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闪莹 常晓彤 左亚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协和医学转化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协和医学转化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非类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相关,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伴有瘙痒,缺乏类天疱疮的紧张水疱或的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组织病理缺乏特异性,需要依靠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或盐裂间接免疫荧光明确诊断。部分无类天疱疮会发展为类天疱疮,预后较大类天疱疮好,但由于易被延迟诊断,使得控制症状的药物用量大,药物不良反应多。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荧光抗体技术 非大疱性类天疱疮 前驱性大疱性类天疱疮
  • 简介:摘要总结10例大炮类天疱疮的护理,认为重点是要重视消毒及创面护理,预防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出院指导。1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类天疱疮,患儿男,6岁。3个月前躯干和双下肢皮肤出现紧张水疱、,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示:IgG、C3沉积于基膜,间接免疫荧光示抗表皮基膜抗体阳性.诊断为儿童类天疱疮,口服泼尼松治疗后效果良好.

  • 标签: 类天疱疮 大疱性 儿童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和细胞间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可塑,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以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基质)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括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角质形成细胞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细胞间物质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柔韧,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含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报告了1例表皮松解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皮肤创面和黏膜进行专科护理,并配合病情观察、环境准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经1月余的临床治疗痊愈出院。讨论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bullosa,EB)是一组较少见的以皮肤黏膜起,以水疱、为基本皮损的皮肤病,可分为遗传、自身免疫和其他三类,患者皮损严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消毒隔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老年类天疱疮患者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02.1-2015.1月份收治到的老年类天疱疮患者34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三组患者分成轻、中、重三组患者,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重度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激素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天疱疮护理的关键是全面熟悉病情变化,制订合理护理方案,尤其对皮肤的观察与护理是关键。

  • 标签: 大疱性类天疱疮 护理
  • 简介:摘要患儿男,生后10 d,因皮肤红斑、水疱6 d就诊入院。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散在或融合分布红斑,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紧张水疱,部分水疱破溃、糜烂;口腔黏膜可见血、红色糜烂面。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沿基底膜带有均质型线状IgA和颗粒状C3沉积,IgG阴性。诊断:新生儿线状IgA皮病。给予营养支持、防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皮肤红斑、水疱消退,黏膜损害减轻出院。患儿出院后16个月电话随访,一般情况良好,皮肤黏膜皮损消退、愈合,无新发皮疹,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新生儿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皮病。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皮病。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例1男,66岁,周身红斑、丘疹伴痒5月,红斑水疱20天,头面、四肢、下腹部色素脱失斑25年。例2女,74岁,因周身红斑水疱伴痒2周,周身色素脱失斑10年。皮损组织病理示例1示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见一内见少许嗜酸性粒细胞,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例2示上皮脱失,表皮下水疱,真皮层水肿,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明显。

  • 标签: 白癜风 大疱性类天疱疮
  • 简介: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皮肤损害特征之一,尤其在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多见,且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处理不当可以继发感染、溃疡、坏疽、截肢等,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但大多数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本科对6例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身全方面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糖尿病性大疱 患者 护理 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病程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摘要】  本文报道1例婴儿的表皮松解症,“表皮松解”(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纪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绘一种不留瘢痕的水疱皮肤病。随后用于描述一组以皮肤和黏膜对机械损伤易感并形成大为特征的多基因遗传皮肤病,为一组典型的侵及皮肤基底膜区的疾病。内脏器官也可累及。临床上病情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本文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表皮松解症进行报道,总结诊断、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

  • 标签: 婴儿 大疱表皮松解症,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报道系统红斑狼疮病例 1 例。患者女,43岁。全身起红斑、水疱伴疼痛1+月,口腔糜烂20+天,实验室检查符合 SLE 诊断。治疗后躯干、四肢反复出现水疱,“左大腿”皮肤活检:表皮真皮分离,分离面多量中性粒细胞聚集伴白细胞碎裂;免疫荧光:基底膜及棘细胞间均未见IgA、IgG、C3、C4沉积,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有效。

  • 标签: 大疱性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皮肤病患者中选取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皮肤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皮肤病患者中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有18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有1例患者因为病情相对较重转到上级医院进行继续治疗,有1例患者尚未痊愈,继续治疗观察中。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对皮肤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助于尽快改善患者的皮肤不良症状,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缩短治疗周期,全面提升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大疱性皮肤病 护理 效果分析 治愈