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1 个结果
  • 简介:大肠杆菌病为致病菌大肠杆菌感染鸭而诱发的急性败血型疾病,此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此病在冬春季节多发,3~6周龄鸭易感,病鸭和康复带菌鸭为病源,多数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随规模养鸭的兴起,此病的防控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结合多年此病防治经验,本着"防重于治"的理念,提出了预防措施建议:搞好鸭舍卫生,注意改善卫生,严格消毒管理;改善饲喂条件,加强营养配置,提升鸭群营养水平;加强应激管理,尽量封闭化管理,加强鸭群护理;接种防疫疫苗,经地方发病鸭群分离菌株,接种防疫后效果更好。而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早隔离施治,结合药敏实验,选择高敏药物治疗,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确保治疗质量。

  • 标签: 鸭病 防治 大肠杆菌
  • 简介:河北省盐山县桃木村,张某,肉鸡6000只,30日龄,大群基本正常,个别鸡有肿眼,采食量下降.日死亡20多只.大群拉白色稀便,来本处应诊.解剖死鸡病鸡10余只。1问诊情况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腹部鼓胀、呼吸困难、食欲废绝、腹泻严重和便灰黄白色粪。养殖户自己看着拉稀,投了几天新霉素,没有什么效果,并且死亡鸡只增多,饮水、采食量都下降。

  • 标签: 肉鸡大肠杆菌病 防治 30日龄 白色稀便 呼吸困难 采食量
  • 简介:采用羊大肠杆菌病的细菌学实验方法,应用细菌学分离技术,从病死犊牛的内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观察其细菌学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确诊为犊牛大肠杆菌病,即犊牛痢疾。

  • 标签: 犊牛 大肠杆菌 诊断治疗
  • 简介: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大肠杆菌菌株类型多,变异快,易产生耐药性,较难治愈。大肠杆菌病有多种病型,包括败血症、慢性呼吸道病、气囊炎、脐带炎、眼球炎、关节炎,输卵管炎及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等,对养禽业危害严重。

  • 标签: 鸡大肠杆菌病 防治 诊断 细菌性传染病 慢性呼吸道病 大肠杆菌性
  • 简介:为对熊岳地区某肉鸡场的疫情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病原菌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通过药敏试验,建议养殖户选用对两种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提出了防控病原菌混合感染的建议。

  • 标签: 肉鸡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混合感染 诊治
  • 简介:目前,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是养殖者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滥用,促使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和鸡产品药物残留等诸多新问题产生。1试验材料1.1病料来源养殖户送检样本有典型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变的病死鸡,孵化后期死亡鸡胚作病料。

  • 标签: 亚硫酸铋 普通培养基 鸡大肠杆菌病 后期死亡 药敏试验 麦康凯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0例细菌感染体作为研究对象,胶体金颗粒制备使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标记抗体使用Ecoli0157单克隆抗体,Ecoli0157单克隆抗体的包被载体使用硝酸纤维膜,并制成GICA的检测条,检测条上金标记抗体和标本中的Ecoli0157结合后,应利用硝酸纤维膜的层析作用移动,直至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可见红色条带,检测结束后,对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灵敏度、检测条阳性率进行观察。结果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条阳性份数共50份,其中包括30例大肠杆菌0157阳性标本,另20例经标本鉴定疑似为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结论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判断的优点,可对标本进行快速的筛查,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 大肠杆菌0157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的方法。方法采用对大肠杆菌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C3000菌株作为宿主菌,简化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的操作。结果方法改良后,可通过简单操作获得大肠杆菌噬菌体。结论改良后的方法适用于一般实验室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

  • 标签: 大肠杆菌C3000菌株 大肠杆菌噬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大肠息肉、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并同时进行HP检查的240例患者,其中大肠息肉患者80例(大肠息肉组),大肠癌患者80例(大肠癌组),电子肠镜检查正常者80例(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学改变与HP感染的情况。结果大肠癌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77.5%,大肠息肉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63.7%,正常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为32.5%,存在统计学差异;HP感染在腺瘤状息肉中明显高于炎性息肉,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P感染与大肠息肉(腺瘤状息肉)、大肠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腺瘤状息肉患者中要注意HP的筛查。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大肠息肉 大肠癌
  •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酸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酸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酸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酸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 标签: 高密度二氧化碳 大肠杆菌 脂肪酸 蛋白质组
  • 简介:摘要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病因与遗传、生活方式、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现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易引起大肠癌。大肠癌须与其他一些具有腹部肿块、腹部绞痛,直肠出血或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的肠道病变相鉴别,包括大肠的良性肿瘤或息肉要产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肠壁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大肠各类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bn氏病、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炎、阑尾炎周围炎症性包块、放射性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良性直肠、肛管疾患如痔、肛裂、肛瘘等。

  • 标签: 大肠癌 结肠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确诊的89例大肠息肉,总结分析病人临床表现、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89例大肠息肉中,以左半结肠为多;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且息肉越大,恶变率也越高,非腺瘤性息肉均未见癌变。结论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高度相关,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均应及时切除与活检,可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标签: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虽然目前大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对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已有较详细的研究,认为大肠癌主要和饮食、环境以及遗传与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且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诊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病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到2015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84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在尿液、痰液、分泌物中存在较多,分别占43.67%、20.77%和16.90%的比例,在血液中仅占5.63%。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95.8%)、头孢哌酮/舒巴坦(94%)和阿米卡星(93.3%)。耐药率排名前三为哌拉西林、氨芐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分别为81.3%、80.6%、69%。284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25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4.01%。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当加强对常用抗菌药的用药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产ESBL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6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14例,结肠癌12例,腺癌19例,乳头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绒毛状腺癌1例。结论目前不是首选检查方法,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其主要临床意义为预测预后,指导手术及协助确诊。病理以腺癌为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大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幼儿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肠息肉患儿病历,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的方法进行息肉治疗。结果30例患儿中发现直肠息肉22枚,乙状结肠8枚,息肉直径1~2cm,其中带蒂息肉24枚,亚蒂息肉6枚,予高频电切除,残端有渗血者予微波烧灼,术后组织病理示大多为幼年性息肉。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结论幼儿大肠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应用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 标签: 幼儿 大肠息肉 内镜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内镜下医治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296枚息肉。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成功摘除296枚息肉,炎性息肉占14.19%,增生性息肉30.07%,错构瘤性息肉占4.05%,腺瘤性息肉占52.03%。结论借助内镜的引导行大肠息肉切除的安全性高,方法可行性强,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探讨价值。

  • 标签: 大肠息肉 内镜 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