,我感受到它富丽堂皇的气势。与工作人员交谈,我领略到了眼镜王国的

  • 标签: 大明境界
  • 简介:作为复合色的墨色,虽然不如纯粹单一的颜色招人喜欢,但它的蕴含极为丰富。文人画士爱以墨色渲染自己的心境,也许,这正是原因所在吧。水墨相融,层层叠叠弥散开来,深浅浓淡,朦胧生动,大千世界的姿和容便不倦不怠地在水墨韵味中流淌出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昼黑夜。水墨,给视野拓出了一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空间。

  • 标签: 墨色 文人画 水墨 自然
  • 简介:刚接触书法不到三年的我,已在书法中收获良多。它让我在孤单中觅得李一位知音,让我在不悦时扎到了一份乐趣,让我在徘徊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书法已经与我密不可分了,我的生活离不开它。

  • 标签: 书法 天地 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